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及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赛马项目包括: 快马赛
到赛马那天,东方刚刚鱼肚白,赛马手们便在亲人和乡亲们的簇拥下,从四面八方来到赛马场地。一个个赛马手身着彩绸衣裤,头戴红绿方巾,骑着啸啸骏马,并辔而立,待命奔驰。 蓦然,赛马开始,参赛的马像出弩的箭,疾风一般卷过绿色草原,观众欢呼雀跃,声震四野。勇敢的骑手在飞驰的马背上,忽而挥臂加鞭,忽而将上身藏在马脖子一边,那惊人的骑技不时博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骑手们个个奋力争先,宛若飞霞流彩。在终点,牧民们给获胜的赛马手和赛马披红挂花,然后走向欢呼的人群中,接受人们的赞扬和祝贺。 走马赛
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走马与跑马不同,跑马是狂奔,马的前后蹄同时前 马术 马术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内蒙古纪要》云:"马术,上体垂直,膝下向后方稍曲,无论若何运动,仅上体稍动,下体之位置全然不变,策马而驰,则直立鞍上,腰下及鞍,终纵日马上亦无倦容。" 马术除赛马外,蒙古民族的传统项目有:①骑马越障,其中包括连继障碍、火球降碍、火墙等;②骑射;③马上角力;④马上劈斩;⑤马球;⑥马上功夫;⑦驯马套马等。蒙古牧人在马球、赛马、训马、障碍、斩劈、轻乘方面达到了高度的技巧。他们熟炼地掌握了各种平衡、支撑、倒立、空翻、转体、飞身上马等动作。其体态之灵活、动作之敏捷,使人惊叹不已。 《清稗类钞·宴塞蒙古》刊载了清乾隆皇帝在秋八月巡幸木兰观看蒙古人表演马术的情景: 一曰诈马,选六七岁以上幼孩,文衣锦袍,衔尾腾骧,散鬣结发,不施鞍辔,而追风逐电,驰骋自如,别树大纛数里外,先至者受大赏……一曰挑兆驯名马也。凡达旱之产,初入牧群,不受羁霸控者,蕃王子弟,辄执长竿,携彩素,或跃而登,或超而过,罄控酣呼,疾如风雨,必使调良马驯习而后已,逸群奔是,驭之者愈众,剽悍神勇,颇为壮观。 这里所谓"诈马"指的是赛马。赵翼《檐曝杂记·蒙古诈马戏》中则指套马: 诈马及其长技也。其法,驱生驹之未羁鞫者千马群,令善骑者持长竿,竿头有绳作圈络,突出驹队中,驹方惊,而持竿者已绳系驹首,舍己马跨驹背以络络之,驹弗肯受,辄跳跃作人立,而骣骑者夹以两足终不下,须臾己络首,而驹即伏贴矣…… 这里描述了套马的惊险场面。马被套住后,牧人需紧握套马杆子,否则就会被他挣脱,甚至把牧人甩下来。牧人套住马,给其备上鞍乘骑上去。马仍旧不驯服--抬蹄、撩蹶子,往其它马腹下乱钻,骑手要两裆夹住,用尽力气鞭挞马的臀部,直到马伏贴为止。其技艺非常高超。 赛前准备 第一、骑手要熟谙马的习性,才能驾驭骏马。平时,要试验马的速度,观察马的性质,并进行调练。赛马前一个月,要"吊马",使马身瘦有神,耳入竹削。赛马前夕,牧民们各自挑选好自己的快骏马,按照蒙古族的习俗,要给骏马扎起小辫儿,以防马鬃挡住马的眼睛,修束尾巴为了减少阻力。赛马前还要洗刷马的躯体,有的给马带上铜铃,有的给马系上彩绸项圈,使马精神抖擞,焕然一新。 第二、骑手的服饰。为增加速度,骑手的服饰要轻巧,一般参赛者的服装用柔软的绸料制作、轻快、吸汗。所著的蒙古袍要比普通袍短些,还要紧身。颜色以粉红、天蓝、白色为主,衣襟、袖口、裤角都绣有精美的装饰图案,赛手戴的帽子各式各样。有尖顶圆帽、船形帽。帽子上缀有小镜子或星形装饰物,闪烁发光。骑手的帽子在鬓角处要缀两条带子,帽子的后面缀有彩带,赛马时要穿布做的软鞋,灵巧轻快。 依照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优秀的骑手是应该获得奖励的。《绥蒙辑要》云:"……以能先到敖包者为头马,以此分二、三,以至第二十三为止。头马亦得有赏白银五十两或百两者;三马之外,多寡不等……" 近代,赏银两、衣物,牲畜的都有。对于落伍者,蒙古族往往给马封号,封号有褒扬的,例如:"阿拉坦萨德勒",意即"金座子",喻其稳妥,给落伍者以善意的嘲讽,鞭策和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