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一开始就清楚峰顶的方位,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向上攀登,叉路口那儿总碰上指点方向的人,就不用花许多年时间在山脚底下、在半山腰里的小路上,蜿蜒曲折地反复兜圈子了。 题目,是编辑给定的。她说,练马术的读者在问,到底怎样做,用多少年才能学成骑术,才能顺利地完成比赛的全程路线,或再进一步,参加个高水平比赛什么的。 这也是许多人问过我的问题。他们中有刚刚开始学习骑马的爱好者,有入圈多年的马主,也有投入重金支持孩子骑马的家长,还有骑龄比我还多些年的业余骑手。 这个问题,曾困扰我多年。 现在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谈,可以说得更清楚。 这事儿用登山来形象比喻一下,对我自己是这样的: 我经过多年上上下下折腾,爬上了山顶,向下一看,哎呀呀,清清楚楚啊:登顶的路,竟不止一条。如果我一开始就清楚峰顶的方位,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向上攀登,叉路口那儿总碰上指点方向的人,就不用花许多年时间在山脚底下、在半山腰里的小路上,蜿蜒曲折地反复兜圈子了,早就登顶了! 也就是说,我的骑术,是完全可以更快上去的! 如此,那生命岂不是会更加精彩。 但实际情况是,我这么多年在山路上爬的时候,周围多时是雾气弥漫,树木遮天;峰顶呢,时隐时现;脚底下,石头磕绊,跟头连连;岔路口那儿,揽活计的向导和脚夫,总把人指得团团转。有时,走上看似通顶的路,结果,竟给引到了悬崖边,那个后悔、那个生气啊!但向下一看,还得赶紧庆幸自己,因为那悬崖底下还有掉下去的人呢! 于是,一次次退回出发地,重新开始找路前进。 这样,反反复复,一年又一年。忽然一天,眼前一亮,走出了密林,前面一条清清楚楚的路,直通山顶。再无遮目的迷雾和树林,再无迷宫似的岔路口。奔向山顶,或快或慢,都是自己的事了。于是,我认识了通顶的路(我走过的那条路)。通过同在顶上的人,我又知道了还有更好走、更快登顶的路。 我们这样称呼这座山——马术。就象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一样,骑术的高峰,没有止境。让我们给刚刚登上的这座山设个高度,就是中国水平吧。我必须说,这座山不难登! 现在,这个山顶上就那么十几个人。这些年来,间或有新人上来,不多的几个。当然,也有下去的。往山下看,景色相当丰富:有些人,坚持着在半山腰迷宫似的小路上寻找着上山的路;有些人,爬了多年,不管什么原因,反正是停了,就在树林中扎了营,聚一群人,边野餐边用望远镜从雾气和树叶的隙缝中观顶,争论着镜头里所见;还有的人,为生活,改行当向导了 。 山脚下更热闹。喜欢登山的城里人越来越多,有开着豪华车来的,也有骑自行车来的;有自己来登山的,有带着孩子来登山的。向导们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锐利的眼光捕捉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猎物。 从山下向上看,没有了山腰的迷雾和树木,峰顶真的很美,比电视里看到的还要诱人,于是,城里人激动了。旁边伺机的向导们正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这样,一对对组合就自然形成了。大家涌进旁边的店铺,置办好登顶的装备,出发上路。 后边的事,就比较程式化了:有的人,爬了一段就不干了,下山回家;有的人,歇在半山腰,成了看客;有的人,跑得太快了,运气也不好,掉到崖下去了;另一些人,仍不放弃在密林和雾气中努力寻找向上的路。 这两年,更有钱的人来了,在山脚下看了又看,感叹:这些爬山的人,真笨啊,看我怎么玩儿吧。他用直升飞机登顶,飞机直接停到山顶上去了。 然而,马术这山,有一个特性:在爬山的过程中,不仅要练就体力、智力,还要练出功力。山顶立锥之地,风大路不平,没有功力定不住身。于是,直升机飞走,吊索一松,那人就滑下去了。 登山的事说完了,千万别对号入座,那太累了,还是让我们专注于怎么上山吧。 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下: 不要图快。由于这一行入门容易(很多人就被忽悠进来了),但专业性极强,而且属于模糊技术(很多人从心里还不这么认为)。这就说明,速度一快,必有缺失,上山的人别跑得太快,容易掉到沟里崖下。 选准向导。我打奥运时,选鲁德格做教练,不仅是因为他有奥运4 金,更是看重他已经带出了从德国冠军到欧洲冠军等多名年轻骑手。跟最好的学,不是见了白皮肤黄头发的就拜。这里重复在《再谈买马》一文中的观点:“绝大部分欧洲马场不具备指导中国一流省市队伍的能力”,如果找了个没有过登顶经验的人做向导,事情一定不妙。 坚持向前走。等在原地是登不了顶的,要积极地坚持,而不是死扛。这里,训练的具体方法极其重要,在《成人与马术》里讲的那些,就是我自己依赖的方法。 爱战友。徒手是登不了顶的,需要战友。保护好马,是目前国内最难的事。具体的小经验,见《进口运动马的维护》。 有了向导,有了马,坚持着向前,登顶不是不可预期的,只不过需要些时间。努力吧,登山的人们。登上这山顶,伫足远望,感觉是:江山如此多娇!然后,你会看见,后面还有一座更高、更加俊美的山在等着你!马术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