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毛泽东1965年去骑马历史会怎样改变

查看数: 4421 | 评论数: 1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1-5-29 19:07

正文摘要:

[导读]计划本已确定,大约准备1965年春成行。1964年夏天从骑兵部队调来的警卫人员也开始在北戴河训练。也已为毛泽东准备了一匹个头不太大的白马,整个夏天,毛泽东的运动就是两项,游泳和骑马。 原载《学习时报》 ...

回复

今天生活 发表于 2011-11-2 15:30:56
幸福的老人··············
中国汗血马 发表于 2011-8-6 11:55:57
写的好 伟人的梦想 看得热血沸腾 我们会完成伟人的梦想 h4v6sY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1-6-8 11:51:34
[quote]骑马就能看到真相? 问得好。MZX说实话并不少走出皇城。但当时形势下,他坐火车、坐飞机看不到真相,骑马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变化,该看不到还是看不到。 h4v6sY
骑驴马扎骡 发表于 2011-6-4 20:19:22
阶级斗争 h4v6sY
兰海10 发表于 2011-6-2 23:17:39
骑马就能看到真相? h4v6sY
长安野骑 发表于 2011-5-31 20:44:28
彩色的是剧照吧。 h4v6sY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1-5-30 21:24:34
这么前呼后拥的,恐怕全国人民都不放心毛主席骑马去长江黄河吧。真要去了,前呼后拥的场面应该不亚于末代皇帝学骑马时候的场面。 h4v6sY
花香 发表于 2011-5-30 09:56:02
记得专门有一贴是领导人骑马的。还有周总理骑马照呢。 h4v6sY
生犬涩马 发表于 2011-5-29 19:09:41
这次毛泽东重走黄河,又到陕西,看到当年的许多问题依旧没有结果,就想起这个躬耕于关中的奇才,便请人把他接来,作彻夜之谈。毛泽东像当年向小狱吏请教狱情、在延安街头光着头向农民恭问政情一样,向这个农民思想家问计于国事。这是20世纪60年代中共领袖与一位普通农民的对话。不是《三国演义》上卧龙岗的“隆中对”,也不是1945年延安的“窑洞对”,而是在黄河边的某一孔窑洞里的“河边对”。杨伟名一定侃侃而谈,细算生产队的家底,纵论国家大势。毛泽东会暗暗点头,想起他自己常说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又想起1948年他为佳县县委题的字“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当时他转战到这里,部队要打佳县,仗要打三天,需12万斤粮。但粮食早让胡宗南抢掠一空。他问佳县县长张俊贤有没有办法。张说:“把全县坚壁的粮挖出来,够部队吃上一天;把全县地里未成熟的玉米、谷子收割了,还可吃一天;剩下的一天,把全县的羊和驴都杀了!”战斗打响,群众拉着粮、驴、羊支前,自己吃树叶、树皮。战后很长时间,这个县见不到驴和羊。那时候,政府和百姓,真是鱼水难分啊。看来这些年离群众是远了一点。(毛泽东是性情中人,他或许还会当场邀杨伟名到中央哪个政策研究部门去工作,就像后面要谈到的,他听完就三峡问题的御前辩论后,当场邀李锐作他的秘书。况杨本来就一直是西北局的特聘编外政策研究员。而以杨的性格则会说,臣本布衣,只求尽心,不求闻达,还是躬耕关中,位卑不敢忘忧国,不时为政府上达一点实情)送走客人,他点燃一支烟,仰卧土炕,看着窑洞穹顶厚厚的黄土,想起自己1945年在延安说过的那句话:“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现在早已生根开花,但却要将忘其土啊。 总之,还不等走完黄河全程,在晋、陕、宁、甘一线,毛泽东的心情就沉重复杂起来。在这里,当年的他曾是“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现在毛泽东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他立马河边,面对滔滔黄水,透过阵阵风沙,看远处那沟沟坡坡、梁梁峁峁、塄塄畔畔上俯身拉犁,弯腰点豆,背柴放羊,原始耕作的农民,不禁有一点心酸。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这样轰轰烈烈,怎么就没能解放出更多的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改变他们的境遇呢? 毛泽东继续沿黄河前行,北上河套,南取宁夏,绕了一个大弯后西到兰州。在这里向北沿祁连山麓就是通往新疆的河西走廊,向南沿黄河就将进入上游的青海、四川。他决定在兰州休整一周。这兰州以西是历代流放钦犯和谪贬官员的地方。他想起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就是经过这里而贬往新疆的。毛泽东出行,电台、文件、书籍三件宝,常读之书和沿途相关之书总要带足。现在韶山的“毛泽东遗物馆”里存有他出行的书箱,足有一米见方。林则徐是他敬仰的人物,长夜难眠,他便命秘书找出林的《云左山房诗钞》挑灯阅读,卷中有不少是林则徐在河南奉旨治完黄河后又一路继续戴罪西行,过兰州,出玉门的诗作,多抒发他的报国热情和记述西部的山川边情。林诗豪放而深沉,毛泽东性刚烈而浪漫,把卷在手,戈壁古道长无尽,窗外黄河呜有声。此时,两个伟人跨越时空,颇多共鸣。毛泽东有抄录名人诗作练字的习惯,他读得兴起,便披衣下床,展纸挥毫,抄录了林则徐的一首《出嘉峪关感赋》: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这幅书法,借原诗的气势,浓墨酣情,神采飞扬,经放大后至今仍高高挂在人民大会堂甘肃厅的东墙上。书罢林诗毛泽东推窗北望,想这次只能按原计划溯黄河而上,祁连山、嘉峪关一线是去不了啦,不觉有几分惆怅。新疆是他的胞弟毛泽民牺牲的地方。那个方向还有两件事让他心有所动。一是当年西路军在这里全军覆没,徐向前只身讨饭走回延安,这是我军史上极悲惨的一页。二是,1957年反右之后一大批右派发配西部,王震的兵团就安排了不少人,这其中就有诗人艾青等不少文化人。现时已十年,这些人中似可起用一些,以示宽慰。他在这里休整一周,接见了一些仍流散在河西走廊的老红军,听取了右派改造工作的汇报,嘱咐地方上调研后就这两事提出相应的政策上报。 离开兰州,毛泽东一行逆黄河而上,又经月余到达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第一弯。他登上南岸四川阿坝境内的一座小山,正是晚霞压山,残阳如血,但见黄河北来,蜿蜒九曲,明灭倏忽,如一道闪电划过高原,不禁诗兴大发,随即吟道: 九曲黄河第一弯,长河落日此处圆。 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 他想,我们一定要对得起黄河,对得起黄河儿女。 这里已近黄河源头,海拔4000米以上,他们放慢速度,缓缓而行,数十天后终于翻过巴颜喀拉山,到达长江的源头大通河,这便进入长江流域。 注:①尉侯,汉代设在西域的官。博望,张骞通西域,封博望侯。浮槎,神话中来往于海上或天上的木筏。崆峒,甘肃东部的名山。卢龙,长城东部古要塞,在河北喜峰口。山海,山海关。这首诗的大意是:自从张骞凿通遥远的西域之路后,东西古道上的官员就往来不断。笳歌声中,我倚剑遥望,嘉峪关连绵直接崆峒山。长城下将士乘着月色去饮马,戍楼上苍鹰在盘旋。除了卢龙、山海两关,在这以东还有何处能比得上雄伟的嘉峪关! h4v6sY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