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朝养马问题的一篇很有见解的文章(一)

[复制链接]
sbss1 发表于 2013-3-17 19:02:4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176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于步兵具有天然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机动性和冲击力方面。说得通俗些,步兵打骑兵是赢了追不上,输了跑不掉。而骑兵在攻击步兵的时候,可以利用人和马的总动量来对其正面的步兵方阵形成更大的冲击力。马的质量比人要大的多,而运动速度又超过人的奔跑速度,因此骑兵所能够给与步兵的冲击力一般都是远大于步兵的冲击力。理解这一情况需要应用物理学的动量定理,请参考高中物理第一册。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机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军队之间的数量对比。换句话说,机动性好的一方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对方的某一个区域,局部形成了兵力优势。尽管整体上来说,可能是防守的一方兵力更多,但是防守一方需要防守很多地方,在一个局部而言,进攻方可以形成数量优势。并且赶在防守方的援兵到达之前,将当地守军消灭掉。这也就是机动性的作用,机动性好的军队可以通过快速的转移自己的部队,总是能够形成局部战场的兵力优势,从而把缺乏机动性的一方逐步歼灭。因此,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总是具有先天的军事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万里长城。 那么农耕民族该如何来应对,一种方法是利用地形,也就是利用山地来阻挡骑兵的奔跑,并且居高临下的攻击。长城正是这样防御方式。另一个办法就是以骑兵对骑兵,通过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来对抗游牧民族。汉之对于匈奴,唐之对于突厥,都是沿用的这种策略。但是到了宋朝,局面完全是另外的样子。首先宋朝在建国之初,就没有能够占领燕山山脉,自然就不能够依靠长城来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既然第一条路走不通,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但是宋朝也没有像西汉那样,大规模的养马从而建立一个强大的骑兵军团,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宋朝的版图之内缺乏可供大量养马的土地。军队所用的马匹和民间的马匹要求不同,必须是成年的公马,而且体力要足够好。要得到这样的马,依靠圈养是不可能的,必须放牧,也就是要有大片的牧场供马生长繁衍。其次,马生长于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对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是不适应的。因此在长江流域根本无法养出优良的军马。整个中国古代,能够养马的地方大致是两个,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北。汉朝和唐朝养马,主要都是在西北。在宋朝建国时,这两片地区都已经被游牧民族占领,宋朝必须首先夺回这两片地区才能在那里养马。但是没有足够的战马又不可能去占领这两片地区,于是宋朝对此也无可奈何。但是有一点是应当注意的,那就是宋朝的版图包括了甘肃东部地区和陕西大部地区。汉朝就曾在这一地区大规模养马,宋朝为何不能效仿呢?以笔者个人观点,这恐怕要从当地环境变化的角度来考虑。一个地方曾经适合养马,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会同样适合养马。 一般说来,人类的活动总是要破坏环境的,只是破坏程度的轻重而已。人类需要获得耕地,也需要获得燃料,在这两个最主要的动机驱使之下,人类不可避免的要破坏生存地域的植被。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就像一个生物体一样。但是这种自我修复能力毫无疑问是比较有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必然造成无法自我修复的破坏或者是需要漫长时间才能够修复的破坏。我们不妨看看现代的一个例子。整个东北地区都曾经被称为黑土地,这里的土地不需要施肥就可以耕作。但是今天,在东北已经基本看不到黑土地,几十年的粮食种植已经破坏了土地的肥力,黄土地就必然变成黑土地。而且这里的黄土地也不可能再变成黑土地了。因为变回去的方法只有让耕地重新成为荒地,由土地经过漫长的时间自我恢复。然而定居于这片土地的人口又如何满足温饱需求呢?除非将东北的人口绝大部分移民到其他地方,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h4v6sY

已有(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97

主题

3029

回帖

7349

积分

版主

积分
7349
QQ
饿狼 发表于 2013-3-18 22:18:24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