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温血马启示录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温血马的凤凰涅:从战马到运动竞技马 在传统欧洲,温血马的繁育始终与为战争服务的目标紧密联系。二战后,随着战马退出历史舞台,温血马面临着转折的命运。育马场濒临倒闭,马匹也面临着被屠宰的命运,最终,运动竞技赛拯救了温血马。1953年,欧洲举办了第一届场地障碍世界锦标赛。13年后的1966年,又举办了第一届三日赛(越野赛)和盛装舞步马术世界锦标赛。最初在男军官间流行的马术竞赛项目,开始变成了一种男女都能参与的世界性竞技运动,马场马术也开始兴盛于世界各地。随后,各家育马场也转变了育种方向,开始培育专业化的运动马。昔日的战马,成为赛场的明星。
1.jpg
1、盲目的爱国热情——重演温血马育种史的失败 战后的澳大利亚, 一些人开始尝试繁育本土运动竞技马品种。出于爱国热情,还有对澳洲成功繁育竞速马的信心,他们不准备引进欧洲温血马种马,而是尝试以澳洲纯血马或盎格鲁-阿拉伯与那些“冷血马”进行杂交繁育,按欧洲数百年前的方式,从头培育澳大利亚自己的温血马。本土温血马繁育的狂热者之一是维多利亚的杰克逊夫人,她设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育种规划,将纯血马,阿拉伯马和佩尔什马,克莱德戴尔马,安达卢西亚马等进行混血,企图重演欧洲温血马繁育历史,造就出澳洲本土的出色运动马。她不光在育种上下功夫,在训练调教方面也很上心。杰克逊夫人聘请了匈牙利移民康耐尔-冯-弗什特莱登当练马师。此人曾在匈牙利皇家骠骑兵团服役,军衔陆军少校,专门从事马匹的调教工作。 可惜的是,尽管杰克逊夫人志向远大,认真努力,却没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其他人的这类试图重演欧洲育马史的尝试,也惨遭众失败。他们很努力,却很少能筛选出合格的混种后代用于下代的繁育。这些“混血马”往往既没有一致的性状,也没有稳定的遗传。育种并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短时间内重演欧洲数百年的育马史根本不可能。“爱国主义”的本土化失利了,这场挫败给澳洲人上了遗传育种学的一课。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马人移民澳洲,变得现实的澳洲育马者,开始直接引进欧洲育成的那些系统化的温血马品种,他们的目光首先指向了德国。 2、荷斯坦“漫游者”——澳洲的第一匹温血种马 1968年,澳洲引进了第一匹用于场地障碍赛的温血马种马。它就是荷斯坦种(或译为霍士丹)的“漫游者”(Flaneur)。 关于漫游者(Flaneur)和它的引进者唐保罗,还有段逸闻佳话。二战的时候,唐-保罗在东欧成了战俘。二战结束,唐-保罗加入了涌向德国的难民潮。一天在难民的行进队列旁,正巧有个德国人赶着群马路过。总有低空掠过的战机,马匹受惊四散开来,唐-保罗就主动上前,帮助那人把马匹赶到一起。最终,唐-保罗也骑上了一匹马。这个赶马人是育马家的后代,名叫弗里茨-蒂德曼(FritzThiedemann),他正把马匹赶往父亲的育马场。弗里茨-蒂德曼后来获得了1953年举办的第一次场地障碍世界锦标赛的银牌。临别时,他把自己的地址给了这个古道热肠的澳大利亚人,让他有什么需要,就与他联系。 目睹本土自繁的失利,唐-保罗着手引进德国产的种马。帮唐-保罗拿主惫的还有个澳洲新移民,前德国骑兵军官安东尼-尼森。他跑到澳洲以后,靠在各地的农业博览会和马展上表演马术为生。尼森积极说服唐-保罗说,澳大利亚需要一匹德国马。唐保罗于是想起了蒂德曼,他试着写信给蒂德曼,问他能不能推荐种马,最好是那种能适合以澳产纯血或盎格鲁-阿拉伯为基础马群进行繁育的种马?热情的蒂德曼给他介绍了好几匹种马,最后唐保罗选中了“漫游者”。身高1.78米的“漫游者”,让澳洲人惊叹不已,此前他们还从未见过如此高大的乘用马。而另外一些育马者与专业选手则冷眼旁观,认定这是个又大又笨,中看不中用的家伙。 3、在交流中不断进步——移民与他们引进的马 惊叹,接着是冷淡和质疑。当时的澳大利亚,对温血马育种的兴趣几乎完全集中于盛装舞步马上。澳大利亚的场地障碍赛选手喜欢选用本国退役或淘汰的竞速马。澳大利亚纯血马在高级别场地障碍赛上往往有上乘的表现,况且纯血马价格适宜,供给也是源源不断,挑选的余地很大。对于引进障碍型温血马,澳洲职业选手普遍持有怀疑的态度。 甚至连欧洲的业内人士也不看好“漫游者”。弗里德里希-拉索博士(Friedrich Rossow)在荷斯坦马协(Holsteiner Verbandl)的官方种马登记薄里这样描述“漫游者”,说它“在骑乘的时候,显得又笨拙又顽固。”,还说它不是引种的最佳选择。唐-保罗承受着种种压力,“漫游者”得靠它自身的表现,还有繁育的后代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按照惯例,引进马匹之后,接着就是进行本土的系谱登记,设立本国的育马者协会。澳大利亚的第一家运动马繁育协会成立于1970年。最初的名字就叫“澳大利亚荷斯坦育种协会”,后来更名为“德国温血马育种者协会”。在德国温血马马协成立,继续引种工作的同时,由格拉汗汉姆和海泽-迈尔夫妇又在1974年引进了荷兰种马“阿纳姆”。格特罗-邓维奇则在1976年引进了丹麦种马“克利夫”。罗兹-欧特雷与德国青年盛装舞步冠军莱勒-尼斯特(后来俩人结为夫妻)在1976年又引进了汉诺威种马“登希尔”。“登希尔”后来成为著名种马,它的后代Kibah Tic Toc,曾由马修-瑞安策骑,获得了巴塞罗那三日赛的金牌。碧夫-楚克也从事专门的场地障碍马繁育,当年她的儿子克里斯只有12岁。关于丹麦种马“克利夫”,还有楚克家族的育马情况,在后节专门述场地障碍马与盛装舞步马时还要再度谈及。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澳洲早期的温血马育种人,与他们所引进的国外马匹一样,都是外国来澳的新移民。新移民不仅带来了欧洲的温血马,还带来了系统化的新思维,包括新的育马经验,训练调教与马匹饲育管理。澳洲育马人以积极开心的心态,在不断学习中进步着。然而,在育种规划与选育标准方面,纷争又起。
2.jpg
4、种马准入与性能测试——两个马协的纷争 十年过去了,引种工作在源源不断地进行中,本土马的繁育也有了初步的成果。1978年又有两匹荷斯坦种马,“联系”和“罗米迪奥”引进澳洲。“漫游者”则有了两个好儿子,它们是澳大利亚出生的种马“史瓦道尔”和“甜饼老板”。1979年,又是一个引进种马的丰收年:拉尔夫-格罗斯拜(Ralph Grosby)引进了奥登堡种马“国王”,还有汉诺威种马“杜尔舒兹”。“国王”也是著名的种公,它的儿子包括场地障碍种马“阿提拉”(此马为约翰费伊所有),有高级三日赛种马“阿布杜勒”。“杜尔舒兹”也很出众,它的儿子是首匹参加奥运会的澳洲本土育成的温血马EBA Schnapps。谢里-亨特则进口了汉诺威马“阿德勒斯泰因”和塔克纳马(也译为“特雷克纳”)“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格特罗和玛丽邓维奇夫妇则进口了又一匹丹麦种马“格拉纳达”,还有另一匹荷兰种马“阿贝尔塔斯曼”。随着各国温血马的引进,1978年,澳大利亚温血马协会(AWHA)终于诞生了。 前文提及的“澳大利亚荷斯坦马育种者协会”,也就是后来的“德国温血马育种者协会”,首次会议召开于1974年4月28日。在此会议的开幕式上,马尔科姆-拔恩斯展示了“漫游者”的儿子“史瓦道尔”。关于这匹澳洲出生的温血仔马,安-亨特在1989年7月号的澳大利亚《马术》杂志中回顾说:“它是澳洲出产的温血马。它让公共第一次目睹到运动状态的荷斯坦马是什么样子。人们为这匹两岁仔马所展示的自由跳跃而倾心迷恋。它以安静的快步接近障碍,接着就是一个精湛完美的越障动作……澳大利亚荷斯坦马协的目标是:培育出体构均衡而坚实,身高在16至17手的温血马。这些马必须具备理想的深阔步伐,还有自然的弹性运动。该协会实行的是严格筛选的育种标准。”1983年,协会重新命名为:澳大利亚温血运动马协会(AWSHA)。这样来,澳大利亚就有了两家温血马马协:AWHA与AWSHA。 这两个马协的主要纷歧在于种马登记的准入制和种马的性能测试。AWHA坚持按欧洲温血马育种传统,为登记种马制定了严格的准入许可证制度和性能测试制度。这种制度在多年来的执行中变得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严格。 而AWSHA则认为育种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搞费钱费时的种马性能测试,并不能收到什么实际的效果。他们主张一种更自由放任的做法,让市场与比赛结果来最终评判马的价值。按AWHSA的育种政策而言——“AWHSA承认所有已在欧洲进行登记的温血马种马。本协会致力于促进澳大利亚温血马的发展,通过引进欧洲温血马良种,及采用澳洲本国所产的纯血马和盎格鲁-阿拉伯马,旨在培育出性能表现优越,结构良好,具有竞技力的澳大利亚运动马。AWSHA认为,最好将繁育澳大利亚温血马的责任完全交由育种者手中。在改良和发展澳大利亚温血运动马方面,协会只以最低限度的干预,给予育马者以政策指引,技术指导和帮助。AWHSA一向认为,对于众多温血马育种者而言,昂贵的性能测试耗资甚大却收效有限。在目前温血马育种的早期阶段,过于独断性的严格限制,并不利于澳大利亚温血马的发展。” 面对AWHSA的指责,AWHA不为所动。与AWHSA有所不同的是,AWHA在1985年就已经在严格按欧洲传统规则运作了。当年共登记了50余匹进口及澳大利亚本国出产的种马,不过大部分都还没来得及进行性能测试。于是在维多利亚,AWHA举行了澳洲史上首次温血马种马的性能测试。结果仅有11匹马通过测试,其中两匹是澳大利亚自繁马,另外还有五匹是早在欧洲就已通过测试的。 有时看似捷径,反而是迂回之路。AWHA不懈地坚持欧洲规则,不断改进其育种指导方针的目标在于:规范化育种。1988年,AWHA提出的育种政策如下——“为了致力于温血马的发展改良,AWHA始终在不断修正完善本协会的育种规划指导。在育种及性能表现的许多方面,本协会都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5年,在协会会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改进了育种规划,使之更符合德国的标准。这些改进包括:仔马的筛选评定;种马的七日性能测试;繁育母马分类(温血马和基础马群),评估并授予合格种马以年度繁殖许可证。” 针对AWSHA所说的,过于严格的限制,不利于澳大利亚温血马的发展。协会在登记方面作出如下规定——“协会主持如下三类登记:一 ,对核准繁育的马匹进行种马登记(准繁);二,对非繁育目的马匹进行登记(非繁);三,为了扩大数量,吸引更多马匹注册,还有性能表现的马匹进行登记(表现)。本协会强调支持对种马进行性能测试,除非一匹公马通过了海外认证机构或AWHA的性能测试,本协会不认可其为种马。本协会认为:性能测试就是温血马育种的同义词。我们不准备冒险等到公开比赛的时候,才筛选种马或其后代。这种方式看似走捷径,实则不仅费时,而且很少能确保所选种马在盛装舞步、场地障碍和越野赛三大项目的性能表现。” 场地障碍马在澳洲的发展 ----“比赛说了算。”——障碍马用实力改变骑手观念 上期我们谈到了AWHSA与AWHA这两家马协就选育标准而起的纷争。由来到澳大利亚的新移民主导的马协AWHA,坚持严格的欧洲传统繁育标准。早期的AWHA,即便是严苛的性能测试损害到引种者的热情,也坚持标准,不为所动。育种者认为,场地障碍赛选手,需要的是定向培育的专门为越障而繁育的马匹。就定向培育的场地障碍马而言澳洲人最初很有抵触情绪。早先的澳大利亚,障碍赛选手用的都是退役竞速马。尽管有成百上千的退役马并不合格,但某些马匹的表现却非常出色。为了以实力证实自己,澳洲温血马繁育者的特色之一就是:育马者往往身兼育种家与职业竞技选手的双重角色。 作为专门的场地障碍马,当年克里斯豪从英国引进的汉诺威种马“齐天”是个标志。克里斯豪同时还引进了“齐天”的同胞兄弟“比天高”。后来,运动马育种家先驱彼夫楚克买下了“齐天”,由她的儿子克里斯策骑。据彼夫所述:“大约在1977年,我开始关注温血马。我决定搞一匹汉诺威。”齐天果然不负众望,它在1987世界怀上代表澳大利亚出场。一年后,“齐天”赢得了澳大利亚场地障碍赛冠军。作为种马它更出色:它的后代包括多匹参与世界杯的马匹,还有如“齐天二世”等出口到国外。齐天在2002年获得了“年度障碍种马”称号。 楚克与他的妻子海伦,还有合伙人麦克巴雷拉一道,搞出了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越障马育种规划。他们公司的名称就叫“澳大利亚运动马育种家”。为了达成育种规划,从1999到2006年,他们一共进口了17匹马。第一匹是在1999年进口的比利时种马“生活”。这匹马后来拿下了2007年度澳大利亚资金最高的场地障碍大奖赛冠军,它还参与了去年在香港举办的马术奥运会。在他们进口的17匹马中,有不少知名的种母马和种公马,马的名称就恕不一一详述了。 克里斯楚克的育种工作改变了很多骑手的观念,维基罗伊考夫特就是其中的一个。维基曾打入1987年世界杯决赛,她的观点认为在跨越障碍方面,纯血马优于“呆血马”。她策骑的澳大利亚纯血马阿帕奇打赢了世界杯,又接着赢得了罗马大奖赛。但十年后,她的想法改变了,她与温血马“雅达科”一道,赢得世界杯预选赛。不久维基就有了专门的坐骑——从德国进口的奥登堡马“月亮”。从此以后,维基和她的团队参加比赛用的都是欧洲繁育的温血马。此后,明星越障马不断涌现。维基策骑种马“Premier des Hayettes”,成功赢得1999年度世界杯。 比起引进马,澳大利亚国产马也不逊色,特别要提及的是乔治桑那。乔治桑那所繁育的马匹打入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这是首次进入奥运会的澳大利亚国产温血马。这匹马后来被出售到美国。乔治很谦虚,总是说自己不了解错综复杂的欧洲越障马育种史。不过他与其合作伙伴罗得布朗,约翰麦克米兰三人一道,大力促进了澳大利亚国产越障马的发展。1990年,三个合作伙伴开始从波兰进口塔克纳马(特雷克纳),甚至还聘用了一个熟悉这种马的波兰年轻人汤姆乌玛托夫斯基。他们引进的最著名的马就是“追踪”,此马后来荣获2006“年度越障马种马”的称号。特别要提及的是,在培育场地障碍马方面,澳洲育种者从未停止过从欧洲进口优良种马。 盛装舞步马在澳洲的发展 ----“以裁判规则为指针”——在风险中求生存 盛装舞步马的选育与场地障碍马又有所区别,不仅在体构方向,而且在禀性方面。为了适用FEI规则,盛装舞步马以更加细致划分的方式进行定向培育。需要强调的是,舞步马育种者也往往身兼骑手与育马人的双重角色。七十年代初,格特罗唐温奇从丹麦移民澳洲,在著名的位于维多利亚的斯托克维尔育马场工作了两年时间。1976年,他引进了第一匹丹麦温血马“克利夫”。温血舞步马那迷人的典雅风范,就此开始展现在了澳大利亚马术迷们的面前。 鲁西达格林策骑“克利夫”角逐了1982年的盛装舞步中级赛,拿到了45.2分的好成绩。排在它后面的是一匹进口塔克纳马,名叫“科尼斯堡”,得分51.2。此后,格特罗的妻子玛丽策骑“克利夫”参加了黑格杯圣乔治级大奖赛的比赛,让人们赞叹不已。在接受采访时,格特罗阐释了他的育种策略:“我们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盛装舞步赛是以纯血马为导向的。于是我们选择了“克利夫”,骨量比纯血马更小,但却仍旧具有盛装舞步马的禀性和动作。’” 千挑万选的进口马,因为有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可以说育种的巨大风险始终存在。1979年,格特罗夫妇进口了另一匹丹麦温血马“格拉纳达”。1982年又进口了“外币”,1986年进口了“奇迹”。“格拉纳达”参加了圣乔治大奖赛,但在空中换步时出现失误,最后它被卖到了印尼。“奇迹”有健康问题,而“外币”却是一颗真正的明星。丹麦出产的塔克纳马“外币”是第一批参与大奖赛级别竞赛的马匹之一,它展现出了飘逸典雅的风格。1986年的澳大利亚盛装舞步锦标赛中,有两匹大奖赛级别的马匹参与了特别赛的角逐,一组是朱迪和她的纯血马“嘉里波特”,另一组是格特罗与他的塔克纳马“外币”。结果朱迪以微弱优势而惊险夺冠,这是澳洲史上首次有人完成特别赛的角逐。1988年,“外币”与格特罗列名汉城奥运会备选名单。可惜澳大利亚只是派出一名代表,最终是埃丽卡泰勒和她的纯血马“皇室法律”去了汉城。可惜的是,格特罗年纪轻轻就在1988年不幸逝世。不过他的妻子玛丽仍然坚持一边育种一边打最高级别的比赛,格特罗的女儿吉蒂也是FEI盛装舞步赛的选手。 可以说,那些打高级别比赛选手的成绩最终决定着温血马的育种规划方向。也就是说,作为竞技性能表现的工作性,成为了选育温血马的目标。换个角度,也就是说FEI的竞赛规则起着确定温血马育种指标的作用。而对于目前的FEI盛装舞步规则,很多专业育马人也多有质疑,呼声之一便是回归“古典”。他们希望规则能更为全面地表现马匹的能力,尤其是表现马匹的工作性。关于近年来针对盛装舞步规则的意见与辩论,限于篇幅这里不多叙述。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工作性一向是传统的温血马育种内核,而裁判规则起着育种指针的作用。育马人所强调的是重点,在于突出马匹的更为全面的工作性。温血马种马的开放式登记,与其严格的性能测试一道,保存了马匹的工作性及其遗传度 h4v6sY

已有(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80

主题

4966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大黑TA爸

积分
47340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两只眼 发表于 2015-1-12 11:54:28
好文章,学习了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