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帕·夏克加:新疆来的“弼马温”成了全运四朝元老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新民晚报  

1.jpeg
沃帕·夏克加在比赛中

他曾和马儿同吃同住,他在马术场偷偷蹭课,从一个“弼马温”到职业选手,从一个打工仔到参加了4届全运会的老将,新疆人沃帕·夏克加在上海马术运动场的故事,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马术人。

新疆农民工

8月31日,进行的全运会个人马术障碍赛上,沃帕骑着一匹名叫Conair的马,完成了比赛。名次并不靠前,但他显得很平静。“没关系,下一届全运会再来。马术是一个没有年龄限制的项目,我想我会骑到骑不动为止吧。”戴着那顶10年前印有红色五星红旗的国家队头盔,沃帕悠悠地说道,他的普通话非常流利、表述很清晰。但谁能想到,1994年离开家乡时的他,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

沃帕在新疆伊犁中马场长大,因为家里穷,从小就帮着家里放牧,会骑马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他是蒙古族,住的是蒙古包,过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母亲去世后,沃帕走上了打工之路。1994年,15岁的沃帕背井离乡,去到北京打工,“第一次从乌鲁木齐到北京,我是坐在火车的车厢里和马一起去的,我和马儿一起吃住了15天的时间。”在一个游乐场里,他做的是马上服务员,教人们怎么上马骑马。每个月赚的钱不敢多花,10块钱也要寄回家里,他自称“农民工”。

2.jpeg

得知上海成立了马术运动场,1997年,怀揣向往的沃帕又去到了那里当饲养员。“从第一天到上海开始,我便爱上了这座城市。我发现,这里充满了各种机遇。”从那时起,一个小小的愿望萌生了,他并不甘心当个普通的农民工,“我想接触真正的马术运动。“

马术旁听生

在马房的日子,平淡无奇。沃帕每天刷马、喂食、照顾马匹的起居,很快他便成了上海马术场的优秀饲养员。上海马术场请了几个教练,有心的沃帕便利用空余时间悄悄地成了一名”旁听生“。

每天工作做完之后,沃帕就会倚在训练场的栏杆上,看专业骑手训练,听专业教练讲课。“我虽然是个饲养员,但是这里的领导和教练都对我非常好,还教我怎么用正确的方法骑马,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草原上的骑马方式都是很落后的,过去‘不摔下来就是英雄’的观念很错误,那种娱乐骑士只会害了我,真正的骑师有更科学、更聪明的骑法。”沃帕说。

3.jpeg

从1998年开始,沃帕成了一名业余骑手。2001年,上海马术场为备战九运会聘请了一名澳大利亚教练,他一下相中了这个和他有着“相似童年经历的小伙,并把他带到了澳大利亚深造。在那里,他和队友享受到了先进的训练方法。不过,出国深造的日子依然很苦,“那时候每天的生活除了自己训练,还要帮我们的教练骑马,还要骑我们马术队的马,最多一次,我一天骑了14匹马。此外,我们还要当马工。”后来,沃帕又被上海马术场定期派到德国去学习。

就这样,又过了四年,沃帕终于成为了上海马术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开始参加正规比赛了。

“吃苦”这个词,沃帕不愿多提,“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成为专业骑手的道路,吃点苦是必然的。”不过,沃帕自称曾经是“半个文盲”,而现在,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学会了英语、德语。

成为新上海人

终于,沃帕成为了2005年十运会的选手,并随上海队获得了团体项目的金牌,他还入选了国家队。“上海市新长征青年突击手”、“上海市荣誉体育奖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沃帕成了一名新上海人。他在上海买了房、娶了上海妻子,并生了孩子。

4.jpeg
资料图:沃帕·夏克加

在一档节目中,沃帕讲述自己从马工到全国冠军的传奇故事。沃帕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历,给更多农民工兄弟一些鼓励和启示。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中国马术运动员的最高舞台。到今天,他已经是四朝元老了。2009年之后,上海马术运动陷入低潮期,无缘奖牌。直到这次在天津,沃帕和张滨、杨华、许新一起摘得了场地障碍团体的银牌,令人欢欣鼓舞。

和十多年前的体制内办训不同,如今的马术运动正逐渐走向市场化。上海马术场送沃帕去北京的马场,由马主提供马匹供他训练、参赛,这匹Conair,就是由北京的马主提供的。

现在的沃帕,依然有多重身份,除了运动员,他还是教练员,一提起他带训的学生,他非常自豪,“后天我便要返回北京,指导来自上海的孩子参加青奥会的选拔。”

中国马术运动,今时不同往日。更多有实力的骑手涌现了出来,沃帕虽无缘个人项目奖牌,但他说,“从我记事起,便与马儿为伴,马术是一项伴随我一生的运动。我希望可以一直参加全运会,直到骑不动为止。在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我也希望我教出来的孩子,有一天能骑向世界。”


升级改版,活力非凡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