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军马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历史研究价值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军马.jpg

作者:王红玉  甘肃省酒泉市委党校

摘要:军马养殖事业是新中国国防军事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结束后开始萌芽,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上世纪末随着国防军事现代化进程加快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军马场作为军马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国家提供各种军马、军骡,军需物资,协助地方政府改良农牧业生产需要的畜力品质。军马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的产生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该领域研究在国内外处于空白,研究该领域历史在当前具有史料保存、军史研究、理论建设、文化传承、科研挖掘、社会价值重现等方面的重大价值。

关键词:军马事业  发展历史  研究价值

马作为军事战争的制胜武力,自古以来是国家政权建设与军队保障建设的重要基础,军马养殖一直是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军事产业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养殖事业自抗日战争结束后因国内解放战争的需要在东北率先筹建,随后依据自然条件与军事需要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做为我国国防军事建设事业与军队保障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马事业经历了从萌芽到繁荣,再到结束的历史阶段,军马事业的发展全面保障了我国国防建设需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大军区、军分区军队武力建设与后勤保障建设的需要。

上世纪中后期至本世纪初,随着国防军事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军队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的裁员,全国各地军马场分两次移交地方政府,我国的军马事业永远淡出了人类的历史舞台。

新中国军马事业的发展在短短半个多世纪,经历了诞生、发展、转型、移交,永远完成历史使命的巨大变革,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质和保密性质等因素,长期以来鲜有学术界关注。目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历史由于资料的不断遗失与参与者的不断离世,将有可能永远成为不为后人所知的尘封历史,因此,拯救、挖掘并研究这一现代专门史,为后人留下这一历史意义十分重大也十分紧迫。

一、军马事业发展历程概述

1.军马事业释义
新中国军马事业是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特殊历史时期中,以东北民主联军、西北第一野战军为代表的全国各大军区、军分区及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根据国家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武装力量建设与后勤保障建设的需要,在地域辖区内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设立的军马养殖、繁殖基地和与之相关的管理经营部门,主要包括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前期为称马政局,后期称军马局、军马部)与各省市,各军事级别的军马养殖、繁殖场、改良场,(统称军马场)。

2.军马事业历史发展概况
1947年2月中国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为新中国解放战争需要率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成立第一个军马场,开启了军马事业的创史先河,随即黑龙江省肇东市、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等地也相继成立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等一批军马场的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军事武力保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军事基础。随着解放战争战事的不断推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下,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配合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各地军马场相继成立。军马场的建成迅速加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武装力量,加快了我国军队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当时条件下,军队骡马化是国家军事力量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保障了新中国国防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军马养殖与改良工作分散管理不利于全军武装力量的统一建设与后勤保障建设,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在首都北京成立马政局,史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下设马政、马产、马疫、马场四个专业机构。1951年7月以后各大军区、军分区将各军区成立的马政局、马政处逐级上交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接受中央军委总后勤部的管理。1951年10月1日移交工作完成后,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成立“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马政局”,简称“马政局”,对全国各地军马场实行统一管理。1955年4月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马政局改称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简称“军马局”。军马场管理局下设四个军级级别的代表处,分别为白城子办事处、青藏办事处、太原办事处,重庆办事处,各办事处对所辖团级以上、规模较大的军马场进行直接管理,部分小型规模较小的团级、营级军马场归所在大军区、军分区管理。

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成立后,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管理下的各地军马场为新中国政权的保卫与建设,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军马事业整体移交中央人民政府农垦部、农业部,交由地方政府全面管理。军马场管理局与国家农垦部合并,归农垦部管理,各地军马场成为国家农垦部、农业部管理下的一个农牧业生产单位。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相对稳定,军马事业的经营范围与经营方式进行了大幅调整,主要以生产农牧业生活物资为主。1960年前后的历史时期,由于中苏、中印等国际关系严重恶化与世界范围内政治、军事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将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各地军马场收回军队,中央军委总后勤部设立军马部,各地军马场由军马部与农垦部双重进行生产与业务管理,军马场生产再次调整为养马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经营战略。这一时期,全国军马事业在保留并发展原有军马场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北京军区红山军马场、广州英德军马场、白银库伦军马场等一大批新的军马场,新中国军马事业发展迎来了最鼎盛的发展阶段。驻扎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师、团、营军马场,总数超过50个,数十万名解放军指战员与近百万地方工作者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召下到各地军马场参与军马事业的开拓、管理,参与各地军马场的生产建设,这些军马场、军马人为国家国防军队建设事业繁殖、改良、培育了大批的军马、军骡,生产了大批生活物资与战备物资,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12月按照中央军委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军马生产规模、改变马场管理体制的请求报告》的批复意见,军马事业的发展规模开始大规模收缩,部分军马场开始逐步移交各大军区或地方政府,转型成为地方国有企业,移交后的军马场大部分成为农业部管理下的地方企业,也有部分成为乡镇级行政单位或村级居民点,个别军马场取消管理,军马场职工重新安置,这些军马场随着时间的流失永远消失在了历史长河。

2001年,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军队保障型企业交接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00]27号),全军军马场除红山军马场外,总后勤部与各军区军马场管理机构全部撤销,各地军马场全部移交地方政府,我国军马事业至此基本上完成了历史使命(保留北京军区红山军马场军队管理编制,但红山军马场的生产职能已经全部脱离军马养殖,保留济南军区垦利军马场的军队编制,但是生产经营性质已与军马事业无关)。

新中国的军马事业存在时期,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各大军区以及军分区管理各地军马场,其中46个为总后勤部直接管理,其余为各军区、军分区管理。上世纪70年代中期总后勤部将所管辖军马场部分移交大军区、军分区或地方政府管理后,保留的由总后勤部直接管理的军马场数量为锐减为23个,发展规模大幅缩小。

军马场鼎盛时期,从事军马事业的人员超越100万人,他们主要有接受组织安排的红军、八路军老干部,现役解放军指战员,复转军人,从事畜牧业研究工作与工农业生产建设的知识分子、大学生,知识青年,地方干部,地方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农牧工人,这些牧马人为国家培育的军马、民马总计达到1140多万匹(其中百分80%为军马转为民马),以小麦、菜籽、玉米为代表各种农作物数百亿公斤,生产的农牧业机械与农副产品产值数亿元(以当时的物价标准统计)。


二.军马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军马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为军队培育、繁殖适合我国国防建设需要的各种军马、军骡,提供战时需要的各类军事武力马匹,生产部分军需物资与生活物资,协助地方政府改良农牧业生产需要的畜力品质,改进农牧业生产方式,推动与带领我国农牧业发展向现代化水平迈进。

我国军马事业从萌芽到繁荣,再到移交地方政府,其存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上文所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极高的军事意义
军马是战争之魂。军马场的建成首先为军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与不可代替的武力装备,稳固了我国国防军事的建设基础,新中国的军马事业已成为当时我国国防军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其二,由于军马的大量繁育与改良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战斗能力,使我军迅速扭转了由于国内长期战争造成的军事武力羸弱的局面,使我军的军事实力迅速步入世界前列;其三,加强了以骑兵为主的兵种力量,有效弥补了我国军队建设的短板,完善了我军军队的建设构成。

2.极高的政治地位
新中国军马事业的发展深受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军马就成为我国军队的重要武力装备向世界展示。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管理体系的成立与完善,众多军马场的组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亲自参与策划的结果,倾注了党政军领导干部,军牧科学家,千万军牧人的无数心血,承载了千百年来为我国国防建设事业养育军马而艰苦奋斗的军马人的人生历程。

在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时时,有领导人建议将军马人之歌《我爱马场我爱马》送上太空,向全世界昭告我国军马事业的发展与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国防军事建设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享有同等重要的政治地位。1985年10月山丹军马场生产的“山丹马”、伊吾军马场生产的“伊吾马”等一批优秀军马马种与“两弹一星”并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3.强大的发展规模
全国近60个军马场涉及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军马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全国繁育成功的军马、军骡高峰时同期达数百万匹(这里是指同期最高峰时期的军马产量,不是指历史生产总量),培育繁殖的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兵种的骑马、驮马、挽马,驮挽兼用的军马马种两百余种。全国参与军马事业者人数众多,涵盖了老红军、老八路、现役军人、复转军人、畜牧业各类专家学者、工农业生产技术专家、工农牧业管理与生产干部职工、知识青年等全国五湖四海的各方面庞大人才队伍。

4.重大的社会价值
首先,军马事业的快速发展,弥补了我国工业、农业、畜牧业、商业等行业发展的短缺与不足,在满足军队需要的前提下,大部分军马场生产的马、牛、羊等畜牧产品走向了国内民间生产与消费市场,军马场严格的军队管理体制使其生产的产品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大大优于地方性产品,推动了我国工农牧商业的发展进步;其二,军马事业的发展解决了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大批难以就业的知青与地方人员有了较好的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其三,军马事业的开创发展是一段十分艰难的奋斗历史,由于军马性能磨砺驯良的需要,全国军马场大都建在条件艰苦的边穷地区,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各地军马场的牧马人、军马工作者必须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奉献牺牲精神完成国家交予的工作任务。在这样的前提下,各地军马场为保障军马事业的顺利发展,建立了学校、医院等社会保障系统,在解决军马场职工生活问题的同时也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的便利,解决了当地群众的求医问药的困难,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当地社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服务,这些无私的奉献精神已经成为社会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

5.独特的管理经营
中国军马事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它的管理方式不同于历史上的各朝各代,也不同于当代其他国家的管理经营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保障建设紧密结合的典型标志。中国军马事业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了军队经营→地方政府经营→军队经营→军队、国企共同经营→移交地方政府经营的不同历史阶段,在管理上经历了军队军事化管理→军队行业化管理→军队企业化管理→军、地共同管理→移交地方管理的不同阶段。

6.丰富的军马文化
军马的培育与繁殖,军马的调教,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技术含量的事业,也是极具挑战性的科学创新事业与极具奉献精神的伟大事业。军马场的组建与发展,军马场管理工作是一项不断产生军马文化历史进程,这些军马文化它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科研成果突出,很多科研成果处于同期世界最领先地位;二是军牧战士为国养育军马的艰苦创业历程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感人故事与军牧文化独特;三是军马的育种、繁殖、军马的特殊成长过程使军马的情感独特、丰富,人与马的长期相处产生了不同其它动物的十分多样的感情文化。

其次,军马事业的发展是军民共建的事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军马场军队指战员与地方工作人员同生死共命运,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独特人文环境,独特的生活环境培育出了众多优秀军地两用人才,也孕育出了丰富的军民共建文化,这些文化已经成为新中国独特人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悠久的历史绵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事业是一项古老事业的崭新延续。自远古以来,当人类实现了马的驯养家化后,马即成为战争武力与军事装备,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权服务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管理与接受组建的部分军马场,自西汉时期就成为皇家政权管理的军队养马场,至今已延续了2300多年,许多军马场自古以来承载着悠久的军马养殖历史,这些悠久而又丰富的军马历史在新中国军马养殖史上得到了传承与升华。


三、军马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价值

(一)目前的研究现状
新中国的军马事业成为历史淡出人们视野后,除本人撰写出版的著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场简史》外,国内外对这一历史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经过详细调查,国内仅存以下方面的研究资料:一是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部1993年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生产大事记》(内部资料,没有公开出版),对军马场管理机构以及各地军马场的组建,军马场的管理与经营情况进行了一些简单概述,没有相关的著作正式出版;二是部分军马场编写的场史或场志,对该场的组建历史与发展情况、生产情况、文化生活、突出人物事件进行记载,如《山丹军马场志》等,但是为数极少;三是军马场仅存的在建场时期的部分报表、总结、规划及档案,成为当今难得的文献史料,目前正在加速流失;四是国内一些学者及军马事业单位有过工作经历的干部群众对军马历史有所关注,但落笔大都反映军马事业的生活、工作回顾,如刘军《凡尘之外的山丹军马场》、甄云肖《军马场的历史性转折——中牧集团接管山丹军马场记》等;上述资料均没有上升到对军马事业历史全面、历史、系统的研究高度。

从国际研究角度观察,新中国的军马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在国际上都曾名列前矛,很多军马场闻名中外,但是由于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在建时期军马场对外相关的宣传资料较少,国外研究具有很大难度;其次,由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事发达国家将大量精力用于关注现代化武器的发展研究,对军马事业发展的关注度不高,后期军马场移交与转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转型时间上出现了高度重合,极大降低了国外军事科研机构对此问题的关注程度。因此,至今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献出版。

(二) 军马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价值

1.史料价值
研究军马事业的发展历史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远古时期,当人们实现了马的家化后,马就承担了军事战争职能,历史文献中,以骑兵为代表的军队战争史与军马养殖史多有记载,但没有现存的专门研究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军马养殖事业空前发展,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阶段,在当前随着国防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军马养殖必将永远退出人类社会的历史舞台,新中国的军马事业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绝唱,研究军马事业发展史有利于填补我国历史研究在军马事业发展史上的空白,为后来者提供基础性的研究文献。

2.军史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界人士对军事历史研究颇多,各类战役与军事事件研究著作非常丰富,然而,浩瀚的研究成果中,唯独缺少军马事业发展历史,也缺少以军马为武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战术战史的研究,这对军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史研究都是一件十分巨大的憾事!

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中印之战、中越之战、珍宝岛战斗等,这一次次的战争胜利的取得,无一不是军马作为战争武力与后勤运输装备保障的成功事例,更是军马作为战争武力在战术中的最佳杰作,军马事业发展史的研究,对于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历史研究价值。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军马作为我国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最为重要的保障武力,在相关领域中发挥了十分重大的军事作用,这些鲜活的历史事件目前都将随同军马事业的结束,永远离开了人类的视野,军马事业发展史研究,将为人类军事历史增添辉煌靓丽的色彩。

3.文化价值
军马文化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文化研究史上的空白,目前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军马场建设时期凝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党、政、工建设者,他们用青春与鲜血书写了丰富而又独特的军牧文化;研究新中国军马事业发展历史,宣传军马战线指战员爱国、爱军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激励激发我国新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努力奋斗。

军马文化除上述的人文文化外,还包括丰富的科技文化。军马事业繁盛时期,伴随军马事业的发展,军马养殖、繁殖技术空前发展,古今中外最优秀畜牧的文化技术在那一时代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目前,随着军马事业的结束,这些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的优秀、先进的畜牧兽医技术也将会因军马养殖事业的终结永远遗失,研究与补充完善这些历史文化,不仅仅是对曾经为我国的军马事业付出心血以及生命的军马人历史认可,更是对千百万年来,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内积累的文化经验的总结与传递,有利于填补此方面历史研究的空白与不足。

4.科研价值
半个多世纪的新中国军马事业的发展历史,为我国国防军事建设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组织管理经验与生产经营方法,这些经验与方法极具中国特色,是全体军马人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科学探索与科学创新的结果,应该予以认真研究总结。

其次,军马的繁育与改良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科研工作,需要当代最为先进的基因改良技术与胚胎繁育技术的创新研究,我国的军马繁殖技术已经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军马的杂交、横交、回交、育种、调教技术是我国军马发展史上最为珍贵科学研究成果,成就举世瞩目,目前虽然成为历史,但是科研技术与方法需要认真总结记载。

挽救即将在人类世界中永远消失的军马,将已经研制培育成功的优秀军马保种并繁殖,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提高推广,培育适应当今社会形势的赛马、各类实用型马种,将军马繁育时期获得成功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其他动物的培育繁殖,应该是当今做好军马事业历史研究的另一方面的可贵尝试。

军马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军马的改良与繁育,与之相伴的还有各地军马场先进的农牧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机械生产技术,这些技术的引进、开发与创新随着军马事业的发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已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的成功标志军马人的奋斗经历与聪明智慧,研究军马事业发展历史有利于保留这些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

5.社会价值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事业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军队建设事业,也是极具社会价值的建设事业。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其一,新中国军马事业虽然具有传统历史文化形成的军牧共性,但是毕竟与历史上任何朝代有着显著不同,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新中国军马事业是军民共同经营管理的事业,是军民共建,拥军爱民的典范事业。这样的事业,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有可能实现,也才能实现,留下这段历史对我党我军的社会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价值。

其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研究军马事业的发展历史,是现阶段军队建设与改革最为有效的经验借鉴。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军队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军队及军管事业、企业单位的编制核定,部队人员的裁员转业,复转军人的安置转型,受改部队与单位的转型移交,移交转型后的发展道路等问题,均是我党、我军建设面临的艰巨而又重大的课题。我国军马事业移交地方政府,实现转型发展是我军建设现代史上较为成功的典范,探讨当前形势下军马事业转型发展的历史工作,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有利于为当前我国军队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发展思路。

其三,从军马事业的发展历史与转型来看,军马事业的转型经历了军企向民企的转型,这次转型不同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主因是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军马已经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此次转型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巨大、最为彻底的转型。这次转型,不仅仅是经营形式、经营管理的转型,更重要的是军牧人的心理角色的转型,这个转型面临着经历了数千年、上万年的惯性定位的彻底转型,是一场最为艰难的转型,军马场的转型目前虽然已经经过了几十年,但是军马场的发展,至今依然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问题之一,破解这一难题十分艰难但又迫在眉睫。因此研究军马事业发展历史,不仅仅要为人类社会留下这段历史,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研究如何做好转型后的发展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全面实现中等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小康社会的建成,人类社会的进步必将福泽全国人民,这其中必须包括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期的军牧人。

注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场简史》是本人编著的与本文有关的著作,因是我国第一部研究相关领域的著作,受到甘肃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也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中央军委军事科学院相关部门的审定批准与热情肯定。特此说明!



升级改版,活力非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