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提起威廉二世,很多国人都不太熟知,可要说到“黄祸论”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
威廉二世(德语: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阿尔伯特·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生于1859年1月27日,卒于1941年6月3日,是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也是“闪电战”的创始人。
1894甲午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者们最大的梦魇就是体量庞大的中国龙即将在已经西化的日本的刺激下觉醒。以德国皇帝威廉为代表,在西方掀起了第一波“黄祸”论(Yellow Peril ,德文为Gelbe Gefahr) 。从1895年起,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就所谓的“黄祸”问题不断通信、交流。
威廉二世还特意请画家克纳科弗斯(H.Knackfuss)创作了一幅油画——《世界各民族,保护你们最珍贵的财产》,又称为《黄祸图》(The Yellow Peril)赠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并下令雕版印刷,广为散发。
(图一:雕版印刷的《黄祸图》)
《黄祸图》 的画面上象征日耳曼民族的天使手执闪光宝剑,正告诫着欧洲列强的各保护神:“黄祸”已经降临!悬崖对面,象征“黄祸”的佛祖骑着一条巨大的火龙正向欧洲逼近,而欧洲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的守护神则不安地注视着眼前的情景:乌云密布,城市燃烧,浩劫就要降临。威廉二世还在画上题词:“欧洲各民族联合起来,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
所谓“黄祸”不过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借口,“保卫信仰和家园”的本质是发动侵略战争攫取利益的托词。
听其言观其行,我们看看威廉二世联合日本及西方都对作了些中国了什么吧:
1900年6月19日,威廉二世借口德国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杀害(是克林德先开的枪)组织2万多人的远征军,联合了英、美、法、俄、日、意、奥匈帝国等八国侵略中华,史称“庚子之变”。
在部队临行之际威廉对部队发表演说,勉励参与战役的德军,要像匈奴人一样攻打中国:“不存在怜悯,不接受俘虏,要像两千年前的匈奴人一样……为他们自己赢得了名声,他们的威名至今回响,所以要让德国的名字像这样被中国人知晓,使他们再也不敢睨视德国人。”这让八国联军中的德国人被冠以“匈奴”的绰号。
下图这张漫画真实的反应了列强对中国的觊觎:
(图二:瓜分中国图中的威廉二世<前排左二>)
本文所要讲述的1889式德国威廉二世近卫骠骑兵荣誉骑兵刀,在1900年庚子之变时,被八国联军中的德国侵略军带到了中国。
(图三:入鞘的1889式荣誉骑兵刀)
德国刀剑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从凯尔特人制造出早期铁剑,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德国人不仅讲究刀剑的设计,而且更以制作中的精致打造而著称。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随着国力的强盛,刀剑的生产量迅速扩大,西部城市索林根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刀剑生产地。虽然随着现代战争的出现,军事用刀剑逐渐退出战争舞台。但指挥刀作为军事权利的象征以及军人荣誉与勇敢的化身,从19世纪初又重新登上战场,而德国军刀正是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华丽的装饰艺术,而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现代军刀的典范。德制指挥刀作为军服的一部分不单是武器,它赋予军人的威严和力量是无法能用其他东西替代的。
德制军刀多采用优质钢材,并使用现代锻造技术,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造型艺术,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成为西洋刀剑的典范。
索林根(Solingen)公元965年见诸于记载,14世纪建市。中世纪时即以制做刀剑著称,后来发展为驰名国际的“刀城”。国人熟悉的双立人(ZWILLING)等国际顶级刀具品牌均诞生在这里。图三为此刀身根部刻有索林根地区刀剑著名制造商“WK&C钢铁”商标。
(图四K&C钢铁商标实拍图)
以左右并列的国王头与骑士头为商标“WK&C”商标应用于1883年-1930年这47年中。
演变过程为:索林根著名刀剑制造商威尔斯博格(Welles Borg)(以戴王冠的国王头为商标)于1883年和另一家索林根的刀剑制作商基施鲍姆(Kirschbaum)(以带头盔的骑士头为商标)合并为“WK&C钢铁”,1930年后使用商标为盾型中的骑士头。骑士头像和国王头像并用的WK&C商标从此不用,所以这个商标也成为这柄骑兵刀生产时间段的依据之一。
(图五:WK&C商标演变图)
1899式骑兵军刀是德国为庆祝1871年国家统一设计的,这种设计风格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奖励有功的近卫骠骑兵军官德皇威廉二世下令锻造了一批军官荣誉奖赏骑兵军刀,这把就是其中之一。
(图六:出鞘的1889式荣誉骠骑兵剑)
该剑全长:99cm厚6cm 刃长:78cm 宽2.4cm固定双挂环鞘装式样是早期的版本。晚期的1889式只有一个挂环,个别使用者把早期型第二挂环砸掉,以方便插入马鞍上的皮质骑兵刀吊携行。
(图七:通用型鞍上皮制剑吊<法国共和国卫队队长使用的新制鞍上剑吊>)
为了避免反光暴露目标,实战骑兵刀多半涂黑漆,仪仗部队和赏赐用骑兵刀用银色电镀鞘。
1899式骑兵直刃刀的刀身截面设计一般有两种形制,一是做管状刀脊,2是开大凹面槽。这些开槽都是在强度相当的情况下尽量减轻刀身重量,便于快速挥刺及调节重心所用。
(图八:西洋刀剑的几种截面:大凹面槽(左三) 管状刀脊右一)
这把1889式荣誉骑兵刀就是开大凹面槽。对于拿破仑时代的骑兵来说,枪支在当时的会战战场上依然处于从属地位,骑兵刀、长矛等冷兵器仍是骑兵的主要作战手段。拿破仑时代的骑兵们普遍装备两种骑兵刀,直刃骑兵刀和弧刃骑兵刀。到底给骑兵装备什么样的武器好?这个问题一直从拿破仑时代争论到现在。很显然,直刃骑兵刀侧重于刺击,弧刃骑兵刀侧重于挥砍。一些人基于“刺死砍伤”的基本原理,倾向于直刃长骑兵刀。刺击是最能有效运用马匹向前冲击的动能的攻击方式。骑手要做的只不过是对准目标而不必费心去发力,因为仅仅借助马匹的冲力这种刺击的威力已经极为可怖了:如果准确刺中,对方将难逃一死。
(图九)
(图十:剑形刀锋为突刺创造必要条件)
(图十一:使用直刃刺向敌人的骑兵)
从战术上讲,直刃骑兵刀在一场正规的骑兵对骑兵的冲锋中,尤其是在最初的一阵撞击中最能发挥它的作用。直刃骑兵刀由于将人和马的动能加于骑兵刀的杀伤力上,因此能够对敌人起到更大的心理上的恐吓作用。一排又一排放平骑兵刀身的骑兵猛冲而来是一幅比同样人数的骑兵挥舞着骑兵刀冲来更可怕的景象。弧刃骑兵刀占优势的阶段则在于冲锋过后的混战中。当一队骑兵陷入混战的时候,他们的马会放慢脚步,刺击就失去了动能上的优势。
这款刀的制造年代早已经不是拿破仑时代了,火枪已经非常普及了,直刃和弧刃骑兵刀型的军刀作为辅助性武器在使用。主要功用是礼仪、奖赏、指挥和防身。
作为军人的荣誉奖章是必不可少的。荣誉骑兵刀把奖章镌刻在了刀身根部。
(图十二:荣誉骑兵刀身带有德皇普鲁士鹰标的奖章)
此刀黑色木柄,装具镀镍,铜镀镍护手右侧有雕刻精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普鲁士鹰冠皇家徽章。
(图十三:荣誉骑兵刀上的普鲁士鹰标)
骑兵刀身华丽,雕刻精美,为避免刮坏制服衣物及携带方便,贴身佩带的右侧护手可以向下折叠。
(图十四:荣誉骑兵刀护手内部,可以看到折叠式护手枢纽)
荣誉骑兵刀身后端有长达40cm的工艺精湛的蚀刻德文花体铭文/奖章及列队出征的骠骑兵队近卫/骠骑兵及马头、交叉的骑兵刀等图案,刀脊上也有精美的卷草图案。
(图十五、十六:刀身蚀刻图案:一队近卫骠骑兵纵马而来)
(图十七:刀身蚀刻图案:近卫骠骑兵)
(图十八:骑兵刀上的装饰性花体古德文“威廉二世 近卫 斥候(侦察)骠骑兵”)
(图十九:橄榄枝环绕两柄骑兵军刀及近卫骠骑兵帽子图案)
(图二十:近卫骠骑兵乘马马头标志)
1889年在中国是清光绪十五年,也是光绪皇帝亲政的第一年。
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也称为北洋新军。使用德国教官、教范和德式武器。
1899年夏,袁世凯组织段祺瑞、冯国璋等人编撰《训练操法详析图说》。
该书中的《马队操法》中的马刀图说正是这款骑兵刀。尺寸和细节与1889式骑兵刀分毫不差。
(图二十一:《训练操法详析图说》书影)
“马兵器械以刀辅枪,刀便近刺,枪便远击,刀术枪法各究其用。枪以皮带斜系背后,刀有铁鞘钩挂腰左。初练必皆始于徒步,步下纯熟马上始能应手,如侦探马队,仓卒遇敌,近在咫尺。枪不及施,用刀最善,马上步下均可往来劈刺。有时马兵小枝,忽遇敌军马兵大队,力敌不能退走不得,唯有下马拔刀冲入敌队,刺马腹,劈马体,逢人伤人,逢马伤马。如伤敌官,一可当十,或敌军马炮队多,即刺其马,一马伤而诸马难行,有炮亦将踟躇,我军可乘势进击。-来自《训练操法详析图说》马刀用法
这款骑兵刀进入中国,不过换上了中国的龙纹徽章而已。
(图二十二:北洋新军骑兵刀龙纹徽章)
(图二十三:北洋新军使用1889式军刀历史照片)
按照德国对骑兵的训练方法,《马队操法》首先训练军刀礼仪,军人练习“举刀立正”;之后进行骑兵刀地面劈砍动作的练习,称之为“步下单舞法”,共有17种动作分解,这些动作是训练马上劈刺的基础;再训练马上劈刺动作,称之为“马上舞刀法”;最后进行双人模拟格斗训练,共有14项格斗训练动作。整套训练简单实用且训练方式循序渐进,非常科学。
(图二十四:北洋新军《马队操法》书影)
后记: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任人宰割的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我们用了解和记录这种军刀来作为纪念,纪念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抵抗列强侵略和压迫而牺牲的先烈和人民英雄们,牢记百年屈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富国强军,让中华民族永远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