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日,我们便带着大家追古溯源,了解山丹军马场的历史!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文化灿烂,繁荣富庶,占据中原九州之地,东南临海,西北方则是游牧民族,当游牧民族壮大时,便会觊觎中原繁盛。他们弓马娴熟,善骑射,进退快如疾风,突击奇袭防不胜防,若战不胜,便即策马远遁,虽败却也吃不到大亏,略作休整又卷土重来。边境不胜其扰。
山丹军马场自汉武大帝始建,后世历代英明君主都非常重视,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后便即扩充军马场,军马多时达二百万匹,驼一百万峰。隋炀帝歼灭吐谷浑,平定河西,重新控制丝绸之路,在焉支山万国博览会领受西域二十七国献上的千余里国土后,旋即亲临大马营草滩,昭令设牧监,养官马,农牧并举,大量驻军。
唐太宗李世民命太仆张景顺主持牧马事业二十四年,极盛时逾七万匹以上。元世祖整葺在宋、西夏统治期间废弃了二百多年的大马营草原,重新设置皇家马场,派千户镇守负责。明弘治年间,重整重建马场公署、住房、仓库及马厩。是时草场面积逾千万亩,马四万余匹。清中期时,这里也有军马两万匹之多。
到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建城池以御狄戎,战国时赵武灵王筑起长城壁垒,更以“胡服骑射”之法仿效狄戎治军,才对北方游牧民族有所扼制,但依然滋扰不断。在霍去病创建山丹军马场之前,各朝代与游牧民族千年战事中,仅仅有两次重创戎胡的战绩。
第一次是战国晚期,赵国名将李牧寻得战机诱敌深入峡谷死地,然后包抄合围,歼敌十多万人马。灭襜褴败东胡,收降林胡,此后十多年胡人再未敢接近赵国边境。想那赵国“胡服骑射”治军多年,李牧尚不能以对战的形式取胜,而是选择隐忍多年致对方轻敌冒进,才一举获胜。
第二次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将匈奴赶到河套以北,然后修筑起一千八百余里长城,防御匈奴。为防北方游牧民族,秦始皇不惜动摇国本,修筑东起山海关西到嘉裕关的万里长城。足见这些马上民族多让君主们头痛。
千百年来,北方各游牧民族消消长长,或狄或戎或胡或羌或匈奴,不变的是他们始终以游牧为生,必要的物资如谷物,盐,金属器具,布匹绸缎等在没有互市的情形下,便是依靠抢掠。所以边境从来不曾消停过。
汉朝初立,匈奴进袭,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结果被匈奴围困白登山,差点丢掉性命,只得以财物相赎,嫁宗室公主求和。之后几任皇帝也是送公主和亲,再不停的修固长城防御。直到汉武帝时期,神将霍去病横空出世,率万骑杀过焉支山,六天转战千余里,杀敌四万,收降四万,将匈奴赶到祁连山外。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河西之战。
此战之后,河西走廊直通西域千余里国土尽数归汉。霍去病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英雄,自然知道匈奴之所以猖狂,倚仗的就是骑兵优势。于是上奏刘彻,营建了这座军马场。并亲自操演士兵的弓马骑射。
有了这座军马场,有了自己的骑兵,匈奴对于汉军的骑射优势就不存在了,便不敢轻易进犯。而军马场夹于祁连、焉支两山之间,控扼河西走廊咽喉要塞,正是用兵之地。所以历代有卓识的君主都将这座军马场视为北方边境的定海神针,大力度在这里屯兵驯马戍边。
自汉后军马场因战乱而时兴时废。军马场的兴废好像是国家兴衰的晴雨表。国盛则军马场兴,军马场衰则国家风雨飘摇。山丹军马场在冷兵器时代的对于强军固防,抵御西北外族入侵的作用可想而知。
现如今,战马在军事上已经派不上用场了,从前幅员千里的大马营草原也缩减大半,开垦作农用耕地,西大河一带草原良好适宜的环境,便成为我国良种马繁育基地,用作旅游观光用马供应。山丹以其悠久历史文化,美丽的雪山草原风光,成为旅游观光胜地和影视基地。著名电影《牧马人》《蒙根花》《王昭君》,都曾在这里拍摄外景。
仲秋时节,天高云淡,马场金黄一片,风光旖旎。军马每天上午十点多,都会被赶出圈,放到西大河沿岸喝水吃草。赶马人扬鞭驱赶,矫健的骏马扬鬃奋蹄,尘土飞扬的涌向湖边。这万马奔腾,声势浩浩的狂野画面,让人思接千古,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金戈铁马的烽烟岁月。
【习大大考察山丹培黎学校和山丹马场】正在甘肃省考察的习大大20日下午抵达张掖市山丹县,前往山丹培黎学校和山丹马场考察调研,了解当地职业教育培训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等情况。(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