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1年9月初,18匹普氏野马陆续离开位于吉木萨尔县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它们被送往100多公里外的乔木西拜野放点,在这这个缓冲区,它们将再度过几天的适应性生活,然后正式走向野外,回归自然。
空旷荒野中的普氏野马 艾尔肯·塔西铁木尔 摄
这是自2001年首批野马放归野外以来,新疆进行的第17批野马放归,整个野放过程已持续了20年。普氏野马是除了斑马以外,现今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余匹,数量比大熊猫还少。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新疆的准噶尔盆地曾经是普氏野马的故乡,在普氏野马被西方发现后的近一百年间,由于捕猎和环境问题,普氏野马在中国逐渐消失。为了让普氏野马重回家园,1985年,中国从欧美国家重新引入圈养的普氏野马,开启了“野马还乡”计划。
天山下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保护它们,必须要让国人更加全面的了解普氏野马,了解它们在中国丢失又回归的故事。
普氏野马(资料图)
普氏野马长啥样
普氏野马,原分布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1879年,由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首次发现,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为普氏野马。
正在觅食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普氏野马,是不是和你见过的其他大马种,有点不一样呢?普氏野马外形与普通马匹相似,但体型要比其他大型马种的小一点,身长只有2.1米左右,甚至有的比大一点的驴还小,但它有一个典型的外部特征——它们的马鬃是竖立起来的。
普氏野马(资料图)
大家通常所熟知的马,大多数马鬃都是“长发飘飘”的感觉,而普氏野马马鬃短而直立,威风凛凛,这也是普氏野马和其他马种外部特征最明显的区别。
它们的马鬃都是像这样长而飘逸的(资料图)
在生活习性上,普氏野马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警觉性极强,善于奔跑,普氏野马一般以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由5—20匹马结成马群,营游移动生活,通常在4—5月份产仔,每胎1仔,幼驹出生后几小时就能随群奔跑。
出生不久的小马(资料图)
曲折离奇的还乡之路
普氏野马是地道的中国马种,人们很早就知道了它的存在,只是由于难以接近,一直并不被人类社会所熟悉。
普氏野马(资料图)
1878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3次进入新疆准噶尔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带捕获、采集野马标本,并于1881年,由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
苏联发行的纪念普热瓦尔斯基的邮票(资料图)
但是,在普热瓦尔斯基之后,各种围捕和猎杀随之而来,再加上普氏野马生存环境,多为荒漠戈壁食物缺乏、水源不足以及低温和暴风雪侵袭等环境因素,对野马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一匹普氏野马在比利时汉溶洞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奔跑(资料图)
最终,普氏野马在近100年里,分布区急剧缩小,数量锐减,一步步走向灭绝,至上世纪60年代,蒙古国首先宣布野生野马灭绝,中国新疆作为普氏野马的故乡,到上世纪70年代普氏野马也基本消失。
俄罗斯奥伦堡自然保护区里引入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让人唏嘘的是,在普氏野马刚被发现后不久,俄、法、英等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博物馆,对野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肆捕捉刚刚出生的小马,据有关资料记载,仅仅1899年至1903年,就有约50匹野马被相继运抵欧洲,成为最早一批由人工饲养的普氏野马。
圈养环境中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到了1985年,分布于美、英、荷兰等,112个国家和地区的,存活野马有700多匹,而这些野马基本上都是早期捕获普氏野马的后代。
第一只运抵欧洲的普氏野马“瓦斯卡”(资料图)
中国的“野马还乡”计划
既然普氏野马有后代存活,那么能否通过繁殖并野化,让它们重回自然呢?于是一个长远的普氏野马救助计划拉开了序幕。
艾尔肯·塔西铁木尔 摄
自1985年开始,中国先后从欧美国家引回24匹普氏野马,1986年,正式启动“野马还乡”计划,在我国的新疆等地通过人工繁育、野放使普氏野马重回自然,这就是我们目前在新疆仍能看到普氏野马的原因。
奔跑在荒野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但“野马还乡”计划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探索性工程,因为,没有人知道在野外重建一个稳定的普氏野马种群需要多长时间?最终能否成功?只能靠一代又一代爱马人的共同努力。
普氏野马公马斗狠的样子(资料图)
为拯救野马,1986年,新疆在距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南界60公里处建立了占地9000亩的亚洲最大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野马还乡”计划的第一步,当然是扩大普氏野马种群数量,这个过程持续了15年,直到2001年,野马种群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实施了首次野马放归野外试验,但是这次尝试却以失败而告终。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赫凡 摄
2021年,是 “野马还乡”计划实施第35年,野马放归自然20周年,通过持续的探索,新疆在引进24匹野马的基础上成功繁育了6代760匹野马。
在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拍摄的野马 张赫凡 摄
目前,新疆野马繁殖中心有野马484匹,是世界上野马数量最多的野马繁殖基地,而在过去20年里,新疆累计向野外放归16批110匹野马,这些野马在野外繁衍生息,实际野外种群数量已达274匹。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内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艰难的回乡之路
普氏野马回归自然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残酷,2001年8月28日上午11点,新疆实施首批27匹普氏野马回归自然试验地点是普氏野马的先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境内的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艾尔肯·塔西铁木尔 摄
这里地貌复杂,人迹罕至,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天堂",在头马“大帅”的带领下,27匹野马奔向茫茫荒野消失得无影无踪。
普氏野马冬季奔向野外(资料图)
首次悲壮之行刚刚开始。冬季的保护区降下大雪,气温极低,一直在追踪野马的科研人员发现,缺乏食物的马群掉膘严重,一匹小马驹冻饿而死,三匹野马失踪,还有野马被野狼抓咬而受伤,如果不实施人工干预,马群存在被“团灭”的危险野马被再次送回繁殖基地,首次野放以失败而告终,可惜的是头马“大帅”也在回来不久之后死去。
小马驹(左)与成年野马在一起。张赫凡 摄
经过这次失败,科研人员总结教训,第二次野放将野马分为两群放归,每群数量减少。
普氏野马放归野外(资料图)
2002年,由公马“王子”带队的第二批野马,再次向荒原发起冲击,这一次,马群扛熬过了严寒、酷热,击败了野狼,找到了水源,终于在荒野上立住了脚,更让人高兴的是,2003年5月,第一匹小马驹在野外诞生,当年共有4匹小马驹在野外成活人们看到了野马回家的希望。
放归野外的一群野马(资料图)
离成功还有多远
经过持续20年的野马放归,如今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野外生活的普氏野马有200多匹,是否意味着“野马还乡“计划的成功呢?
奔跑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结果可能会让你沮丧,因为,普氏野马的野外种群,只有达到2500匹左右的规模,才能形成稳定的种群,因此,目前的野马放归只能算是取得了探索性成功,离野马能够自己稳定繁衍生存下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1年9月,新疆启动实施第17批18匹野马放归,科研人员将为2匹野马,佩戴上无线电项圈,研究马群迁徙规律。
工作人员给普氏野马佩戴新型无线电项圈(资料图) 同时,在已有的两个野放点之外,寻找新的适合野马野化放归区域,为深入的开展放归做准备。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野马准备饲草(资料图)
目前,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最初引进的24匹野马已过繁殖黄金期,近亲繁殖问题日益突出,科研人员开展普氏野马对环境适应性、饲草料变化适应性和抵御疾病能力的研究,提高圈养野马的健康和活力,同时,开展野马互换交流的国际合作,改善小种群近亲繁殖造成的种群退化。
繁育中心的普氏野马,很享受与人亲近的感觉(资料图)
“野马还乡”还在继续,可能还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能真正成功,从全国范围来看,1985年中国从国外重新引入灭绝物种,除了普氏野马外,还有一个就是上世纪初,在我国消失的麋鹿。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赫凡 摄
如今,这两个物种经过种群复壮、野化放归,都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是我国物种重新引入最成功的典范启?示普氏野马的故事,普氏野马的野外灭绝,与人类的滥捕滥杀、生产活动以及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亡羊补牢,犹未迟也,如今,人们正在付出努力,让野马重新回到它们的家园。
艾尔肯·塔西铁木尔 摄
普氏野马的百年回归史给予我们启示,野生动物是我们这个星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一环,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好生态环境,给予野生动物们足够的生存空间,不要再让普氏野马的悲剧,在其他物种再次上演。
在俄罗斯冰天雪地越冬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由“野马还乡”引发的期盼
随着,国家层面对于马业和物种保护的重视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爱马人的共同努力下,普氏野马一定可以自由奔跑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上,到那时新疆或许会成为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的典范,让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