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河马,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马的优良品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三河马逐渐从其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工农业生产、交通、国防建设等领域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一代名马已成为濒危物种! 在我国可查的赛马记录中,三河马是惟一可与外国马争雄的国产马。三河马高大俊美、气质高贵,飞奔时的矫健和神速有着摄人心魄的壮美。三河马曾是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宝马良驹,它力速兼备耐力强,是解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和军队的首选品种,曾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 三河马以它的强健、神速和骄人业绩而名扬天下,曾是令多少英雄折腰的宝马神驹。
三河马,因最早购于呼伦贝尔草原海拉尔一带而称为“海拉尔马”。1955年农业部组织了针对这一优良马种的调查队,认定其主要产地在额尔古纳河流域三河地区,才正式为其冠名为“三河马”。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三河马就在上海与外国马竞相争雄,并且一战成名,创造了1600米2分零4秒的成绩,是当时上海跑马厅的最快纪录。同期,在大连赛马场上,三河马把这个纪录提高到1分51秒8,与当时苏联几个地方品种“雅古特”、“后贝加尔”、“吉尔基斯”等马比较,其1000米和1600米的成绩均居领先地位。 三河马的产生得益于额尔古纳草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上多种良马的涌入。额尔古纳市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北部,与俄罗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这里水草丰美。1904年~1905年,俄国人携带后贝加尔马及其改良马渡过额尔古纳河放牧、打草并移居三河一带。1917年至1918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部分后贝加尔的哥萨克人越过额尔古纳河,来到现在的额尔古纳市境内定居,随之又带来了相当数量的马匹,其中有“后贝加尔马”、“奥尔洛夫马”,还有英国马和俄国“皮邱克”重挽马等。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又有大批白俄人带后贝加尔马及其改良马到呼伦贝尔铁路沿线及额尔古纳居住。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人曾设海拉尔种马场,拥有英纯血、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美速步等重型、中间型、轻种马,其中分给额尔古纳三河地区50匹种公马。这些外来的马种与当地优良的蒙古马不断杂交,又得益于额尔古纳草原的养育,终于成为品质优良的三河马,并成为国产良马中的佼佼者。 解放后,我国对三河马做了有计划的选种、选配,使其后代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据海拉尔农垦1985年出版的史料《三河马》记载,解放后呼伦贝尔市建设了三河和大雁两个上规模的种马场,小种马场不下十余个,鼎盛时期呼伦贝尔市三河马达41865匹。三河马是乘挽兼用马,根据不同需要可选育出偏乘型和偏挽型,偏乘型的速度更快,偏挽型的更加力大无穷。 在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组织的一次三河马调查中,使用一匹青色的骟马在三河一分场作挽力测试。拉载的是一辆装了一平厢沙子的解放汽车,人们都觉得马未必能拉得动,没想到大青马拉得却十分轻松。为了增加重量,测试人员让在场观看的近30人全部上了汽车。在马倌的一声喝令下,大青马奋蹄前行,四蹄踏破坚硬的土地,崩起的土块飞出2米多,汽车一直被拉出10多米远。这情景惊呆了在场所有人,而这件事也被人们当作传奇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地讲了很久。 据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1988年出版的《三河马》一书记载,三河马在林区运木材,在雪道上可拉载的定额是736.8公斤,蒙古马仅为596.8公斤。相同的距离,三河马如果每天可运三次,蒙古马则只能运两次。用三河马单套拉四轮车,载重900公斤,日行40~50公里,可持续工作8~10天;用双马驾四轮快马车,坐1人,18小时跑140公里,平均每小时7.7公里。 《三河马》一书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1955年10月2日暴风雪后,草原便道上的积雪平均厚度达20公分,有些地方的积雪甚至达半米至1米厚。当晚22时三河马场的一位干部乘一匹青鬃马,从当时三河马场所在地朝鲁图(现三河马场)10队出发,中间只休息一次,次日晨7时到达海拉尔,总路程为150公里,仅用8个多小时,三河马的耐力由此可见一斑。 1958年,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为三河种马场颁发奖状,誉三河马是“中国马的优良品种”,前去领奖的三河马场首任场长刘锦绥还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59年,全国农业展览馆要展出国内马匹品种,上级决定从三河马场选一匹特等种公马送北京农展馆参展。在参展的马匹品种中三河马如鹤立鸡群,其英姿与体魄没有哪种马能与之相提并论。之后,国务院从三河、大雁两种马场各选20匹三河马,作为“友好使者”出使越南并安家落户。从此三河马名声大噪,慕名而来的购马者络绎不绝,每年都有几百匹三河马应征入伍或支援全国各地工农业生产。当时,两匹半育成种公马可换一辆解放牌汽车。 三河马曾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和生死与共的朋友,它忠诚、高贵,充满灵性,多少人都与它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在国外,马是贵族人的奢侈品。而对解放初期直至80年代后期的三河人来说,三河马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和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峰时期,三河马场有14个血统近万匹马,而核心群就达4000多匹。 按人均数算,最多时三河人每人可以拥有2匹三河马。在他们的眼中,三河马是忠诚、高贵而充满灵性的动物。至今,一谈到三河马,好多人都会流露出一种令人感动的怀念之情。 在挣工分的年代,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为了多挣一份工分常常会让十几岁、几岁甚至刚会走道的孩子去帮助打草。几岁的孩子能帮助大人挣工分就得益于这绝顶聪明而富有灵性的三河马。 当时打草的方式是,一匹马两头牛拉着一台打草机,在拉拽的力量上马不如牛,但牛却需要有聪明的马来引道。通常这时还需要两个人,一个操纵打草机,一个骑在马背上指挥马。 而训练有素的三河马却能够不用人指挥就能出色完成引道的任务。这时,大人只要把孩子服地绑在马背上,头马便会领着牛沿着方形、圆形、椭圆或不规则形状的草甸子一圈圈地打草。打草时拐弯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拐得早就会留下一缕缕打不到的草,老百姓叫做“留胡子”,拐得晚了就会打不满刀,即使是人驾驭着马也未必能拐得恰到好处。而训练有素的三河马,却能在不用主人发任何号令的情况下恰到好处地拐到即不会“留胡子”还要打满刀的程度。那时,负责记工分的人通常是骑着马远远地朝各个打草点观察,看到爷俩正在有板有眼的干活,便会为他们画上满工扬长而去,而这时骑在马背上的孩子早已经熟睡在梦中了。
三河马是惟一可与外国马争雄的国产马
[此贴子已经被乌扎拉于2008-2-16 19:28:43编辑过]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