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寿命一般为25~30 年,骡30~35 年,驴骡可达40~50 年。但因饲养管理和利佣方式不同而有差别。如舍饲马的寿命常短于群牧马,公马常短于母马;小型晚熟品种较大型早熟品种、繁殖用马较役用马寿命长。
马的年龄与其经济价值有重要关系。实践证明,赛跑马最高速度是奄七次孰.抉步马在4~9 岁。老龄马的役用能力、繁殖力、泌乳力和所生后代的品质都有所降低。
准确判断马的年龄,对记载马籍簿、合理使役、调教训练、饲养管理、军马的补充退投、治疗用药等方面都有实际意义。因而年龄鉴定是外貌学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切齿的发生、脱换及磨损的变化规律,可对马的年龄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一、马齿的数目及构造
切齿上下颗各6枚,按其排列分为门齿、中齿和隅齿。分为前臼齿和后日齿。切齿和前臼齿初生时为乳齿,以后脱换为永久齿。犬齿多在4.5~5 岁时出生,上下颖各2枚。
马齿由圣质、釉质、齿质三种物质构成。在最外面的是圣质,用以填覆釉质的不平处和齿坎的凹处以及固定齿根,为齿槽骨膜形成的骨样物;含65%无机盐。釉质来源于上皮组织,含96%无机盐,最为坚硬耐磨,是牙齿的保护层,可防止酸碱对齿质的腐蚀,是牙齿造型的基础。齿质含无机盐72%,在牙齿最内层,是牙齿的基础。齿中心部有齿腔,腔内含富有血管神经的齿髓。齿髓能制造齿质,随年龄的增加,齿髓先端被新生的齿质填充(在磨损面上呈黄褐色,称齿星),齿腔也随之缩小。
牙齿露出齿酿表面的部分称齿冠,埋在齿槽的部分为齿根,二者之间称齿颈。齿冠顶端由釉质形成一个漏斗状凹陷,叫齿坎,其深度,下切齿为20mm
,上切齿为26mm
。齿坎空腔中的里质,因食物残渣酸败腐蚀而发黑,叫黑窝,其深度下切齿为6mm,上切齿为12mm。黑窝被磨失后,磨损面上所见内釉质轮叫齿坎痕。
二、切齿的发生脱换及磨损规律
马切齿每年生长或拔伸(老龄时)约2mm ,又因采食每年约磨损2mm 。随年龄的增加,切齿的变化过程中出现如下几个阶段,依此判断马的年龄。
(一)乳切齿的发生及磨损
马驹出生时,通常没有牙齿。生后自1~2周起,生出乳门齿,多为上颚先出,但也有上下颚同时生出的。生后3~6 周生出乳中间齿,6~8个月生出乳隅齿。
乳切齿上下相接后即开始磨损。按黑窝磨损情况,可判定1~2 岁驹的年龄。
(二)乳切齿脱换与永久齿长齐
自2.5 岁开始换门齿,3.5 岁换中间齿,4.5 岁换隅齿。这时切齿全部换成永久齿。每对切齿从生出到上下互相接触,约需半年时间。
(三)永久齿黑窝消失
下额切齿黑窝深6mm
,每年磨损2mm , 3年磨完消失;3岁开始磨,故6 岁时黑窝磨完。依此,下中齿黑窝磨完为7岁,下隅齿黑窝消失为8岁。上切齿黑窝消失时间比下切齿晚3年,因此,上门齿黑窝消失为9岁,上中齿黑窝消失为10 岁,上隅齿黑窝消失为11岁。
(四)齿坎痕的变化
黑窝消失后,判断年龄,主要看切齿齿坎痕的变化。这时齿坎痕的形状、大小、位置发生改变。如形状由大的横椭圆形,变为三角形,以至小圆形;它在磨面上的位置逐渐靠近切齿舌缘,以后不久即消失。
由于下切齿全齿坎深20mm
,需10 年磨完。下门齿3 岁开始磨,故齿坎痕消失时,为13 岁。依次序,中齿的齿坎痕消失为14 岁,下隅齿的消失为15 岁。16 岁上门齿的消失,17 岁上中齿的消失,18 岁上隅齿的消失。
(五)磨面形状的变化
马的年龄不同,磨面的形状也不一样。切齿开始磨时磨面的横径比纵径大一倍以上,呈横扁圆形,以后继续磨损,磨面逐渐变成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最后纵径大于横径,成为纵三角形。
(六)辅助特征
除以上主要特征外,还有以下一些辅助特征,以作判断年龄时的参考。
1.齿星下鄂切齿齿星自6 一7 岁时出现。呈线条状,位于磨一面的唇缘。以后变短而宽,乃至圆形,位置逐渐移到磨面的中央。2 .燕尾由于上隅齿的后半部与下隅齿不相咬合,未磨损,前半部被磨损,因而上隅齿侧望呈燕尾状的突起,称燕尾。一般在七八岁时出现第一次,到12 岁时又出现一次。
3.上隅齿纵沟n 岁时,上隅齿齿酿下缘露出一条深揭色或浅褐色的纵沟,称隅齿纵沟。由上而下延伸,巧岁时可达隅齿中央部,20 岁时纵贯全齿。
4.咬合角度和齿列形状青年马上下切齿咬合近于垂直。愈近央龄,咬合角度越呈锐角。青年马切齿排列呈弧形,老龄马齿几乎成一直线。
除上述者外,还应说明:马齿的生长、脱换和磨损常受马的品种、生理状态、饲养方式、饲料质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判断马年龄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地略有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