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敦煌壁画第323窟有一幅很有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壁画中左下方的一匹坐骑非常清晰地画出马背上的马鞍,一只垂下的金属马镫格外引人注目。张骞是西汉大探险家,大约生于公元前175年。他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历经艰难阻险,是历史上打通了丝绸之路的第一人。壁画表现的正是这一重大题材。那么,从这幅壁画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西汉年间中国已经发明并广泛使用了马镫呢? 在中外科技发展史上,马镫的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社会进程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一件不能忽略的大事。虽然马镫的发明不能和指南针、火药、纸、印刷术等四大发明相提并论,但是其作用也不可低估。《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美国多恩著)中对此有一段精辟论述:“马镫是中国人在公元5世纪的发明,以后才慢慢传到西方。马镫没有运动部件,看似一项最简单的技术,可是它能让骑手稳坐马上,在马背上战斗而不会摔下来。一位骑手在配备了马镫以后,他骑在马上,人马皆护以铠甲,手持长枪,便构成一个令人生畏的整体,奔跑起来就不再仅仅靠着膂力,而能够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力,这就是战斗中的所谓‘骑兵冲刺’。欧洲的骑兵简直就是中世纪的‘坦克’,那些披挂重甲的骑士连同他们的战马形成了战场上最具威力的武器。” 不少学者认为,正是马镫的引进,欧洲发生了一场军事变革,骑兵取代步兵成为战争的主力,这在冷兵器时代是至关重要的。它导致欧洲中世纪封建骑士制度的诞生,并进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指出:“关于马镫曾有过很多热烈的讨论,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占优势的是中国,直到8世纪初期,在西方才出现马镫,但是它们在那里的社会影响是非常特殊的。如林恩·怀特说:‘只有极少数的发明像脚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因此,李约瑟为此下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我们可以这样说,就像中国的火药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中国的马镫却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马镫这个小小的技术发明产生了如此重大的作用,于是多年来学者们对马镫是何时发明的,以及何时从中国传入欧洲的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也许是因为小小的马镫过于平凡、太不起眼,在古代文献中几乎没有它的地位,而考古发掘的实证也不多,因此对马镫的研究至今仍有许多疑点。 《张骞出使西域图》中的马镫就有了问题,按照中外科技史家普遍的说法,中国人发明金属马镫的时间是公元3世纪。那么,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的张骞,在出使西域时是不可能使用马镫的。怎样解释这个矛盾?考证《张骞出使西域图》,并非是西汉年间所绘,而是创作于初唐(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已是公元6世纪)。初唐的画家创作《张骞出使西域图》时,想当然地给坐骑画上了当时广泛使用的马镫,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也许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进京展出的敦煌壁画中,第332窟的《八王争舍利》,表现了多人骑马急驰的画面,这幅壁画也是初唐的作品。画中的坐骑都有非常明显的马镫,但是又不像是金属所制,从马镫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看,很像是皮革或布条捆扎而成。这种情形是否印证了马镫最初是游牧民族用简陋的方法制作,逐步过渡到金属马镫的历史,也需要作进一步的考证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