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贴图]比较可信的汗血马遗像——西汉镏金铜马
1981年5月,陕西兴平的农民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个墓坑,经文物部门发掘,出土了230多件文物。许多器物上刻有铭文,记载着器物的名称、产地、尺寸等,并有“阳信家”铭文。如一件铜盆上的铭文为“阳信家鏖盆,容一斗,并重三斤六两,五年奉主买邯郸,夷(第)二”。专家们鉴于众多件器物上都有“阳信家”字样,推定这些器物应当为阳信家所有。“阳信”是何许人呢?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的大姐称阳信长公主。此公主先嫁给平阳侯曹寿,后嫁大将军卫青(即霍去病的舅舅),卫青死后葬茂陵,阳信长公主与之合葬。西汉制度规定显贵夫妇合葬“同茔不同穴”,也就是说阳信长公主和卫青并不是葬在一个墓坑中,而是分别建墓,人们认为此次发掘的即是阳信长公主的墓。 该墓出土的器物中最珍贵的当属这件镏金铜马。此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重25.5公斤,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镏金器物中体量最大者,现由茂陵博物馆珍藏。同汉代初年以前的马相比,这匹马的体形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汉初以前马的形体特点是体矮、头大而腿短,此马则是头小颈长,四肢较长,身段高大俊美。 这种变化是当年养马业的真实写照。汉武帝时张骞通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西域的优良马匹也随之进入中原。汉武帝先后得到两种良马,先是得到乌孙的好马,称为“天马”,后来又获得更优良的大宛汗血马,于是将乌孙马改称“西极马”,而将“天马”的美誉给予大宛马。所说的汗血,是因为这种马适合高寒气候,善于奔跑,且耐力很强,在长途奔跑后,前肩流出的汗水颜色如血。经有关专家研究,这匹马便是汗血马的艺术再现,它双耳高耸,双目机警地正视前方。口微微张开,露出六颗牙齿。体态匀称,肌骨强劲,颈上齐刷刷鬃毛直立,透着一股英武气度。 再者,通过这匹镏金铜马,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历史记载中“马式”的身影。所谓“马式”,就是用铜铸造良马的式样标准,以供人们选择马匹时参照。汉武帝时一位叫东门京的相马专家,专门选择最佳体态的良马,铸造了比例准确的铜马,汉武帝命令将其立在长安未央宫宦者署的鲁班门外,作为评选良马的标准。随着岁月的流失,东门京所铸的铜马也早已不见踪影,阳信公主的镏金铜马是不是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呢? 最后谈一谈镏金工艺。该马表面镏有一层比较厚而均匀的黄金。虽已2000多年,仍金光灿灿,华美如初。镏金是一种起源于春秋晚期、成熟于秦汉时期的金属装饰工艺。镏金的主要原料是黄金和水银,主要工序可分为三步。首先是制作金泥:先将金箔剪成碎片,然后将其放入陶罐内用火加热,待温度升至400摄氏度,黄金呈红色时按黄金与水银1比7的比例加入水银,经过搅拌金箔溶解于水银,然后将其倒入冷水盆中,沉入水底成为稠泥状的,即为金泥。第二步是用含有弱酸的乌梅水刷洗铜马表面,清除灰尘和表面的氧化物。第三步是将金泥均匀的涂抹在铜马表面,再用炭火烧烤使水银变成蒸气飞逸,黄金便附着在铜马表面了。由于要使金层有一定厚度,故需反复操作若干次。最后再用玛瑙压子在镏金面反复磨压,既使其紧贴铜马,又增加光洁度,镏金工艺就完成了。由于在镏金过程中,使用了炭火,所以也叫火镀金。镏金时水银蒸气对工匠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是当年这种工艺的明显不足之处。 来源:京报网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