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的马崇拜 (三)

[复制链接]
骑墙头 发表于 2010-5-12 14:05: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172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马与英雄崇拜 

   在游牧文化的背景下,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征战活动中,马与蒙古牧人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原始的游牧狩猎经济活动和残酷的民族部落间的战争中,举凡聚会,娶亲,娱乐,交往等重大的活动都离不开马,马背上的纵横使他们接受了八面来风,马背上的驰骋为他们拓开了一个个新天地,他们的理想,欢娱及审美意识是从马背上得到的,骏马造就了英雄,英雄依赖于骏马,蒙古族的马崇拜与英雄崇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蒙古族古老的史诗中,马与英雄的关系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果说,在北方游牧社会的初级阶段,表现在古代萨满教的意识中的马崇拜与灵魂崇拜与天神崇拜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在北方游牧社会的高级阶段,骏马崇拜则与英雄崇拜紧密相联。具体的说,在威镇欧亚的蒙古帝国的鼎盛时期,蒙古族的马崇拜与英雄崇拜即成吉思汗的英名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崇拜英雄和产生英雄的时代,这时英雄崇拜已经不是氏族社会的英雄,不是部落时期的英雄,而是与汗权意识,国家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汗权至上"的英雄。以至于可以这样说,整个一部蒙古族古代发展史,某种呈度就是成吉思汗几其家族的统治史。这时英雄崇拜的特点就是人的神圣化和神的世俗化。所谓人的神圣化,就是人们以崇拜诸神的热情崇拜汗王,在蒙古帝国时代,对成吉思汗的崇拜已经形成一种虔诚的信服,一种宗教的狂热。成吉思汗的英名就是蒙古人的英名,成吉斯汗的荣耀就是蒙古民族的荣耀。成吉思汗的名字已经不只属于他自己,而是民族奋起的旗帜,民族兴旺的标志,民族所向披靡的战斗力与凝聚力的表征。另一方面,是神的世俗化。在蒙古汗国的初期,成吉思汗信仰萨满教。在<<蒙古秘史>>里曾记叙了成吉思汗向大萨满问卜,其大萨满骑白马着白衣。他们把对天神的崇拜与对汗王的崇拜相叠合。<<黑鞑事略>>:其常谈必曰:托着长生天底气力,皇帝底福音。成吉思汗曾说:“长生天让我统治万民,靠上天的庇护和帮助,我消灭了克列亦惕人,得到了汗位,我的话就是长生天的意志。”这时长生天的意志已经不是捉摸不定的抽象的观念,而在直接指导人的行为,变为人的意志,化为人的行动。长生天的意志与皇帝的福荫合二而一了。

  在蒙古族著名的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里,骏马崇拜与英雄崇拜的关系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一,表明了骏马与英雄互相平等的关系。按照科学的观点看来,人是高级动物,是最聪慧,最有能力的,可以驾驭一切,呼唤一切。而在牧业生活特殊的生态环境中,蒙古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向却把马视为自己的朋友和伴侣。在这部叙事诗中,成吉思汗和他的两匹骏马不是驾驭和被驾驭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骏马可以说话,可以不满,甚至可以出走。当骏马归来之时,成吉思汗欣喜若狂,隆重庆祝。

其二,表明英雄与骏马是互相选择的关系。圣主骑良马,良马选圣主。成吉思汗选择了两匹具有非凡本领的两匹骏马,由于爱之太甚,驯之太猛而使小骏马感到"劳苦不堪。两匹骏马的出走使大汗悲痛欲绝,仰天长叹。两匹骏马的回归表现了骏马渴慕英雄的行动。

其三,互相依赖的关系。成吉思汗与骏马相依相恋,相辅相成。没有骏马,成吉思汗何能在纵横捭阖的围猎和争战生涯中大显身手;没有英雄,骏马何能展示自己超俗脱群的卓越才干?

  史前考古学家安德列·勒鲁伊曾经对新石器时代的绘画,雕塑中的动物形象进行研究,几乎一半以上是马或野牛,在<<姿态和语言>>这本书中他得出:“雄性——雌性——马——牛”的结论。在他看来,马在原始绘画中为男性符号。“干为天,为父,为马,为良马,为老马。坤为地,为母,为子母牛”已成为各个民族的原始信仰的符号。骏马昭示的是雄性的独创和勇悍,雄性的刚烈和豪迈,它已经成为蒙古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积淀在蒙古民族的深层心里之中。蒙古民族崇尚勇敢,鄙视孱弱,崇尚进取,鄙视退却;崇尚牺牲,鄙视苟且。从某种意义上说,骏马崇拜已经成为英雄崇拜的同意语。

  时至今天,在鄂尔多斯高原至今还保留供奉禄马的习俗。这可以说是蒙古族马崇拜的遗迹。在牧人住宅的前方约五米处,插有一个或两个旗杆,当地称为玛尼洪杆,杆上有一圆形木座,木座上插一长矛或三叉,蒙古语称为苏鲁锭,木座下延尺余的横杆上有一小棍,小棍的两端各插禄马风气,蒙古语称之为“黑毛力”,黑,蒙古语原为“空气”,“紫气”之意,“黑毛力”意即为运气之马。每年正月初一每户人家都要在自家门外供奉禄马的泥台之前进行仪式。首先对天磕头,然后把香柏,食品洒在已经点燃的红火烬上,鸣放爆竹,吹响螺号,以示新年来到。此外还要向成吉思汗陵园的方向高举天灯,叩头祷告,希冀新的一年人畜无病无灾,国泰民安,大吉大利。[22]

  非常有意思的是,鄂尔多斯供奉的禄马旗与西藏的风马旗相同,中间为<<白马驮经图>>,四角印有龙,凤,狮和迦楼罗神鸟的图案。其马旁边藏文的意思是祈祷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大师的护佑。复杂的图案还有日月,五雄,十二生肖,二十八宿,八卦,七宝,八瑞相,九宫,七曜等。由此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明代接受藏传佛教信仰的结果。那么这里是否具有蒙古民族古老的骏马崇拜的因素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据作者调查,在半个世纪之前,内蒙喀喇沁一带把布做的风马旗挂在门口,蒙语称“黑毛力格列”,上面有一匹四蹄腾飞的骏马,青海的蒙古人也挂有马的旗帜,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呈方型这样的旗帜都只有马,而没有其它四种兽类。这就充分说明,游牧的蒙古民族有挂风马旗的习俗。在藏传佛教的风马旗上,骏马旁边的四角有其它四种兽类,而在蒙古地区发现了与藏族不同的风马旗,其旁边的四种动物不是在马的四角,而是四只马蹄下踏四种动物。左前蹄踏一只猛虎,右前蹄踏一只雄狮,左后蹄踏一只蛟龙,右后蹄踏一只彩凤。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蒙古族<<天马图>>的原始形态,标志着向游猎生活告别,向游牧生活迈进。[23]

  它的产生早于藏族的风马图,藏族的风马图是这种形态的变异。因为这两个民族既相同又相异的风马图案产生的年代尚不知晓,但是我们退一步说,即使蒙古族的风马图产生在后,那么其发生的变异也表明蒙古民族把马置于一切动物的首位,它不但具有这四种动物不具备的非凡的神力,而且借助于猛虎,雄狮,蛟龙,彩凤的力量把自己的神力增加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h4v6s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