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百度资料 马属动物“蹄叉腐烂”的简易疗法 中国农业网:2005-04-15
蹄叉腐烂又名"蹄漏",是马属动物常见的一种蹄病,严重时可引起蹄叉真皮的化脓性炎症。现将笔者20余年临床治疗介绍于后: 病因:当厩舍潮湿、不洁,蹄叉角质长期受粪尿污水的浸蚀诱发本病,或蹄叉过削,蹄踵过高、过狭,以及运动不足等。均可导致蹄部机能及蹄叉角质抵抗力降低而发病。 症状:蹄叉角质腐烂,通常由蹄叉中沟开始,角质分介为裂隙或腐烂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腐烂部排出腐臭的黑灰色液体,患蹄局部增温。若角质腐烂尚未侵害真皮时,一般不表现跛行。如果病侵害真皮,患蹄有恶臭的分泌液流出。此时,患蹄呈现明显的支跛。如果病程拖延较久,严重时炎症蔓延于蹄冠真皮,在蹄踵部呈现波线样的特异性蹄轮。 治疗:⑴将病畜拴于二柱栏内保定,水洗患蹄,暴露病灶。⑵彻底清创削除腐烂组织,直至健康组织暴露出血为止。⑶用70%酒精作角质空洞内彻底消毒清洗。⑷再用煮沸的豆油灌注角质空洞内,片刻后用烟叶末填塞于空洞内。用黄蜡封固洞口。⑸装上带底蹄铁保护,并将病畜拴于干燥处喂养,防止污水再次浸沾。一般只需一次处理可达到治愈目的。
本法物品就地取材,方法简易,疗效显著。
[病因] 本病与牛年龄无关,是发病率最高的蹄病。厩舍和运动场不洁,肢蹄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削蹄技术不佳,不按时清洁蹄底或挖蹄;在放牧中由于碎石子或草木槎子等所引起的趾间外伤而引起;装蹄不及时,造成蹄角质过长,或装蹄时过削,蹄踵过高,使蹄叉开张机能减弱,蹄部血液循环不良。另外,可能在遗传上蹄质和蹄形不好的牛易患此病。 化脓和腐败的病原菌有梭形杆菌属的厌气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属的化脓性细菌、真菌等。 [症状] 病牛发病初期可见到极其轻微的跛行,蹄叉中沟和侧沟出现角质腐烂、脆弱,趾间的皮肤腐败放出难闻的臭气。症状加重后,腐败症状向坚硬的蹄壁内侧渗入,化脓向蹄冠部以及系关节部发展,病牛出现跛行,加重钳压有疼痛反应。 [防治] 第一,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细心观察牛蹄部,如果发现蹄叉间的污物,小石子等异物,应及时清理; 第二,每日向牛床位地面上撒两次生石灰也有一定预防效果; 第三,在治疗中,刮去趾间的变性组织,保持病灶局部干燥是治疗重点。 先除去患部的污物,刮除腐烂物质,用3%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患部,再用酒精棉球擦干,撒布高锰酸钾粉或注入少量5%碘酊。以上药物,初期2~3天换药1次,以后根据病情可3~5天换药1次。对于重症病例,在进行局部处置的同时,要注射青霉素、盐酸土霉素注射液等抗生素。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