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马是全国优良地方马种,有“南蕃马”、“洮州马”、“吐谷浑马”、“辖麦马”、“唐昆马”等名,主要分布在黄河首曲周边的青海省河南县(柯生马)、甘肃省玛曲县(乔科马),四川省若尔盖县(索克藏马)。玛曲县是河曲县是河曲马的中心产地,善走沼泽。 1、源流 据有关史料记载,河曲马的驯养培育历史悠久,是一种古老马种,形成过程很复杂,据河曲马专家崔育溪教授研究:“河曲马品种大约在唐宋时期即已形成,距今约一千三百年之久了,历史上曾多次与大宛马、鲜卑马、波斯马、蒙古马等进行过杂交改良”。到1637年(明宗祯十年),基本上形成定型的“南蕃马”。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河曲马的保种培育。1952年12月由甘肃农业厅甘坪寺种畜场向西北大区畜牧部提出《南蕃马更名为河曲马》的建议报告,1953年西北大区畜牧部确定“南蕃马改名为河曲马”,从此河曲马有了一个科学的名字闻名国内外。1955年6月玛曲建政以后,就对河曲马进行过调查。1958年国营河曲马场正式成立,主要对河曲马进行保种选育工作,不久邻近的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青海省久治县、甘德县、河南县相继成立了“河曲马培育场”, 进行河曲马的培育工作。当时河曲马被列为国家四类保护马。1962年“中印反击自卫战”中,河曲马随骑-师-部官兵,深入海拔5000-6000米的中印边境参战,战功卓著,其它战马如蒙古、山丹等良种马,在同一条件下均发生高山反应,无法攀登预点地点,极大地影响了战斗要求,因此,国家将河曲马从四类提升到二类保护马。并为此倾注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专门对河曲进行改良及保种工作,使河曲马无论从体质到数量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1978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后,河曲马赴前线参战,取得三等功”。1983年国家正式成立甘、青、川保种委员会。1984年6月甘肃省标准管理局颁发《河曲马甘肃省企业标准》,使河曲马的培育开始有严格的标准可依。 2、分布区域 河曲马在不同时期,其区域分布也有所不同,除以玛曲为中心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广大地区外,还也括河湟、青海、洮珉、陇右一带。但以马的品种来说“大”以玛曲乔科马为最。建国以来,经对河曲马的调查鉴定,确定河曲马的中心产曲在玛曲县“三乔科”一带,即今曼日玛乡、阿万仓乡、采日玛乡、齐哈玛乡、欧拉乡、尼玛乡等地区。该地域处在黄河首曲,地形开阔平坦,丘陵起伏,水源丰富,雨水充沛,牧草茂密,正是适于养马的地区。据统计,1949年玛曲地区河曲马存栏1493匹,到1990年全县河曲马存栏达3688匹,占全县牲畜总数的6.0%。 3、流通地域 河曲马在1300多年前就开始成形,并闻名天下,流通地域遍及全国。据有关史料记载,唐时因战争需要,对马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定了分类登记制度,遇有战争,先调良马。“唐每会战马,多从青海补给”。吐谷浑归顺唐朝后,青海成为繁殖军马的重要基地,从祁连山下到河曲草原,从青海湖畔迄止河湟谷地,都有马场,往来流通。宋朝时,积极推行“茶马市易”政策,吐蕃诸部以马换茶、绢,中原易马用于战争。元朝时,蒙古大军进入河曲后,多处建立马场,经营河曲马,并源源不断地补给南下远征大理、四川及内地征战的大军。明朝建立后,也十分重视对战马的经营,并利用“番族”嗜茶的习惯,制定茶法,在产茶地区设“茶谭司”,建仓储茶,专门用来换马,在秦州、洮州、河州等地以茶易马。明孝宗时,藏汉两族茶马互市,“朝庭已无法禁止”,河曲马与茶的交易更为自由、广阔。近数百年来,由于河曲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阻隔,与内地接触很少,但以马换茶活动从来没有间断过。建国后,于1958年相继成立国营河曲马场,八三军马场,专门进行河曲马的培育,除输军队外,河曲马一般销往陕西及相邻近的地区。1984年一度销往香港、英国。据统计,1958年至1990年,仅河曲马场就销往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达22964匹之多。 4、形体特征 河曲马为乘挽兼用型马,体格高大,“其生态类型属高原森林草原生态型”(崔育溪“河曲马的形成及生态的研究”),体质类型以结实粗糙为主。性情灵活、温驯、易调教,对管理条件要求不严。公马富有悍威,整体结构协调匀称。鬓尾毛粗长厚密,头略呈粗象而干燥,多数呈直头,少数呈兔头或半兔头。耳长灵活,两耳距离近。眼大小适中,如秋水。鼻孔大而开张,唇厚,多数马的下唇略垂。头颈昂举适度,颈长中等,颈形稍斜,颈肩结合良好,颈础高低适中。鬓甲高长中等、厚实。前胸发育良好,胸深而宽。背腰平直,尻宽较短稍斜,腰角部宽充分,腰尻结合处隆起,腹部充实。四肢关节健有力,蹄广平,质疏松,因环境过于潮湿蹄裂者屡见不鲜。毛色以黑、青、骝、粟为主,而相当数量的马具有白章特征,出现率高达24.17%。这是其它地方马种所少有的。河曲马的体长和体重,曾多次调查测定,虽数据不一,但均较接近,属国内较为高大的马种之一,以公马为例,大群测定结果,体高为140.58±5.19厘米,在经选择后的核心群,所测结果为142.48±2.91厘米。两者相距2.10厘米,但并无显著差异(P >0.05)(体重以体高乘以2.58计算)。 河曲马平均体尺与国内其他马体尺比较(单位:厘米) 马种 | 公 马 | 母 马 | 备注 | 体高 | 体长 | 胸围 | 管围 | 体高 | 体长 | 胸围 | 管围 | 河曲马 | 142.58 | 150.49 | 183.88 | 20.82 | 135.61 | 141.53 | 170.86 | 18.45 | 河曲马资料 | 伊犁马 | 148.00 | 148.50 | 169.50 | 20.00 | 144.50 | 148.50 | 172.00 | 17.70 | 伊犁马调查资料 | 三河马 | 146.20 | 151.10 | 157.90 | 19.50 | 141.10 | 147.60 | 165.50 | 18.40 | 三河马调查报告 | 焉耆马 | 140.60 | 146.10 | 169.10 | 18.50 | 137.00 | 145.20 | 168.20 | 17.00 | 焉耆马调查报告 | 哈萨克马 | 136.00 | 141.00 | 160.10 | 19.50 | 133.00 | 139.00 | 163.00 | 18.00 | 伊犁马调查资料 | 大通马 | 133.60 | 137.86 | 160.80 | 18.18 | 127.04 | 134.60 | 145.72 | 16.68 | 大通马调查报告 | 蒙古马 | 141.46 | 145.32 | 177.13 | 20.51 | 139.54 | 145.14 | 174.30 | 18.09 | 养马学 | 西南马 | 115.36 | 113.50 | 125.90 | 14.40 | 115.00 | 114.90 | 172.50 | 14.70 | 贵州农学院西南马资料 |
5、生产性能 (1)乘速 玛曲赛马一般均在役用骟马中挑选,公马和母马很少用来乘骑,因而各项役用能力之测验,均以骟马为准,据1959年曾在合作、乔科两地进行赛马测试,1000米为1"29'6,1200米为2"0'5,2000米为3"5'0。乘速测试,一般受时间、地点、场所、跑道、骑手情况和马的调教程度有直接影响,所以同一距离、时间、地点等不同,所测跑速也不一样,所测乘速也不精确。 马种 距离 | 1000米 | 1200米 | 1500米 | 1600米 | 2000米 | 备注 | 河曲马 | 1'29"6 | 1'40"3 | 2'23"0 | 2'23"5 | 3'15"8 | | 蒙古马 | | 1'24"0 | | | 3'09"0 | 甘肃农大养马学教程 | 焉耆马 | 1'31"1 | | | 2'42"1 | | 焉耆马育种计划草案 | 浩门马 | 1'22"8 | 1'56"0 | 2'35"0 | | 3'07"0 | 甘肃农大养马学教科书 |
(2)挽力 慢步轻挽速力,据1965年7月河曲马场测定,正常挽力45-50公斤,平均速度85米/分,每小时约4—5公里;2000米挽力测试,据1963年10月河曲马场测定,用挽力25-40公斤,最快7'26"7,最大挽力测定最高为370公斤;慢步拽车,测定草率为0.88马力。 马种 | 一般挽力(kg) | 最大挽力 | 备 注 | 河曲马 | 45-50 | 370公斤,相当于体重的79.4% | | 焉耆马 | 35-45 | 350公斤 | 焉耆马育种计划 | 大通马 | | 最大挽力为体重的80%,最小60%以上 | 甘农大教科书 |
6、生长发育 河曲马是一个比较发育早熟的品种,幼驹生长发育较快。一般初生公驹与成年公马体长比较,体高为58.96%,体尺为42.20%,胸围为41.16%,管围为34.80%;初生母驹于成年母马体长比较,体高为61.90%,体长为43.3%,胸围为42.27%,管围为47.74%。由此可见,幼龄母驹生长发育快,特别是一岁阶段,发育很好,体高相当于成年母马的91.56%。 7、适应性 河曲马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对高寒湿润、气压低、气候多变的恶劣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内地各种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持久力、耐苦力强,容易恢复疲劳。且有耐粗饲,食欲旺盛,消化力强,上膘快等特点。在长期群牧条件下,河曲马对当地多变的高寒气候和漫长的枯草季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全年保持着较好的营养水平。据河曲马场2343匹马的统计资料,春季一类膘占74.03%,二类膘占18.04%,三类膘占7.58。青草萌发后,体质恢复很快,七月份,一类膘占82.3%,二类膘占15.13%,三类膘占2.58%。十月份秋高马肥,一类膘占93.16%,二类膘占6.35%。河曲马以深色毛色居多,被毛浓密粗长,而冬季生有绒毛,既有利于吸热御寒,又减弱了光谱中短波的侵害。河曲马适应高海拔地区,能翻越4000米以上的山地,在低海拔平原山区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据引入河曲马的若干地区反映,该马性情温驯,容易管理,料少也能喂好。东北凌源马场反映河曲马挽力大,持久力好。 8、繁殖力 繁殖力是发展种群数量和更新换代快慢的决定因素。50年代国家明文规定,“河曲马再不进行杂交改良”。因此,河曲马以牲畜种交为基本繁殖方式,每匹公马裹配母马8-10匹或20匹以上。繁殖年限公马12-13年,母马15-16年,6-12岁为母马盛产期。河曲马的受胎率,据得2530匹适龄母马统计为67.05%,平均繁殖成活率为60.82%。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