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恍惚中,汗血马,已经半推半就的正式定名了。几年间,历史界和考古界并没有新发现供给于这一马种身上,以为其身份正源。大街小巷都这么称呼,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约定俗成吧!其实有什么样的称谓,于我并不很是计较,在意的是称谓下的不良出发。 土库曼斯坦,阿哈马,太不具备文化包装的闪光点了。斯坦,阿哈的,与蛮族无异,还是借助中国文化中强汉盛唐的光晕,更有文化价值的打造效果。尽管联系起来有很多文化硬伤和逻辑上的断点,可恼羞成怒后就耍流氓了,爱谁谁了。以我有限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常识,越是大而泛高举文化牌的,大都无实际用途。更多是一种意淫的高潮传递,最后瘫软在谁的手上,那算谁倒霉。可见,亿元书画正在击鼓传花般的换手;可见,各地竞争文化故里的世俗用心。再看汗血马,是否一切了然了呢? “汗血马”,为了行文的方便请允许我这样的称呼。在其发源地大致三千匹左右的保有量,宝贝程度堪比中国的大熊猫,没听说世界范围内有哪一个个人敢养大熊猫的,参杂着政治的文化象征,注定不能流入民间。中国的两匹汗血马现如今还记挂在前后两个总书记名头上。在前苏联管理斯坦国家的时候,一些优质马匹流入了莫斯科相近的欧洲国家,地理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基因的变异,南橘北枳验证在这一马种身上,此马已非彼马了。在俄罗斯进行了长期的杂交试验,正如俄罗斯整个马业的科研失败一样,在现代世界马业舞台上,这些不成功的品种都找不到工作方向。与土库曼斯坦三千多匹纯正血系没有可比性。既不稀缺也不文化,只能算是人类实验的残次品。流串于中国各个秀场的汗血马大多源于这些,是一定的。不想破人好梦断人好事,但梦过于滑稽怪诞,还是醒醒,重睡,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7 D% E9 m$ @! E5 S. d% J! z0 V
! R4 p% l; l1 Y( J) o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