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1-9-20 10:18:19
哈萨克族30年代从新疆逃往青海甘肃,原因简单来说就是:0 n% o3 B3 j2 G
8 U% X& l7 l5 q) @
1.不堪新疆统治者欺压和屠杀,部分哈族参加了当时的反政府斗争(类似“三股势力”?)
6 Z8 b0 t, U7 X$ m3 ?9 }2.哈萨克上层害怕新疆军阀盛世才伪装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些反封建和亲共亲苏的进步政策
' K: |& O, k$ Z5 H" a3.新疆军阀是汉人,哈萨克族误以为逃到穆斯林(马家军)统治的甘肃和青海会好一些" ~( v# R; ?( ~
' ]4 c$ p$ D- g8 ]4 N9 g* u2 d
(其实更惨:/ ^: h- Y& n8 E& W9 K) @# L2 p
1934年,居住在新疆哈密及巴里坤一带的哈萨克族中有500余户东迁。其中约300户迁移到甘肃酒泉,200户迁移来青海湖以西茶卡地区。1936年底,又有居住在巴里坤的哈萨克族约4000余户,不堪盛世才的血腥统治,组织大规模东迁,但途中遭到盛世才派出的骑兵与飞机的追击拦截,逃到甘肃安西时,尚有3700户。其中除约2800户迁移到甘肃酒泉外,另约900户迁至茶卡地区与两年前迁来的200户合居。迁到甘肃酒泉一带的哈萨克族,因遭马步青骑兵第五师的苛扰,于1939年至1941年间,也有一部分陆续迁来青海湖以西茶卡、尕斯、马海一带。其中以1939年l 月间迁来的约700户规模最大。 4 A( `2 }5 K3 j8 f7 X" \
迁移到茶卡地区的哈萨克族群众一直与当地的蒙古族牧民群众和睦相处,关系甚好。1938年,马步芳为加强对牧区各族人民的统治,制造了民族间的互相抢劫和仇杀的矛盾。故此,哈萨克族在茶卡无法居住,次年8月,约300户移往海南共和大河坝地区,其余约1000户拟进入西藏,因驮运困难,有约900户按计划西行,约100户赶到都兰希里沟躲避。西迁的900户人行至格尔木地区时,被马步芳的部队约一团人追踪包围。其时适逢哈萨克群众沿途缺乏食物,派有400名青年在昆仑山附近猎取野牲,马步芳部队以诱骗手段逮捕了150人,并掳去哈萨克族青年妇女多人。事后,哈萨克族青壮年于一个夜晚,袭击押送他们* _% [# Z8 Y6 s
的马步芳部队,杀死马部官兵 300余名。$ C: K/ W- M& d5 C& U1 k
马步芳得知此事后,立即增派援军赶来镇压,哈萨克族群众死伤达600余人,被掳去妇女300余人,约有l00户被屠杀,所有财产、牲畜被劫掠。约100户逃往柴达木西端的尕斯,700户逃入西藏。 ?) R. Y* ]6 Y
1940年,甘肃酒泉的哈萨克族有约250户拟迁往尕斯,与1939年迁往的100户会合:行至柴达木盆地南沿的乌图美仁附近,遭马步芳部的突袭,全部遇难。1941年又有约40户拟迁往尕斯。与此同时,移居共和大河坝的300户和都兰希里沟的100户哈萨克族人民,在马步芳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逃亡,流浪在柴达木、海南一带。从1934年起,陆续迁入青海的哈萨克族共1800户、除先后被屠杀和逃亡的以外,到青海解放时,只剩下约600户。
* E' D0 D# P; D1 W)
4 ^' z$ U5 A8 ]
$ M4 k+ t# j! j8 X# }$ j哈族80年代要求迁回新疆老家的主要原因
8 Q! Z$ i) w# {2 A. ~2 Y& l1.希望回老家( z9 p! h) F. e* Y0 j' u
2.青海哈族人口太少,族内近亲结婚难以避免。周围又都是信仰喇嘛教的蒙古族和藏族,不便通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