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中小雀
发表于 2012-1-15 05:29:48
蒙古吊马
所谓吊马的人,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练马师。就象医学界“蒙药”、“藏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样,蒙古的传统吊马也同样有很多神秘之处,有待我们科学地理解,急需挖掘整理。
比赛期间除访问了很多马主、骑手。恰巧,西乌珠穆沁旗电视台在2005年春夏之间拍摄的录象讲述了“野马”成为赛马的过程。
春天到了,赛马的准备也开始了,一般马到三岁左右,就要从马群中把它抓出来,先用套马杆把马套住,然后慢慢接近,几个人分工,关键是抓住它的耳朵(痛点),然后让一个人骑上去,这叫骑生个子。很象美国西部牛仔竞技中的骑野马,只不过骑野马八秒、十秒就算成功,可骑生个子是骑到摔下来为止,或是把马驯服。马出群后要打鬃,即剪掉脖子上面的毛。
所谓吊马就是比赛前几个月,一边训练,一边开始控制马多吃,通常把马放到草地上,先把马固定在中间,绳子长些,这样马就可以按这个圆把中间草吃光。随后,绳子越来越短,马自然就越吃越少,在这个过程中马要经常让马运动。有些“吊手”还给马身上盖上塑料布,让它运动、出汗、减肥,吃多少?量多少?两运动之间的间隔多少?如何防治伤病?就成了“吊手”高下的分野。当然,挑选马是第一步,通常,眼大明亮、鼻孔大、胸宽深、四肢干燥为选择标准。每一个“吊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甚至有些老人在比赛现场看看这些马,就能猜出个大概。
比赛开始前几天,赛马就要从家里出发,他们一般不是将马从家里一下子就拉到比赛起点,而是先在附近找个地方,每天再换一个地方,直到最后一个晚上才赶到起点。不少人都一夜不睡,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做准备了。
在跟踪采访2004年赛马比赛冠军(当地的马主)时,我们目睹了他们参赛前离家告别的古老仪式。
首先把马刷干净,然后用各种红、绿、黄的布条把马头上扎一个竖立起来的小辫儿,在小辫儿下还要放上一个镜子或其他吉祥的东西,把马尾也同样扎起来。接着用一个杯子点燃薰香,用烟让马闻,再用烟薰马的全身。随后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牵着马围着栓马桩绕三圈。这时就要离开了。早已准备好的奶酒,洒向马匹,马匹小跑着去定好的地点扎营。据说长距离的马只吃草不吃料,而且,一定要换没有人畜去过的新草场。马会放到比较高的地方,这样比较凉快,同时马位置高视线就好,容易发现情况,这对于胆子小的马来说,保持舒适的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1996年在广州马王杯比赛中,来自科尔沁草原的一匹枣红马获得长距离冠军。一些专业练马师挑选的国内最好的马输给了草原的马。一些行家解释说,目前我们人为的训练还赶不上马在草原上自然奔跑的效果好。看来草原“吊手”要很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学习欧美养马调教经验,取长补短,才能将古老的吊马技艺发扬光大。
h4v6s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