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更新~~~ 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 清晨我们都早早起来,在晨曦中,备马,清扫马粪(这次老马干得最起劲),然后上马。就这样告别了收留我们马队的喜玛拉雅客栈。为了记录下探险队穿过古城的情景。我拿着相机在马队前后奔走,并指挥出塞和老马在马背上摆出各种POSE。 空荡的古城街道其实还是别有韵味的。藏式民居自有它特有的风格和味道。尤其我们走到广场,仰望山上那个号称世界最大的转经筒。这是新近建成的古城标志。它的直径达到了可能8米到10米,高度则可能达到了30米左右,外表全部用黄色的铜制成,上面铸有各种宗教的图象,在阳光下金光四射,护佑着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城。据说一个人很难转动,但尼玛就骄傲地宣称他一人曾经转动过。我们没有机会尝试,因为我们上去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游客和当地的藏族群众在转了。 活佛没有假如 出了古城后,我们下了马,让达娃他们先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且可略过公路的一段路。 我们坐上车,向我们的汇合点出发。虽然出塞认为达娃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淳朴,但他们走的时候,前2天的钱都没有找我们算。万一我们就这样一走了之,跑到老马他们早就向往的丽江去了呢?他们走的时候丝毫没有这样的担心和犹豫,看来他们还是保持着最原始的淳朴。正如后来出塞和达娃的一番对话中所体现的,在藏族人心里,活佛是永远不会不合格的,不会做错误的事,哪怕假如也不不成。同样,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不讲信用呢? 这个有趣的对话出现在前面我们所说的那个休息用餐的牦牛肉店里。这次老板和老板娘都在,她认出我们,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我们终于吃上了一顿象样的午餐。喝茶休息的时候,我们谈论起藏传佛教。出塞对藏族人对活佛的顶礼膜拜感到好奇。于是问他们,假如活佛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他们会怎么办?一听这话,达娃马上正色道,怎么可能?活佛只要成为活佛就永远是正确的。出塞很惊讶忙纠正说只是假如,达娃又一次重申没有假如的可能。两个人象斗架的公鸡,争执的脸都红了。最后出塞无奈的摊开双手,表示辩论认输。 由此可见藏传佛教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是根深蒂固和不可动摇的。 达娃给我们的惊喜 坚持捍卫活佛形象的达娃在我们骑马出发后不久,就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摄影师老马既想享受骑马的乐趣,又不想下马给马队拍摄,于是他把照相技术简单地传授给了达娃。没想到,才实验了几张,达娃就基本掌握了技巧,最重要的是他居然还会构图,抢位,抓拍,看他忙前忙后指挥我们的样子,俨然一个身经百战的摄影大师。在转下到小中甸河谷的时候,我们已经完全信任他了。达娃把驮运行李的马交给尼玛,摇身一变成为了我们探险队的“御用摄影师”。事实证明他很出色。他和后来在泸沽湖的摩梭姑娘为我们这次探险考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镜头。 老马也摔下马了 老马也许是在为这个发现沾沾自喜,在路过一片田边的小树林时,他的马往树枝上蹭,可怜的老马最终被树枝刮了下来。幸亏是一片犁过的土地,老马除了坐了一屁股的灰,没有受伤。我们勇敢的财务官拍拍屁股,翻身上马继续我们的探险历程。 第2个命名的地方:排云崖 我们是在沿着小中甸河的东岸向前行,来的时候我们为了省时间而改走了公路。穿过一片林立的青稞架子,我们的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断崖。小中甸河在这里拐了一个近90度的弯,河水近乎垂直地冲刷在断崖底下,断崖已被冲压成一个高差约30米成半圆的一个形状。我们纵马上去,就紧靠着断崖边上照相留念,身后是蜿蜒而来的小中甸河,景色是很壮美。只是我站到断崖边上的时候,时时担心会不会发生塌陷,眼睛盯着镜头,心却是忐忑不安的。 我们决定为这个特别的地方取个名字,老马提议叫“排云崖”以示这里的险奇。出塞和我没有更好的提议,于是这处断崖就成为了这次探险命名的第二个地方。达娃还曾向我讨教“排云”的涵义,我除了隐约记得是一个古雅的人经常用的典故外,也不能告诉他什么。 在急流中渡过小中甸河 很快我们到达了一个桥边,我们走在前面,不知道是过桥还是继续在东岸走,达娃在山坡上挥手指示,于是我们留在了东岸。事实上我们也想留在这边,因为这边的景色实在是很美。这是一个圆圆的有着很多密集的红色狼毒的河湾,在山上望下去就象是一个大花篮。摄影师达娃在这里进行了很多创作。再继续前行,左边是一片断崖,河水在这里变成了急流。达娃示意我们渡河,他留在后面拍摄我们渡河的场景。于是我们策动坐骑,下了遄急的河水中,水花不停的飞溅上来,看来完全保持裤子和鞋子的干爽是不可能的了。即使在我们低头担心我们的鞋子的时候,达娃仍然不忘记叫喊,让我们抬头往前看摆出探险家应该具有的气势来。他甚至站在河流中为已经上岸的我们拍照。我敢说他是最敬业的一个向导了,20年代在滇西北考察的洛克手下的纳西助手大抵也是这样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