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2
569
2828
阿拉伯翘尾巴
与之相应的也就是和平宁静繁华的宋代都市汴梁,这里驴多马少。灰白色汗血马的身后用宋代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为背景,点明作品的时代背景。(15、18)
图 局部 画面的中心位置的背景《清明上河图》 局部图
画面仍延续暖褐黄灰色调,宁静中的唯美。但画面静中有动,上方灰黑色的阴云密布暗示了宋朝来自北方和西边的威胁及潜在的激荡风云。
使用道具 举报
五
元朝
草原铁骑
1280年元朝完成大一统之后,建立四大汗国。阿尔泰山以西阿姆河以东是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阿姆河以西则为伊利(伊儿)汗国,花剌子模以北是钦察汗国。其版图东北抵鲸海(日本海)和朝鲜半岛中部,北至西伯利亚北极圈内,西南接尼波罗(今尼泊尔)、缅甸、越南,东南临海,幅员极为辽阔。
图 局部 元朝的版图
画面上方示意性的表现了元朝的版图及汗血马出产地察合台汗国的地理位置。((注10))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称雄一世。欧亚大陆几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成了蒙古帝国统治下的一统天下。据传汗血马曾是成吉思汗的坐骑,因为当时产汗血马的地方就是蒙古人的属地。
蒙古草原铁骑来去如风,这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欧亚大陆行程万里在时间速度上望尘莫及的。蒙古骑兵每人可拥有六匹战马,轮番骑乘,这样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续长途奔袭,他们以母马为好,马奶可以解决食物,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依赖后勤部队的支援而连续作战。这是真正的轻骑兵,无往而不胜。(注21)
图 局部 蒙古戎装骑兵
图5 元朝 草原铁骑 全图
画面主体是骑乘红色汗血马,挥舞战刀倾身高喊,狂奔于大草原的蒙古骑兵。汗血马四蹄腾空,伸展为极限,飞驰于空中,具有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气势。骑兵飘动的敞篷据说是成吉思汗建议用丝绸做的,因为中箭后可以很顺利的连同丝绸一块拔出箭头。马背后方还有蒙古人常用的毡子,骑兵身着铠甲,(4)身背弓箭,凸显草原民族彪悍的性格。他的后面是民间装束正俯身发箭的骑兵等。在这排山倒海式的众多蒙古骑兵中,在他们的南北征战里一定有汗血马的身影。
图 汗血马侧身全图
图 局部 战争场面
画面下方用灰色的草原飓风及隐约的战争场面象征毁灭一切的战争死神。
图 局部 蒙古重骑兵
背景中上方还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重骑兵。
画面构成动感极强,色调仍为暖褐黄灰调,但灰色的成分更多一些了,画面雄强但逼人之气扑满而来。
六
明朝
远去的挽歌
明朝前期,北元帝被明军追击而北逃后,去国号称鞑靼。鞑靼之西则为瓦刺。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两半。永乐十六年(1418年),东察合台汗西迁至亦力把里(新疆伊宁),西察合台则占有阿姆河和锡尔河间的河中地带。十四世纪的帖木儿帝国 据此作为他的广袤的帝国的中心和战争策源地。 (注10、23)
出产汗血马的锡尔河流域和阿姆河流域的帖木儿王朝紧邻亦力把里。明朝与亦力把里及帖木儿王朝的朝贡不断。画面右上角地理版图示意性的标明了明朝和亦力把里的地理位置。(注10)
图 局部 明朝版图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便欲通西域,《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 西域四有如下几段记载“屡遣使招谕,而遐方君长未有至者。二十年九月,帖木儿首遣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十五”。
“二十七年八月,帖木儿贡马二百”。
明英宗“正统四年贡良马,色玄,蹄额皆白。帝爱之”。
明景帝“景泰七年贡阿鲁骨马时,给赏为。。。所进阿鲁骨马每匹彩缎四表里、绢八匹”。(注20)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个“阿鲁骨”是突厥语Arghamak之译音,是撒马儿罕土库曼马的名称。这个发音语与俄语的“阿哈儿-捷金”的发音几乎一致。可以认为在进贡的大量波斯马中,有“汗血马”。 (注2)
帖木儿王朝的首都即撒马尔罕城,意为“肥沃的土地”。【隋书。西域记】称为康国。同时也是中亚地区的历史名城,现在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旧都兼第二大城市。
明成祖朱棣即位初,帖木儿已成为十四世纪的强大帝国,企图远征明朝,但永乐三年帖木儿死,其孙哈里嗣,继续与明朝往来 。因此明与帖木儿朝的贸易往来一直未断;
【明史】载:永乐十三年,帖木儿王朝来使进贡后,当永乐帝派中国使首次来聘之时,沙哈鲁遣送之还朝,携灰白色马以献。帝喜此马,故第二次遣使,多赍赐品以报。(注2)
图 局部 明成祖 。汗血马
画面右下角,示意性的表现了永乐皇帝接见朝贡汗血马使者的情景。
汗血马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是在明代,这是多数汗血马研究者的观点。
6图 明朝 远去的挽歌 全图
作品画面中是一匹迎风伫立低头侧身的灰白色靑骢马,它的后面同样是垂首站立的明代骑兵。(注4)他全身戎装身挂弓箭,手提出鞘的战刀指向地面,劲风刮起它的战袍,萧瑟之气,慷慨悲壮。
图 局部 侧身汗血马全身图
图 局部 明军将士 汗血马局部
画面是如此的苍凉。这是一个虚空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场景。汗血马就像阴霾的空中的朵朵乌云渐渐远去。人马的脚下也非实地,而显得漂浮不定,缓慢上升的地面中但见马的骨骸,红夷大炮,(注24)地平线上朦胧的战争场面,模糊的渐行渐远的马的身影。这一切都暗示了汗血马走向没落的未来。
图 局部 红夷大炮,
画面下方示意性的表现了这一点。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了我国古代骑兵史上的新纪元,从此我国军事史中除兵车,步兵和舟兵外,出现了骑兵这一崭新的兵种。中国的骑兵历经西汉时,已经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农耕民族以骑兵击败游牧民族的奇迹。在随后的唐代达到了骑兵辉煌的顶峰。但宋之后火炮的发明。预示着冷兵器时代即将走向他的最后。骑兵史的终结,(25)意味着汗血马的同步命运。这种江河日下的命运在明代已见端倪。
作品基于主题的需要,色调变得更为深沉,但这种重灰色不乏一种悲壮之气,主体的人马虽只是不动的侧身站立,但周边的环境却给人一种暗中涌动的情绪,造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一种气场在画面中流动。
七
清朝
汗血钩沉
清朝末期的版图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疆域。
图 局部 清朝末期的版图
画面右上方示意性的表现了当时的地理版图。((注10))
【清史稿】列传三百十六。属国四。记载:“浩罕,古大宛国地,一名敖罕,又曰霍罕,。。乾隆二十四年。。。旋遣头目托克托玛哈穆等贡马京师。”(注26)
【清史稿】中记载贡马二字前没有汗血字样,但因浩罕是古大宛国所在地,从而推断出贡马是汗血马。
汗血马的官方历史记载唐以后就出现了断层,但有关专家的论证认为汗血马的消亡是在明之后。更有学者认为清代仍有汗血马的存在。支持这种观点的包括《汗血宝马》的电视连续剧。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历史是可以想象的,这种想象来自汗血马从西汉以来本身具有的神秘传奇性。因为至今对汗血马的研究还有诸多问题未被解决。其中就有何谓汗血?非系谱外土种汗血马的认定,汗血马产地的定位,以及产地扩大范围的界定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清代是否有汗血马就变得一切皆有可能。
画面表达了这种不确定性,并形象的阐释了这一点。
画面天空中的汗血马在虚空中渐渐走向消失点,这些马已不是生活中的马,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马,因为每匹马不等的透出骨骼,暗示“无”的概念。但这个“无”却又是有型的实在。因为我们明明可以清楚的看见它的存在。
它们由大到小,没入虚空,它们真的消失了吗?历史的答案是模糊的,但又是确定的。它等待每一位关注者自己去得出心中的结论。
图 局部 骨架马之一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