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品种名称 | 哈萨克马 |
类别 | 马 |
典型图片 |
0 O% D; V; @. R( V" U5 f Y8 c |
产地及环境 | 哈萨克马产于新疆天山山脉北麓、准噶尔盆地以西和阿尔泰山脉西段一带,中心产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尼勒克、昭苏、特克斯、新源等县。产区海拔600~6900米,河流纵横,主要有伊犁河和额尔济斯河。土壤有高山草甸土、山地森林土、山地栗钙土、山地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等。属温和半湿润和温凉干旱气候,年降水量94~513毫米,无霜期121~187天,一月份气温一般在-22.5~-9.3℃,极端最低气温-39.8~-18.8℃。产区草原面积广大,属山地草原类型,分湿润草原,森林草甸草原、荒漠和半荒漠草原,以及山地干旱草原。禾本科牧草主要有无芒雀麦、鸡脚草、草地早熟禾等,另有豆科、莎草科等牧草。近年来,在伊犁河谷地还种植小麦、玉米、大麦、油料、豆类、薯类等,已成为重要的粮油产区。产区草原辽阔,牧草资源丰富,历来以牧业为主,为我国重要的产马区之一。 |
地理分布 | 哈萨克马集中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他各县及其邻近地带。 |
品种特征 | 哈萨克马属乘挽兼用型。体质结实粗糙,结构匀称。头中等大、稍重。颈长适中或略短,多直颈,颈肌发育尚好。鬐甲高,中等或略低。胸部发育良好,肋拱圆,背腰平直,腹部大,尻宽而斜,四肢发育良好,关节结实,系长短适宜,蹄中等大,蹄质坚实,后肢多外向和刀状肢势。主要缺点为后躯发育较差,膁长,躯干较长。毛色以骝毛、栗毛、黑毛为主,青毛次之。 |
品种性能 | 哈萨克马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39.97±5.26厘米,144.24±5.54厘米,166.96±6.47厘米,19.25±0.94厘米,成年母马分别为:133.73±3.80厘米,139.45±5.24厘米,161.70±6.09厘米,17.29±0.72厘米。哈萨克马是当地农耕、运输、放牧的重要役畜,工作能力较强。哈萨克马能适应大陆性干寒气候,在冬春季能在积雪20~30厘米厚的草地上。刨雪觅食,嚼雪而饮,夏秋季水草丰茂时增膘快,在冬春枯草季节恋膘性强,一般冬春季不补饲,尚能正常发育和繁殖。哈萨克马历史悠久,遗传性稳定,体型中等,体质结实,气质灵敏,速力较快,持久力强,适于山路骑乘,并有较好的产肉和泌乳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