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赛的 “守望者” 过年前后,由户县的马友小林介绍,与西安的多位马友见了面,大家聊得甚美。又到几个俱乐部看看,了解了周边马的市场行情。马友在一起“大吹大擂”,抒发各自的“爱马情结”,调侃自己的点点心得。交流是坚定马友信念,维持提高对骑马、养马和参赛的认同感的“钥匙”。相互支持和友爱是我们陕西马业发展须臾不能缺少的营养。我坚决主张今年我们陕西的马友要结伴(组队)参加几个耐力赛(昭苏、锡林浩特和银川),以提高我们的见识。只有走出去,大家才能提高,大家骑马、养马、繁殖马的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然外面的世界也会有许多无奈。不过这并不能摧毁我们对“马”的热爱。 前几日读了“马疯窝”网上“阿振”发布的,召集去“迪拜”参加80公里耐力赛的“英雄帖”,很是感慨。我们陕西的马友何日愿意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浪”一下。“秦人”自古就有治国、平天下的大略雄才,先人尚能如此,何况今日吾辈乎?这个“阿振”就是渭南人,乡党也。当然,马术比赛不仅仅是耐力赛,但是耐力赛离我们最近,受众面更宽广,更容易参与。今天的马术比赛,已经不是我们传统的马术比赛。农耕的汉文化几乎没有马术比赛,即便有那么一点点也是带有很大的表演性质。审视中国的传统的比赛,很难与近代的西方马术比赛相较,理念上也大相径庭。对马的认识和要求,西方马业十分量化,肯定的讲对马的各项生理指标,要远远超过我们。既然人家现时比我们先进,我们为什么不虚心向他们学习? 既然要参加比赛,就得争先。我们参加比赛骑的那匹马怎样,就是大家最现实关心的问题。或许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马,但不知我们的马到底有多大的潜能,如果拉出去参加比赛,会是怎样的结果?我们常常在心潮澎湃时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马可以算得上好马? 肯定的说,世上只有“心中”的好马,而无“存在”中的好马。 广义上讲,一匹健康的马就是好马。没有健康,原本再好的马也会变成一匹驽马。马的健康,应该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即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健康。比如有没有伤残,患过什么样的的疾病,是否痊愈等等,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上的。 马的健康最致命的一点是心理上的,因为肉体的疾病相对容易察觉,而心理上的就不那麽容易。通常对于马匹心理上的病状,大家习惯上更愿意称之为:脾气。现实中比较要命的是很多很多的马,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忧郁症”,特别是竞赛马。马的抑郁症,最显见的表现就是“反向”服从,就是在面对人类对它的驱使时,表现出来的那种与人的不配合,而且是心理上的不配合。被人类驯化饲养的动物,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感知。有感知就会有心智模式,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当然这是从普遍意义上来讲的。 一匹马被人长期训练,它怎么能不熟悉驾驭它的人发出的各种信息?马对人的依赖,如果不能贯穿始终,马就会毅然决然地走向心理疾病,走向与人的不合作。是什么因素使马对人的依赖出现了断裂?我们应该很好地思考了。 人类对马的使役存在着一种心态,是一种对动物奴役和驱使的征服心态,这种心态下产生的惯性,驱使人们不会注意或者不有意注重马匹的心理健康。人类对这一点的疏忽或者叫无知,大大增加了马匹进化的阻力。人们忘记了人类同样也是动物,所以才会不难解释,为什么国际马术界提出的“马的福利高于一切”这句极其神圣的口号,在我们的身边会遭到那样的藐视与不解。 可以肯定地说,一匹健康的马,就是一匹好马。无论它是哪一个品种的马。 由于品种或者被人类定向培养的不同,马在不同要求下的“能力”、“外观”、“适应性”等诸方面表现出来了一些不一致性,恰恰是这种不一致性,丰富了马业的发展,满足了不同的需求。马因品种的不同,使现代文明对其能力的要求,已经开始细分了。这种细化,正悄悄地远离我们心中的定位。而我们追求的仅仅是那种能与我们心心相通的健康马儿。我们的马儿从心里信任和依赖我们,我们爱护和信任它们。能够达到彼此的依赖和信任,难道不是一匹好马,肯定会具有的魅力吗? 上面的这个论调都是冠冕堂皇的说辞。而一会儿我回到马房,见到我的“小黄”就一脑门子的气。 如何让马理解我们的意图,无论是在乘骑时,还是在平日的接触中。我们常常苦恼:改变马对我们的不服从,听从我们的驱使为什么那么难。我们也小心翼翼地尽了力,好吃好喝的对它,怕它累着、伤着,按书中描述的那样饲养训练,可马儿却不以为然,昨天怎样,今天还是怎样,乖乖:外甥打灯笼“照舅”。无法子,嘴里嘟囔着换马、换马还是换马。有一天也要拿起鞭子……。哎,这是一本永远读不懂的书!我的神啊,请赐给我智慧吧,我的“马语者”你在哪儿?!哈!或者“呼儿嘿呦”,它让我们那样的爱,让我们疯狂。下辈子我要变成一匹马,一匹最好的马,来救赎我的“妄想”: 你是伟大的冠军。 当你驰骋, 大地为之颤动, 天空豁然开朗, 凡人为你让路, 让出成功之路。 在那里, 我将带着胜利者的花环, 为你披上鲜花织成的马衣。 好了,小“布尔乔亚”的叹息停停吧,说说我们的耐力赛用马。 首先,参加耐力赛的马一定是一匹健康的马。如果曾经有过伤病一定得是痊愈而无恙的,因为仅是一星级的80公里赛事,按国际马联的要求,要分几个赛段对马的比赛身体状况进行测量(检查内容为心率、体温、呼吸、脱水程度、代谢状况还有肢蹄伤痛等)。我们不要幻想带一匹有点微瘸的马上场,不要说“验马”通不过,几公里我们自己就得下来。有怪癖的,不驯服,不听指令的马也通不过“验马”。耐力赛马匹的基本标准就是首先要心肺功能良好,运动后心率、体温能迅速恢复。 耐力赛马匹行进的的步态,根据国外经验和我的体会,应该用“缩短跑”及“快步”。 2011年底,马术网请来了法国的耐力赛马匹的繁育调教大师史帝芬,给广大的耐力赛爱好者做了一次讲座。国外的经验认为:马在缩短跑(俗称“蛤蟆蹦子”)时蹄子先后部接触地面,继而以近乎滚动方式完成与地面移动接触。这种步态最省力。我友格日勒图也告诉我,在锡盟比赛,一进入沙地,一定要“缩短跑”,马有腾空四蹄离地的时间,他说:省马。外国专家认为,马在快步时马蹄是“砸”在地面上的。再看缩短跑时关节弯曲度最小。因此,在相同的速度上快步比缩短跑对肢蹄的“磨损”更大,做“缩短跑”时马的心率比快步更慢。在高级别的超长距离的耐力赛中主要的步态都采用“缩短跑”,甚至一些马匹在整个比赛中从头到尾都采用缩短跑。如果要加速,仅仅是提高步幅,不要提高步频,这一点很重要,在满足其他条件下,这就是“冠军”的步态。 耐力赛时肯定会用到“慢步”, 如果采用这种步态的话,只应该是恢复性的步态,主要用于肌肉的改善性牵拉。特别是在速度较慢时,非常消耗体力,马在做慢步时四肢是相继轮流向前交替移动的,所以在行进中每条腿都会有单独承担马匹重量的时候。快步是耐力赛中一种常用步态,在长距离缩短跑之后的体力恢复,或在坡度过大路段比较适用。实际上快步适合于在中等速度下灵活放松的行进,如果快步时速超过16公里马容易受伤(以往国内的耐力赛平均达标速度是12公里/小时),所以还是要多做“缩短跑”。 马做“快步”时,它的背部是必须是直的,要快步向前移动,四蹄就必须尽量弯曲。而缩短跑时马的背部是起伏运动,它的前肢和后肢随之被交替甩起,因此不用过多的弯腿。而快步的速度越快,背部就越要挺直,为了加大步幅要增加推力,腿的弯曲程度就越大,越耗费体力。 有些马匹的习惯步态是快步,因为它们会觉得快步前进更自然舒服。对于这样的马匹必须教会他们按照缓慢的节奏做灵活平衡的“缩短”跑步。要反复不断地练习,因为这种马只是跑得快时才做缩短跑,速度一慢下来就想换回到快步。 那么什么样的马适合耐力赛?首先,耐力赛马要求能在很长距离的赛道上以最可能快速度完成比赛。与传统赛马不同的是现代马术逐渐摆脱了用残酷手段选择良马的做法,任何赛事都应该推崇的是:马的利益和福祉高于一切的宗旨,也就是说不能只由于我们喜欢或者说某些人花了钱、花费了精力,马就必须为他们卖命。 我们常常热衷于讨论什么品种的马是最好的耐力赛马,其实事实上很多类型的马都适合做耐力赛,因为优秀的耐力赛马所必备的特点也是很多方面的,很难给耐力赛马确定独特的或单一的特性类型。根据国外的统计,大多数取得好成绩的耐力赛马都有一些突出的特点,首先耐力赛马看上去它们长得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那种漂亮。如:你可能会觉得它们背部有点长,甚至太长了;背部肌肉似乎并不太发达;修长的腰肌不显强壮;步伐匀称,并从后向前以延纵轴线方向移动步子。脖子也不是很长,膝部略直。从性别上讲,骟马和骒马的比例国外几乎差不多,国内骒马少点。成绩好坏可能是由于平时饲养、训练水平的差异造成 外国专家认为:不要用古典美的标准来看待耐力赛马,那些过于紧凑,奔跑时富有弹性是选择马场马术马匹的标准,但是这些动作优势对于长距离的大能量消耗的比赛来说,很快就会因为在比赛中浪费掉更多的能量而变成劣势。对于耐力赛马来说节奏慢的且放松平直长的步伐才是好的。 说了这么久,大家一定烦了,我也是。不过别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一句话:我们今年要“走出去”。因为明天即使不是,那么后天一定是艳阳天。
6 Q$ I. z+ _3 G- N, f*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