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生命的礼赞
人们都说马是动物中最具灵性 的,也是最漂亮的。古有千里马,生于泥洼之地,长于荒漠之野,行走于歧路之上,落魄于夜雨之时。其皮肤结痂,毛发杂乱,廋骨嶙峋,双目失神。千万人见之,千万人曰:此劣马也,不值一文。殊不知,其真是千里马也,虽生而未遇其时,长而未遇其运,然其内在之神韵,天赋之神力,都不是常马所能拥有者。
我 想,自然界最神奇的莫过于生命随时间的延续。一颗小小的种子,千年之后,尤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个以微米计量的细胞,分裂分化,就能幻作赛场上 那奔腾的骏马!大地之上,许许多多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孕育,然后成长。那一天,我们走近了一群未知的神骏,亲眼目睹了一匹小马的诞生。
一、(图一)午夜零点整,一匹妊娠母马开始不安,在马厩里转着园圈。
零点十二分,母马开始破水,断断续续,有四次之多。
零点十六分,母马开始躺卧、站起,又躺卧、又站起。
零点二十分,母马再次卧下,情绪逐渐安静下来,等待分娩。
二、(图二)零点二十二分,母马开始努责,小马有一蹄出来。
零点十二四分,小马的头和两个前蹄开始出来,母马因为过于费劲,开始喘粗气。于是,工作人员做人工助产。
三、(图三)零点二十六分,小马顺利产出。工作人员给小马脐带止血,消毒。并清除小马口鼻中的粘液。一分钟后,母马起身。
四、(图四)零点二十八分:母马开始给小马舔干身上的粘液,所谓舐犊情深。小马开始尝试站起,但没有成功。工作人员用温水和食盐调制麸皮汤,以补充母马机体水分,恢复疲劳,促进泌乳。
五、(图五)零点四十分:小马开始试着起立,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有一次工作人员扶着它站起来,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一点整:小马终于站了起来,开始有点摇晃,但最后终于站稳了。并且在马厩里走了几步。工作人员给母马清除胎衣。
一点零五分,小马开始排胎粪。
六、(图六)一点十五分,小马开始练习吸奶的动作,并一步步向母马靠近。
一点二十五分,小马终于吃到了初奶。
马用大环内酯类驱虫药
李建成
大环内酯类药物按其作用机理和作用对象分为两类:
一 类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氟红霉素、螺旋霉素、泰乐菌素、北里霉素、阿奇霉素、替米考星等。另一类为大环内酯类驱虫药,如阿维菌素、依维菌素、莫西菌素、多拉菌素等,这类药只对寄生虫有广泛而良好的驱杀作用,但对其它病原体作用很弱或无作用。由于其优异的驱虫活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被视为 目前最为优良,而且应用最广泛的兽用驱虫药,是近30年来抗寄生虫药物研究中最为杰出的研究成果。当前在马属动物普遍应用的这类药有依维菌素 (Ivermectin,IVM)、莫西菌素(Moxidectin,MXD)两种。
一、 简介 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分离到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次年美国Merck科学家从其培养物中发现了一种混合物。该混合物为含有八个组分相似的天然物质,对广泛寄生于动植物的线虫类、节肢动物类害虫具有强烈的驱杀作用,后来被命名为阿佛曼菌素(Avermectins)。阿佛曼菌素为十六元环内酯类化合物,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A1a、A1b、A2a、A2b、 B1a、B1b、B2a和B2b八个组分。其中的B1(由B1a和B1b组成)为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特命名为阿维菌素(Avermectins B1)。阿维菌素加氢还原后的产物定名为伊维菌素(Ivermectin),它舆阿维菌素具有同样的驱虫、杀虫效果,但比阿维菌素有更多的优越性,具有较 高的安全性,且对某些外寄生虫的杀虫效果较阿维菌素有所提高。
二、结构和理化性质 伊维菌素和莫西菌素从结构上类似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并不具有抗微生物或真菌活性。其基本结构是一个十六元内酯环,阿维菌素在基本环上连接有三个主要集团:六氢化苯丙呋喃(C-2到C-28),二糖基(C-13)和螺酮缩醇系统(C-17到C-28)。。这类药是一类脂溶性药,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丙酮、乙醇等中,对酸敏感,如用稀酸处理,则可引起C-13位上第一糖基的断开。此外,该类化合物对光敏感,如用紫外线照射,则可引起8、9和 10、11之间双键的异构化。依维菌素是通过利用wilkinson催化剂将C-22和C-23之间的双键选择性地还原而得到的二氢化产物。而莫西菌素为 13-氧甲胺基阿维菌素。这类化合物是以天然avermectins组分为母体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而取得的,驱虫活性和药物动力学特征较母体化合物有了进 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三、伊维菌素和莫西菌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这类药是一种脂溶性很高的药物,无论口服、非肠道给药和体表给药均可很好地被吸收并广泛分布于全身。在脂肪组织内分布较多,排出缓慢,尽管其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同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其不会影响红霉素的处置。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取决于药物的给药途径、剂型和动物的种 类。给马口服伊维均素糊剂,首过效应和胃内存在的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全身利用度。根据口服给药和皮下注射给药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当假定皮下给药为完全吸收,则马和羊的口服给药全身利用度约为36%。因此,对马属动物来说,皮下注射给药较好。莫西菌素在体脂中有较长的半衰期,这就至少部分的解释了同伊维菌素相比,使用较低莫西菌素后,马粪中虫卵较长时间内受到抑制的原因。伊维菌素在马血管外给药药物动力学参数见下表 剂量mg/kg 给药途径动物数 Cmax 爊g/ml Tmax 牋h T1/2B AUC 牋牋ng/ml/h 文献 0.2 P.O. 3 82.3 3.30 66.3 4822 Marriner et al.1987 0.2 P.O. 6 16.4 15.0 Asquith et al.1987 0.2 P.O. 5 44.0 3185 Perez et al.1987 0.2 S.C. 3 60.7 80.0 88.2 13209 Marriner et al.1987
四、作用机制 有关该类药进入寄生虫体内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在较高浓度(=0.000005M)时,该药物作为γ-氨基丁酸(GABA)的激动剂引发突触前GABA的释放,GABA进而引起膜对Clˉ通透性的增加,从而导致由GABA介导的中枢神经及神经-肌肉间传导受阻,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较 低浓度时,其驱虫活性主要是由于药物引起由谷氨酸控制的Clˉ通道的开放,从而导致膜对Clˉ通透性增加,带负电荷的Clˉ引起神经元休止电位的超极化,使正常的电动电位不能释放,神经传导受阻,最终引起虫体麻痹死亡。 该类药对吸虫和绦虫无效,有人认为这舆吸虫和绦虫缺少GABA神经传导介质有关;Shoop等研究表明,在吸虫和绦虫还缺少受谷氨酸控制的Clˉ通道,故认为是该类药对吸虫和绦虫无效的原因。 哺乳动物外周神经传导递质为乙酰胆碱,虽然其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递质为GABA但由于血脑屏障作用阻断了该类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保证了其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
五、伊维均素和莫西菌素对马寄生虫的驱杀效果 伊维均素和莫西菌素对马许多重要的消化道线线虫都有良好的驱杀作用(见下表),伊维均素对盅口线虫(Cyathostomes)成虫有99%以上的驱杀作 用但对第三代早期幼虫(EL3)和粘膜第三代和第四代后期幼虫(LL3/L4)效果较差或无效,对肺线虫(Dictyocaulus armifeildi)和微丝蚴O.cervicalis也有优良的驱杀作用,对胃蝇幼虫Gasterophilus spp的驱杀率为95.4%。莫西菌素的驱杀作用类似于伊维菌素,有证据表明在寄生虫体内有一些伊维菌素和莫西菌素的作用位点,并且对不同的线虫其效果不同。伊维菌素和莫西菌素具有广谱杀虫活性且对主要的成年段的马寄生虫除绦虫外效力高。然而,伊维菌素对四期的盅口线虫幼虫作用有限,尽管莫西菌素对第三期 后期和第四期的盅口线虫具有60%的活性,二者对低活力的三期盅口线虫幼虫有效的报道范围为10%-90%。伊维菌素对四期的蛔虫活性不定,对胃蝇属(幼虫)的活性明显的不同,伊维菌素为95%有效,然而莫西菌素只20%有效。伊维菌素对类圆线虫、安氏网尾线虫和蟠尾丝虫的微丝幼的活性记录。在反刍类和 狗,大环内酯类明显的作为“内外全杀剂”,反映出在它们对线虫类和节肢动物的较高的活性。但允许马使用的大环内酯没有系统阐述对马虱子、螨和壁虱的效力。虫种 IVM/P.O/0.2mg/kgb.w. MXD/P.O/0.3mg/kgb.w. MXD/P.O/0.4mg/kgb.w. 消化道线虫 Habronema muscae 100% 100% 100% Strongyloides westeri 100% Strongylus vulgaris 100% 100% 100% S.edentatus 100% 100% 100% Oxyuris equi成虫 100% 88.2% 100% O.equi L4 100% 100% 100% Triodontophorus spp. 100% 100% 100% Parascaris equorum 100% Cyathostome EL3 10.1% 0% 0% Cyathostome mucosal LL3/L4 0% 79.1% 62.6% Cyathostome luminal L4 98.8% 99.7% 100% Cyathostome spp.成虫 100% 100% 100% Cylicocyclus nassatus 100% 100% 99.9% C.leptostomus 100% 100% 100% Cylicostephanus longibursatus 100% 100% 100% C.goldi 100% 100% 100% C.calicatus 100% 100% 99.3% C.minutus 100% 100% 100% Cyathostomum labratum 100% 100% 100% 肺线虫 Dictyocaulus arnifieldi 100% 胃蝇幼虫 Gasterophilus intestinalis 95.4% 0% 20.4% 微丝蚴 Onchocerca cervicalis 100% 通常大环内酯类特别的抗寄生虫效力反映在动物上非常安全。中毒剂量在数十毫克每公斤体重。然而,莫西菌素特别高的亲脂性在缺乏脂肪组织的幼驹和瘦弱动物口服会使其中毒。莫西菌素的神经毒性反应包括长期昏迷和死亡,因此应特别标明小于四月龄的幼驹禁止使用莫西菌素。
h4v6s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