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打马去踏春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今提及“清明”一词,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逝去的亲人、无尽的哀思以及扫墓祭祖的习俗。然而你可否知道,这个满是悲苦泪的传统节日,在旧时,却是伤感与欢笑的融合,踏青与祭祀平分秋色,占据着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正所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0.jpg

  清明打马去踏春


  有人会说,这肃穆而悲伤的祭祀与轻松欢乐的踏青岂不矛盾?初唐统治者也出于此种考虑,特意下令禁止扫墓时进行郊游活动,提出“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可是民间的习俗并未因朝廷的禁令而衰亡,反而越发兴盛。其实人随四时而动,任何一种风俗的形成定有其必然的原因,在清明踏青也顺应了自然的发展。“清明”一词最早以节气出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此时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正是一幅“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向荣画面,人们又怎能不为这美好的春日而动容呢?
  我们都很熟悉《论语》中的那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所有学生的志向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游春,一路探春一路吟诗,无拘无束的忘我境界让人艳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庾信的一篇《春赋》更是将踏青之举描写的淋漓尽致,人人皆知“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池水中的人影,田野里的花香都因春的拂动,而变得更有味道,更婀娜诱人。特别是到了唐朝,这个娱乐盛行的时代,游春场面更加热烈。《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踏青时节的园林中,游人如织,风流的长安青年们喜欢成群结队地骑马出游,豪饮长歌。白居易的《和春深》就描述道:“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人们画鸡蛋(镂鸡子,指在鸡蛋上刻画花纹,古时寒食节的风俗之一),踢球,骑马,荡秋千,好不热闹。宋代清明围绕扫墓、踏青形成了大型的娱乐活动,《梦梁录》在记载临安清明节俗时说“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这种场景也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得到了印证。进入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说清明一到,京城男女便纷纷扶老携幼去郊外祭祀扫墓,祭扫过后就在坟前将随身携带的各式风筝放飞,相互比赛各自风筝制作的技艺和放飞水平的高低。

  清明,一个死亡与新生交织的时节,一个欢乐与伤情共存的节日。人们寄托哀思,享受春光,皆因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

来源:腾讯




升级改版,活力非凡

已有(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冷蹄无疆 发表于 2016-4-4 12:52:44
苏堤清明即事

作者: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