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K
发表于 2020-11-11 10:23:02
关于马球起源地的争论- Q% ^6 ^ W) P, L$ w1 ?" M& A" i- l
以前有几种说法: 1 r) {' Q4 N! {% a. `) a2 x3 p
一说是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7 b4 O; d! r" d6 B# i$ I7 i
一说是公元后6世纪的吐蕃即西藏 以上两说相差近1200年!
0 ~& `0 M) [5 q$ l8 W) S% W1 [还有一说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内地,即公元后2世纪,拿出的理由只是一句模糊的诗文——“连翩击鞠壤”。
4 F6 w# E+ e% q7 ?更有考古界在吐鲁番洋海墓地发现了几个皮球和一个木头拐子,鉴定为2800至2400年马球实物,反映出2800年前该地居民已广泛开展马球运动。2800年的概念就是比孔夫子还要早300年! 年代有些惊人
吐鲁番出土
& [0 Y4 w7 _& Y* P: X4 H; {
% n8 z' \+ t9 b
( x! D# ]7 C8 `- l% u
8 L% b, U$ r" p4 d* P% Z' V' p8 L$ F& C2 ^# q
1 I6 Y6 s8 s; C8 ^. T" d0 X3 j8 B* P1 I! N/ l
到此为止,关于“起源地”的争论,已进入“传播史”的初级讨论阶段。 ; i. L% A! @; t- ]7 B) a
% u- ^! o, m1 n! m. W, f 主张波斯说的国内学者认为:汉字中的"球"或“毬”字,来源于波斯语! 真是开眼界了, 其代表人物向达与罗香林先生,他们在作品《长安打球小考》与《唐代波罗球戏考》中言之凿凿地指出,自唐以后,中国开始流行打马球运动,才有了“球”字,中国典籍中的“球”字,竟然是古波斯语guy字的音译。! v ]1 U& M. |' y- `0 }% D) J( D: T
不过冷静地想想,这个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现代汉语中及早期白话中的外来词汇多少总是有的,现代汉语将古汉语的许多字义都转移或者弱化了, 而且引进了很多新词汇, 将古汉语改造的面目全非,不胜枚举, 就拿”爸妈哥姐”这几个最日常的词汇来说,也并非咱汉语所固有, 在上古汉语中对应的分别是“父母兄姊”, 爸妈哥姐显然是从西部或北方传播过来的世界语词汇,这几个亲属称谓词在很多民族语言中的发音都很相似。 甚至现代汉语的疑问词“吗”也来源于阿尔泰语系,我知道哈萨克语的疑问句也是用“吗?”用法和汉语竟然一样! 而上古汉语应该是”乎?” 那么这个“球”字,如果在上古汉语中没有出现过的话,则外来可能性很大。 S+ \9 g. G3 R. W/ B' k
- {6 c' Y3 A: [. o2 _ 西藏起源说,即吐蕃说,主要代表人物是阴法鲁先生(不知是阴法唐的甚么人),他认为英语Polo发音来源于藏语的“波郎”(polon)或藏语的pulu,而藏语的波郎就是线绳绕成的球。故得出结论,马球运动产生于西藏。的确是这样,藏语至今将足球叫做”甘其波罗“,意为脚踢的马球。 阴发鲁的这个发现,揭示了西藏在马球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但还没有追溯到源头。
% S; B, @# w; b) J. ^唐代进士封演,著有《封氏闻见录》十卷,“语必征实,足资考证“ 以记录唐代掌故的真实性著称, 其中记载:太宗常御安福门,谓侍臣曰:“闻西蕃人好打毬,比亦令习,会一度观之,昨升仙楼有郡蕃街里打毬,欲令朕见,此蕃疑朕爱此,聘为之。以此思量,帝王举动,岂宜容易,朕已焚此球亦自诫。明智的唐太宗识破有人企图迎合自己的爱好,怕是另有所谋。于是焚了自己心爱的马球以自诫,以国事政务为重,坚决不上当! (打毬即今天说的打马球,可见马路本来是马走的路 球本来就专指马球)
4 B, G; H$ a" b7 h. g# T6 X( R& E4 o!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