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馬勒的銜鐵在羅馬和後羅馬時期騎手的裝備上經常出現。在中世紀,它們成爲騎士裝備始終不變的部分,因而被精心地加以裝飾,有時是用帶紋章的裝飾。但是,這種殘酷的帶馬勒的銜鐵表明,那時的騎士爲了訓練,特別是爲了格鬥,是如何嚴厲地控制他的馬。當然,馬必須是健壯剽悍的。 凱爾特人的三節簡單馬銜鐵常常只在邊節或邊環上帶有裝飾,這種不對稱的裝飾品意味著是用兩匹馬並排拉車的。而且在某些地區,如愛爾蘭,它們可能幾乎是使用輪式車輛僅存的考古學證據。 這些銜鐵是青銅或鐵鑄的,包上青銅薄片,再就是快速燒塗上青銅或錫。馬籠頭的其餘部分通常都是用皮革帶,偶爾用金屬環、帶扣或環箍端,經常用上琺瑯的金屬或有透孔的金屬圓盤來裝飾(金屬圓盤或飾球)。完整的鐵鼻羈從羅馬人那裏開始出現,大概是與帶馬勒的銜鐵一起使用。 埃及底比斯戰車的軛的下面,懸挂著兩根Y形的木條。它們可能是從馬銜鐵上垂下來的,以引導拉車的馬前進。具有這種功能的直線形鐵條,是從凱爾特人那兒發現的,此外在西元1世紀早期的羅馬與日爾曼邊境的城堡中也曾發現。從中心垂下的用青銅鑄的帶柄的U型條是愛爾蘭特有的,而且與馬銜鐵一樣,都是一邊的下方帶有裝飾,這表明它們用於引導成對拉車的馬。 給馬釘上蹄鐵大大地增強了馬的效率。它們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車都很有利。馬蹄鐵可能是羅馬人的創新,在西元前1世紀的遺址裏就很常見了。卡圖魯斯(Catullus,約西元前85―前54年)提到過一匹騾子丟了一個蹄鐵。 常見的馬蹄鐵是鐵制的,相當輕,從一邊衝壓出一個穿透的釘孔。馬蹄鐵的邊緣經常呈波狀的輪廓,未固定的兩端彎成一個防滑刺。 它與釘頭一起,像在中世紀的馬蹄鐵上一樣凸出,使馬蹄堅實地踩踏地面。這種馬蹄鐵一直用到中世紀。但更平更重的馬蹄鐵從羅馬時期也開始使用,並且成爲其後中世紀最普遍的樣式。 在羅馬社會,奇特的“馬涼鞋”(hipposandal)也很常見。它是一種光滑的鐵盤,在每端彎成環。顯然它是系在馬蹄上,無疑是用於保護馬蹄的。少數“馬涼鞋”帶有尖釘,能幫助馬抓牢地面。它可能被用於鵝卵石的或其他坎坷的地面。 從用於牛的“細莖針草鞋”到使用緊扣的蹄鐵,它延續了很長時間而很少改變。然而,馬蹄鐵並沒有普遍使用,大量的牲畜是沒有釘蹄鐵的. 西元前5世紀有一部分高盧人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裏北部波河地區,掠奪並驅逐了這裏的伊特拉斯坎人.這部分高盧人後來被稱爲山南高盧.他們好勇善戰,有著令人生畏的軍事組織和軍事裝備。他們的騎兵,騎在釘了馬掌的戰馬上,這種釘鐵掌的戰馬是古代戰爭史上了不起的發明。 馬蹄鐵是在9世紀的歐洲發展起來的 ,並對歐洲農業産生巨大影響。中國人具有極強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幾乎是所有先進馬具的發明者。在西元前1300年已經有了設計複雜用馬牽引的輪子車。中國人發明了兜帶用來兜住馬的臀部,使馬能夠控制負載;還有肚帶和套包,這使馬更好地發揮力量。這種車以及馬具的先進性超過了在西方發現的同時代的任何類似物。 現今的馬具可謂洋洋大觀,爲馬配備各種用具伴著生産技術的發達,材料的日趨先進,馬具的品種更繁多,質量更優良。它是隨著人們和馬千百年來相互依存,共同走到今天的.從遠古征戰揚塵的鐵蹄到奧運賽場上盛裝舞步的華麗,人和馬還將會續寫他們無盡的傳奇﹍﹍ 蔣東 編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