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马术俱乐部 招聘 马工

[复制链接]
天津龙源 发表于 2010-12-7 10:19: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4 373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公司,天津龙源马术俱乐部,坐落于天津市北辰区红光农场,招聘马工,具体描述如下:

岗位职责

1、清理马房、饲养马匹等马房日常工作

2、协助主教练进行马匹调教

3、协助客人进行骑术训练

任职要求

1、25 岁以下,中专或以上学历,男性优先

2、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喜欢动物,热爱马术行业

3、常驻马场,公司提供食宿 h4v6sY

已有(14)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0

主题

3

回帖

81

积分

游客

积分
81
极限发挥 发表于 2010-12-7 15:25:00

你是在找什么人啊 !我看着怎么想在找老公啊,你们天天提要求,麻烦你下次提要求之前涨涨工资在提要求,小崔 是吧 请问你什么学历具我了解你也是个初中生啊,你提这个中专的学历,要干嘛!当马工还是当经理啊。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81

积分

游客

积分
81
极限发挥 发表于 2010-12-7 15:47:00
他妈的要求太夸张了 找马工要中专生,你找个教练那他的学历不就得达到教授或者博士这一 类的,不要在那里装逼, 你知道这些私人企业的老板大多数是什么学历吗,差不多是高中生以下的,   你要好好总结一下了, 有个好的学位的都吃的是公家饭,  哈哈     向发这样的帖子的哥们很会装逼的那种人,不然一般人都发不出这样的帖子 /。。。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

回帖

204

积分

顿河大种马

积分
204
天津龙源 发表于 2010-12-7 17:11:00

请问您是哪位。看来您挺适合这个工作的。那请过来试试吧。有自信有能力有经验有修养有内涵的朋友即使是没上过小学我们也会为他提供机会,学历其实不重要。

如果你有那个自信有那个能力就根本没有那个必要说上面的话,直接过来应聘就好了。

拿高工资付出的也相应的多,这是基本的常识。

感谢您的回复,顺便说一下,我的学历是本科学士学位,初中那位您可能是认错人了。您来应聘的时候可以顺便核实一下我的毕业证学位证以及各种证书     谢谢您。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481

回帖

4083

积分

汗血宝驴

积分
4083
辛巴德 发表于 2010-12-7 18:40:00

我最喜欢看口水仗了,两位都多多加油,多喷,喷好,使劲的喷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

回帖

204

积分

顿河大种马

积分
204
天津龙源 发表于 2010-12-8 09:33:00

哈哈~  大侠啊,俺俩就很平常的探讨问题,看吧您幸灾乐祸的~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4

回帖

-67

积分

流浪普氏马

积分
-67
suwe 发表于 2010-12-8 17:29:00
得几个占地赔偿款,穷你妈得瑟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81

积分

游客

积分
81
极限发挥 发表于 2010-12-14 07:24:00
你他妈的就在那里装逼,有什么好装的操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3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08
特雷克纳 发表于 2010-12-14 18:32:00

永胜、丁姐你们好吗?我是蒋东

英国猎狐运动

英格兰乡村美丽如画,有一项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乡村狩猎。从大约从1696年起,狩猎就在此盛行开始,狩猎主要是在秋冬季举行,每周四次,星期一、星期五很受欢迎。狩猎以猎狐为主,用猎犬捕捉狐狸,而不使用猎枪。其最大的魅力在于目标不确定” ,骑手们穿著红色或黑色的马服、白色的马裤、黑色的马靴,带着猎犬,骑在马上。同时有许多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就是为了观看狩猎。

随着哨声响起,猎犬都集合在了骑手们的周围。一望无边高低起伏的乡村,被棕色的围栅划分为不规则的形状,茂密的树林阻挡住了强劲的风。空气中,夹杂着微微草木的芳香。远处狩猎的马群,并排向这边奔来。马上是穿著红色或黑色猎服的骑手。绿色的原野把人马衬托得十分显眼,他们旁边跟着一群猎犬。 狩猎俱乐部;由农场主组成,会员近900人,狩猎轮流在他们的农场里举行。狩猎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农场、猎犬、马匹是他们财产的一部分。狩猎可以说是一项乡村贵族运动,是英国乡村传统风景之一。这个传统已经存在了300多年,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英国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19世纪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英国的乡村绅士们,在狐狸后面嗒嗒地策着马——那沉默寡言的追逐着那不可吃的

有些人反对狩猎, 认为狩猎很残酷。实际上是不了解乡村生活;为的是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态环境,而采用的传统方法管理。猎狐是在用人为的方法控制狐狸的数量,以防止过多的狐狸对植物或其它动物造成威胁。而射杀和箩网的捕杀方式则有悖于自然,不利于生态平衡。 同时又能为英国乡村带来数千个工作机会,因此一直以来得到英国农民和地主的支持。猎狐曾是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之一。今天参与猎狐运动的人不再仅限于贵族,平民百姓主要是乡村中的人,都很热衷于猎狐。

那么狩猎是为娱乐,还是为赢利呢?狩猎纯粹是体育娱乐。狩猎俱乐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会费和每年举办的各种以狩猎为主题的社会活动,每年11月举办的灌木采集大赛,吸引了来自全英国的爱好者参加。还有狩猎舞会、小狗驹展、棒球赛、狩猎抽奖,这些活动都有很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狩猎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完全根据天气情况,骑手将马群和猎犬来聚集。

狩猎传统在英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早在罗马人统治英格兰时期,狩猎便成了当时王室所特有的一项休闲方式。那时的狩猎场所仅限于皇家园林。罗马作家奥皮安在公元三世纪记载了狩猎用马应具备的特性:它必须体型壮硕、四肢结实、头部纤小、颈成弓型,状似头盔上的羽毛;前额宽广、额发卷曲、目光清澈且炽烈、胸脯宽阔;背有双脊、优雅洁净的腿、四蹄纹理清晰、抬起时离地很高。英格兰和爱尔兰是狩猎用马的策源地,这两个国家有组织的狩猎活动已经在特权阶层中流行了300年之久,还极大影响了狩猎马种的培育。

                                                                                         (A)待续    Michel.J蒋东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3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08
特雷克纳 发表于 2010-12-14 18:39:00

在此之後不久,拜占庭騎兵開始使用這樣的馬鐙。在西北歐,馬鐙是在8世紀北歐海盜的墓中(例如,在瑞典文德爾的3號墓中)首次發現,並且顯然是在他們去東方的黑海探險後才採用的。馬鐙很可能主要是由北歐海盜騎手爲中世紀的歐洲引入的,雖然在南方,拜占庭的某些發展也不容抹殺。可辨別的最早的馬鐙是鐵環,形狀從圓形到三角形,它們挂在皮革帶子上。從最早的馬鐙起,自然有一種給腳一個平面支撐的發展趨勢。腳的形狀限定了中世紀馬鐙和現代馬鐙的形狀。從北歐海盜時代起,馬鐙上常常鑲嵌銀的或青銅的圖案作爲裝飾。 

從西元4世紀到5世紀,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遺物可以看到明顯地受了中原地區馬鐙的影響。如在朝鮮慶州市皇南洞發掘的五世紀末的墓葬——“天馬塚”,出土的鐙爲扁圓狀的長柄木芯銅和鐵鐙。同樣的影響,也波及到古代日本。在日本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中葉)的古墓中,出土的鐙是木芯外包鐵包片的扁圓形鐙,顯示出和孝民屯晉墓出土品相同的特點,表現出其間的淵源關係。一般認爲這是以朝鮮半島爲跳板而傳入扶桑的,特別是倭與高句麗的接觸和矛盾,促進倭人大量引進馬具;另一方面,倭王也開展了對中國南朝的外交活動,由於當時中國南方和北方使用的馬具有著共同的特點,因此也不排除倭人直接從中國南方引進馬具的可能性。

馬鐙發明以後,使戰馬更容易駕馭,使人與馬連接爲一體,使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的軍事動作。因此,馬鐙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由在中國古代北方地區遊牧的鮮卑人發明後,便在歐亞大草原上迅速流傳,使騎兵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是最早使用馬鐙的騎兵。也使世界戰爭史大爲改觀。

而在此之前,騎兵騎在馬背上飛馳射箭時,必須減速或者下馬拉弓射箭;交戰雙方在馬背上的格鬥中,也不能竭盡全力大幅度擺動,否則會失去平衡而落馬。馬鐙的發明,就使騎兵的雙腳有了強勁的支撐之點

英國著名科技史權威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對中國發明的馬鐙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關於馬鐙曾有過很多熱烈的討論……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佔優勢的是中國。直到8世紀初期在西方(或拜占庭)才出現腳鐙,但是它們在那裏的社會影響是非常特殊的。只有極少的發明象馬鐙這樣簡單,但卻在歷史上産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響。就象中國的火藥在封建主義的最後階段幫助摧毀了歐洲封建主義一樣,中國的馬鐙在最初幫助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正是中國人發明的馬鐙,才使中世紀的歐洲進入了“騎士時代”。
   
從世界範圍來看,封建社會裏的軍隊的主力是騎兵。恩格斯明確地指出,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騎兵在整個中世紀一直是各國軍隊的主要兵種,在中國的戰國時代騎兵部隊還只處在童年時代。晉朝開始,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誌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並且使人騎在馬上較爲舒適、穩固、省力;同時,得以使騎兵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複雜的戰術動作和列陣的訓練變得更容易了,能夠充分發揮甲胄和兵器的效能,爲東晉和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騎戰和重裝甲騎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條件。
    中國發明的馬鐙引入歐洲以後,促進了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於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産生過深遠的影響。

.待续  蒋东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3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08
特雷克纳 发表于 2010-12-14 18:41:00

馬鐙能支撐騎手,士兵們把馬鐙提高一些,這樣他們可以不用著座,前進速度也就更快.現代速度賽騎師的做法與此如出一轍.運用此方法完成障礙跳越,義大利騎兵上校弗德裏克.卡皮利(1868—1907)將其引入騎兵訓練,創造出前傾騎法用於障礙跳越,沿用至今.

馬刺 早期的希臘人沒有使用馬刺。他們用靴子控制坐騎,這是色諾芬(XENOPHON約西元前400-355年古希臘將軍和歷史學家)推薦的方法。儘管他沒有提到馬刺,但在一個這一時期的花瓶上一個亞馬孫人腳下可以看到一個馬刺,而且在多多納曾發現過青銅馬刺。在拉登等凱爾特遺址曾發現大約西元前4―前3世紀以來的馬刺。羅馬人使用馬刺也是從那時開始,可能更早。直到近代,馬刺似乎都未曾傳到中東。

早期的單尖踢馬刺都是粗短的,帶有短刺,並且在敞開的一端有大頭釘或紐扣,用以系縛皮帶。單尖踢馬刺從那時起傳遍整個西方世界,而且刺和支杆都增長了。在1112世紀。出現一種趨勢,即通過某種制動模或把長刺簡化成斜置的立方體來檢查長刺的效果。在13世紀,直杆被彎杆取代以適應靴子的形狀。在西方,從13世紀起,單尖踢馬刺被帶齒輪的馬刺取代。它首先出現在約西元840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稍後的中世紀及其以後,在靴子後伸出的過長的杆上,開始出現帶長釘的齒輪。 

這些後羅馬時期的馬刺是鐵制的,而在不列顛無論如何也要鍍上一層閃光的錫。在馬鐙上未曾發現鍍錫。在不列顛,鍍錫是從撒克遜時代到17世紀馬刺製造工匠一直延續下來的一種傳統,它表明了手工作坊傳統強大的延續性。  踢馬刺驅使馬前進,過去曾有過一些設計非常殘酷的馬刺,這些尖利的馬刺能刺入馬肋,現在人們已不使用這種極端的馬刺了。

馬銜鐵 早期的馬銜鐵是以牛嚼子爲基礎而設計的。用繮繩系一個通過馬嘴的銜鐵來操縱馬的方法在古代已很好地使用了。在這種簡單無馬勒的馬銜鐵的設計基礎上,各式各樣的馬銜鐵一直到近代都在使用。大部分早期的銜鐵是兩節的,但在希臘使用三節的。在馬嘴裏的是中間的一小節(有時是球節的)。這使得銜鐵更易活動,因此馬更易於接受銜鐵發出的指令。這種方式在凱爾特人中普遍使用。儘管如此,兩節的銜鐵在整個中世紀及其後仍繼續使用。

色諾芬推薦使用靈活的馬銜鐵,並說一個人應有兩個馬銜鐵,粗糙的一個用於訓練馬,光滑的一個爲日後使用。然而,粗糙而帶刺的馬銜鐵在古代可能並不限於訓練。 

馬頰護件、馬的鼻羈和馬頰扣帶都出現在亞述時期。此後希臘人採用了它們。後來,馬頰護件只在樣式上有所變化,原理上則毫無改變。 

在使用系在一根繮繩上的、帶簡單介面的、簡單的馬銜鐵的同時,在羅馬時期早期也出現了帶馬勒的馬銜鐵。人們也許會猜想這種方法是由羅馬軍隊中的某些東方人帶到西方的。然而,儘管在西元3世紀的薩珊王朝能看到帶馬勒的銜鐵,但它們在西方出現可能要早五六百年,在西元前3世紀義大利巴裏附近卡諾薩的凱爾特墓中和羅馬遺址裏都曾發現過。它可能是訓練有素的騎兵發明的,目的是用某種器具更精確地操縱馬。待续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3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08
特雷克纳 发表于 2010-12-14 18:45:00

帶馬勒的銜鐵可使馬頭向上而使其停步,因爲馬奔跑時頭是向前的。完善的帶馬勒的銜鐵是在簡單的銜鐵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元素:一個是凸緣或舌頭,安在銜鐵的中心(在帶馬勒的銜鐵上是一根金屬棒),它可用來對馬的上齶産生壓力;另一個是交叉連接棒,安在馬的下巴下,可以用第二根繮繩向上拉。這種設計的最簡單形式出現在早先羅馬的帶馬勒的銜鐵上。它只不過是從銜鐵的兩端在馬的下巴下穿過的金屬環,可通過一個操縱杠杆由第二根繮繩向上或向前拉。在凱爾特人和稍晚的羅馬人的帶馬勒的銜鐵上,有一個凸緣。凸緣與馬勒帶的上部做成一體,這樣可被頭帶緊緊地固定,使凸緣朝向馬的上齶。交叉連接棒從銜鐵的兩臂端自由地懸下來。可以在馬的下巴下由第二根繮繩把它向後拉起。這個動作可以使馬閉上嘴並使凸緣更深地壓向馬的上齶。中世紀及其後的帶馬勒的銜鐵儘管有相同的基本組成,但操作的方式卻不同,而且對這些不同方式缺少認識曾導致混亂。在這些帶凸緣的銜鐵上,較低的邊件和交叉連接棒都是剛性的結構,可在固定籠頭上的上部馬勒帶的樞軸上轉動。第二根繮繩系在較低的交叉連接棒端附近,能把馬下巴下的交叉棒往後拉,同時,把銜鐵上的凸緣轉向馬嘴的上齶。這兩種形式的馬銜鐵現在仍在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3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08
特雷克纳 发表于 2010-12-14 18:46:00

帶馬勒的銜鐵在羅馬和後羅馬時期騎手的裝備上經常出現。在中世紀,它們成爲騎士裝備始終不變的部分,因而被精心地加以裝飾,有時是用帶紋章的裝飾。但是,這種殘酷的帶馬勒的銜鐵表明,那時的騎士爲了訓練,特別是爲了格鬥,是如何嚴厲地控制他的馬。當然,馬必須是健壯剽悍的。 

凱爾特人的三節簡單馬銜鐵常常只在邊節或邊環上帶有裝飾,這種不對稱的裝飾品意味著是用兩匹馬並排拉車的。而且在某些地區,如愛爾蘭,它們可能幾乎是使用輪式車輛僅存的考古學證據。 

這些銜鐵是青銅或鐵鑄的,包上青銅薄片,再就是快速燒塗上青銅或錫。馬籠頭的其餘部分通常都是用皮革帶,偶爾用金屬環、帶扣或環箍端,經常用上琺瑯的金屬或有透孔的金屬圓盤來裝飾(金屬圓盤或飾球)。完整的鐵鼻羈從羅馬人那裏開始出現,大概是與帶馬勒的銜鐵一起使用。 

埃及底比斯戰車的軛的下面,懸挂著兩根Y形的木條。它們可能是從馬銜鐵上垂下來的,以引導拉車的馬前進。具有這種功能的直線形鐵條,是從凱爾特人那兒發現的,此外在西元1世紀早期的羅馬與日爾曼邊境的城堡中也曾發現。從中心垂下的用青銅鑄的帶柄的U型條是愛爾蘭特有的,而且與馬銜鐵一樣,都是一邊的下方帶有裝飾,這表明它們用於引導成對拉車的馬。 

給馬釘上蹄鐵大大地增強了馬的效率。它們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車都很有利。馬蹄鐵可能是羅馬人的創新,在西元前1世紀的遺址裏就很常見了。卡圖魯斯(Catullus,約西元前85―前54年)提到過一匹騾子丟了一個蹄鐵。

常見的馬蹄鐵是鐵制的,相當輕,從一邊衝壓出一個穿透的釘孔。馬蹄鐵的邊緣經常呈波狀的輪廓,未固定的兩端彎成一個防滑刺。

它與釘頭一起,像在中世紀的馬蹄鐵上一樣凸出,使馬蹄堅實地踩踏地面。這種馬蹄鐵一直用到中世紀。但更平更重的馬蹄鐵從羅馬時期也開始使用,並且成爲其後中世紀最普遍的樣式。

在羅馬社會,奇特的“馬涼鞋”(hipposandal)也很常見。它是一種光滑的鐵盤,在每端彎成環。顯然它是系在馬蹄上,無疑是用於保護馬蹄的。少數“馬涼鞋”帶有尖釘,能幫助馬抓牢地面。它可能被用於鵝卵石的或其他坎坷的地面。

從用於牛的“細莖針草鞋”到使用緊扣的蹄鐵,它延續了很長時間而很少改變。然而,馬蹄鐵並沒有普遍使用,大量的牲畜是沒有釘蹄鐵的.

西元前5世紀有一部分高盧人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裏北部波河地區,掠奪並驅逐了這裏的伊特拉斯坎人.這部分高盧人後來被稱爲山南高盧.他們好勇善戰,有著令人生畏的軍事組織和軍事裝備。他們的騎兵,騎在釘了馬掌的戰馬上,這種釘鐵掌的戰馬是古代戰爭史上了不起的發明。

馬蹄鐵是在9世紀的歐洲發展起來的 ,並對歐洲農業産生巨大影響。中國人具有極強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幾乎是所有先進馬具的發明者。在西元前1300年已經有了設計複雜用馬牽引的輪子車。中國人發明了兜帶用來兜住馬的臀部,使馬能夠控制負載;還有肚帶和套包,這使馬更好地發揮力量。這種車以及馬具的先進性超過了在西方發現的同時代的任何類似物。

現今的馬具可謂洋洋大觀,爲馬配備各種用具伴著生産技術的發達,材料的日趨先進,馬具的品種更繁多,質量更優良。它是隨著人們和馬千百年來相互依存,共同走到今天的.從遠古征戰揚塵的鐵蹄到奧運賽場上盛裝舞步的華麗,人和馬還將會續寫他們無盡的傳奇﹍﹍

                                          蔣東 編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3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08
特雷克纳 发表于 2010-12-14 18:48:00

馬具的演變與發展

早期人們有效地利用馬作爲坐騎,主要是由亞洲西伯利亞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在西元前的一千年裏發展起來的。大約從西元前800年起,馬的騎乘開始傳播到歐洲東部。這爲尚武民族的攻擊部隊增加了相當大的力量。

早期亞洲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也和同時期希臘人一樣是騎在光馬背上的,或在馬背放上一個簡單的布墊,手里拉著一根在馬下顎上的繩子.直到某種穩固的馬鞍和馬鐙給騎手一個安全的座位,馬的騎乘才充分發揮作用,到了羅馬時代後期,人們才初次使用馬鞍.這對於武士尤爲重要。這兩項改進都産生於草原,並從那裏被半遊牧民族的騎手傳送到東方和西方。西元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鐙,到了8世紀,才傳入歐洲.騎乘裝備的另一些重要進展是馬蹄鐵、馬銜鐵和馬刺。它們似乎最早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直到近代,後兩項技術成果才傳到遠東。因此,馬具的完善是東西方交流的結果,如同牽引輓具的發展一樣。 

馬鞍和背墊 馬背墊最初可能是動物皮,是草原上的錫西厄人使用的(西元前6―前3世紀)。在西元前4世紀的切爾托姆雷克花瓶上,能看到幾乎是真正的馬鞍,因爲它被胸帶和肚帶系在馬身上,並且好像鋪墊成弓形。騎光背馬在希臘很普遍,儘管亞述人從西元前9世紀、希臘人從西元前6世紀就開始使用馬背墊。到西元前4世紀,馬背墊已成爲希臘士兵裝備的普通部分,而到西元前1世紀它已在羅馬社會普遍使用。但日爾曼的部落把馬背墊看成了懶散的標誌。 在著名的中國秦兵馬俑中,騎兵俑的戰馬背上就有使用背墊體現.

直到西元4世紀,羅馬人還沒有使用填墊馬鞍。真正的騎兵馬鞍顯然是從東方引入到羅馬社會的,可能首先出現在羅馬帝國的騎兵中。如此,填墊馬鞍放在馬背墊上,叫做sella(鞍)或椅子。中國漢代(西元25220年)一直在使用填墊馬鞍。 

馬鞍能減輕騎手壓在馬背上的重量,馬的運動就不會受到限制.比起舊式通用的馬鞍,現在的人們更喜歡訂做的馬鞍.不同的運動需要不同設計的馬鞍.

馬鐙 從馬肚上懸下並且明顯在兩端結成一個環圈的皮帶,可以在西元前4世紀的切爾托姆雷克花瓶上見到,也可見於西元前2世紀桑吉和印度其他地方的雕刻中。然而這樣一個環圈僅僅對上馬有幫助。因爲當一個人騎在馬上時,如果他不能從柔軟的環圈中迅速地縮回腳,可能會很危險。正是剛性的金屬環,使得馬鐙的使用成爲馬的騎乘中卓有成效的進步。在西亞和歐洲的原始資料中,未曾描繪騎手的腳伸入馬鐙而神氣地騎在馬上。直到後羅馬時期,這樣的情形才普遍出現。

在中國,晉朝時就開始馬鐙的使用。在中國的石刻碑和出土的騎馬俑上可以看到馬鐙環,當時只是做上馬用.  中國的馬鐙的最早出土實物,是西晉的單馬鐙。所謂單馬鐙,是上馬鐙踏時使用,所以只在馬鞍的一側有。

這種馬鐙,還不是在戰爭史上有重要意義的那種。真正有意義的雙馬鐙,最早的出土實物,是東晉。木芯長直柄包銅皮馬鐙——現存時代最早的馬鐙實物。

馮素弗墓出土的馬鐙,爲一副兩件,製作極爲精致。該馬鐙以桑木爲芯,外包鎏金銅片。整個馬鐙外觀華美異常,是中國目前考古所見最早的雙馬鐙實物,標誌著馬鐙由産生到初步成熟的發展過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3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08
特雷克纳 发表于 2010-12-14 18:48:00

這是拓跋鮮卑人所建北魏王朝使用馬鐙(雙馬鐙) 的實物見證。而國外的出土實物,時間更晚,而且還要晚好幾百年.最早的馬鐙環是鑄鐵的或青銅的,可能是受中國工匠精湛技藝的影響而製造出來。在西方,鑄鐵類的馬鐙首先在匈牙利發現。那是埋葬阿瓦爾人的地方,他們是在約西元560年來自中亞的騎手。以窄踏板直柄金屬馬鐙爲主。阿瓦爾人是來自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後代。柔然人的重點活動地區是陰山以北的草原,與鮮卑人及北魏王朝發生多次戰爭被打敗之後,柔然人於6世紀沿歐亞草原之路西遷到匈牙利定居。因此,有些西方考古學者認爲:是柔然人從中國北方把馬鐙傳播到歐洲,甚至認爲阿瓦爾人的馬鐙就是中國傳統的直柄橫穿金屬馬鐙,或者有中國工匠直接參與到爲阿瓦爾人制做馬鐙上來。因此,馬鐙被稱爲“中國靴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