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td] 今年六月正式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大坑火龍,再次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支持,由9月11日起一連三晚,於中秋節期間在大坑及維多利亞公園舉行。這項由大坑坊眾福利會籌辦的年度盛事,預料會吸引近萬人觀賞。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今天9月11日首次聯同大坑坊眾福利會理事長何載昭,其他主禮嘉賓及三百多名街坊於大坑出席火龍開幕典禮,舞動全長二百二十呎的火龍,場面壯觀。 應先生表示大坑火龍於今年6月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首次舉辦火龍盛會,加上適逢新一屆馬季開鑼,令今年中秋佳節倍添喜慶﹕「一年一度的大坑火龍盛會有過百年歷史,我很榮幸今年可與大坑街坊一起舞火龍、同賀中秋。馬會一向重視文化和保育,我們很高興再次捐助火龍活動,及相關的公眾教育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這個香港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集體回憶。」 除了舉辦火龍盛會外,馬會亦支持大坑坊眾福利會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兩場工作坊,包括約三百名來自屯門、將軍澳等地區的學生及其他市民,讓他們進一步了解此傳統習俗的由來及趣事,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背景。部份參加者更可學習舞火龍及了解舞火龍的歷史。舞火龍源於1880年,大坑爆發瘟疫,村民為消災滅瘟,用珍珠草紮成龍,龍身插滿香枝,巡迴舞動以驅除瘟疫。百多年來,大坑村民每年中秋節期間均舞動全長二百二十呎、由龍頭、龍身、龍尾及兩粒龍珠組成的火龍,小童亦會提著燈籠隨行,而成年人則揮動彩旗及打鼓,為居民祈福保平安,場面熱鬧。 馬會多年來在文化保育方面不遺餘力。2007年,馬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於西營盤成立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推行各類社區和教育活動,包括火龍工作坊,讓逾萬名學生及參加者對本地文化保育有更深的認識。是次火龍盛會,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共捐助十九萬港元。另外,馬會亦積極捐助保育活化建設項目,撥出十八億港元落實「中區警署活化計劃」,將其轉化為一個集古蹟文化、藝術及消閒的中心。其他文化捐助項目還包括:賽馬會「港文化既港創意」— 深水埗「創藝傳城」計劃、「香港記憶」計劃、「香港賽馬會點對點社區藝術計劃」及灣仔文化保育及活化計劃。馬會期望透過捐助各項文化保育計劃,讓香港獨有的文化能繼續傳承下去,惠存下代。 香港賽馬會 創於1884年,馬會已發展為本港知名和備受推崇的機構。除了全力提供世界級賽馬娛樂,馬會亦是本地重要的非政府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每年捐款超過十億港元,以助推行慈善和社會項目。馬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多年來與港人憂戚與共,並肩成長,致力為港人提升未來的生活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