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战役双方:鲜卑慕容氏后燕 vs鲜卑拓跋氏北魏
指挥官:后燕太子(次年即位为帝)慕容宝
vs北魏道武帝拓跋圭
战役结果:后燕10万人全灭,北魏由内蒙地方政权开始进军华北,成为统一北方的出发点。
背景
北魏在其前身代国时期,即与后燕的前身前燕互为姻亲之国,后分别被前秦所灭。不久北魏及后燕建国后,二国本来关系密切,然而后来先是因后燕于391年扣留前来进贡的魏王拓跋圭之弟拓跋觚,复因北魏势力逐渐强大,亟欲脱离从属于后燕的关系,因此于395年背叛后燕(时为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抄掠后燕沿边。
经过
魏军派人在后燕国都中山(河北)往五原的路上埋伏,后燕派往前方的信使尽被魏军在半途截获,使慕容宝等收不到后方消息。魏军又命令被俘的信使向对岸谎称慕容垂已死,慕容宝等人闻讯后忧恐,部队也军心动摇。后来燕军中又有将领阴谋发动兵变拥慕容麟为帝,更导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十月辛未,慕容宝见势不利,趁夜烧船撤退,当时河水未结冰,宝认为魏军无能力渡河追击,疏于戒备。到了十一月己卯,暴风使气温急降,河水结冰,拓跋圭立即率精兵二万余骑渡河,追击燕军。
魏军日夜赶路,反观燕军疏于戒备,慕容麟率军三万殿后,却是一边行军一边打猎。终于在六日后,魏军于参合陂西追及燕军主力,而燕军当时安营于陂东靠近河边处。魏军连夜登山,计划奇袭燕军。翌晨,魏军登上山头,下临燕营。燕军正要东归,忽见魏军遍布山上,士卒大惊。拓跋圭下令攻击,燕军争相渡河逃命,人马相互践踏,压死及溺死者数以万计。
拓跋遵的魏军骑兵早已在燕军后方等待,正好赶及阻截渡河的燕军,结果燕军在此役几乎全军覆没,仅包括太子慕容宝及部分亲王在内的数千人成功逃走,而慕容绍则为魏军所杀,其余燕军包括皇子鲁阳王慕容倭奴、皇侄桂林王慕容道成及济阴公慕容尹国等四、五万人全部投降。后来,在北魏大臣王建的建议下,所有投降的燕军全被坑杀。
影响
文学影响
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而在武侠小说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姑苏慕容家的居处“参合庄”、祖传绝技“参合指”,名称来自此役。温瑞安的小说《英雄好汉》中地眼大师的“参合指”则是借用金庸的发明。
- 因为此战的代表性,柏杨在其著作《柏杨版资治通鉴》丛书中,将参合陂杀俘的行为,定为第27册的书名——《参合杀俘》。
- 玄幻武侠小说作家黄易曾在作品《边荒传说》改编此战情况。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