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百度百科》贵州养马的历史很悠久,在汉代出土的许多文物中到处是贵州马的影子。说到贵州,总是让人想起南方蛮夷之地那些粗犷的野性的痕迹。云贵高原,意味着一种广袤和高度,在这片土地上,人类文明源远流长,而贵州马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里穿梭,直到今天。贵州马是我国西南马的一个地方品种,属于西南型驮、挽、乘兼用。贵州省农业厅曾经多次组织人员对全省的马品种进行调查。经调查确认,在贵州西部的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地所产的马,均属西南山地型,是国内主要的马品种,定名为贵州马。又因为主要产于贵州省的西部和中部,故也称黔西马。贵州马还少量分布于省内安顺、贵阳、黔南等地。目前全省有贵州马大约35万匹,其中毕节地区有10万匹左右。
贵州省在云贵高原东部,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地势西部高,中部稍低,自中部向东以颇为陡峻的坡度下降,岩石嶙峋的悬崖峭壁很多,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拔在1000——2200米之间。
毕节是贵州西部产马区。该地区平均海拔1491米,最高2900米,最低457米。高原面相当破碎,地形复杂。赫章、威宁一带多梁伏山脊,顶部平缓,西侧陡峻,俗称“梁子”。该地区有草山草坡一千余万亩,牧地广阔,草质优良。近几年,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农副产品种类开始丰富,质地优美。同时由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逐步普及,马匹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有所降低,数量也比以前明显减少。马匹仍以放牧为主,但进行适当的补饲。
贵州的中部产马区,地面起伏较大,苗岭山地岭谷起伏,山峰海拔在1100~1500米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贵阳至安顺的公路沿线和遵义、都匀等城镇附近,有许多小型山间盆地和宽谷,俗称“坝子”,是人烟稠密的农业地带。南部为石炭岩地区,有广泛的岩溶地形分布,岭谷起伏,平原很少。本区包括安顺、贵阳及黔西南、黔南部分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多为丘陵山地,平均海拔1200米,历年平均气温140○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无霜期230天以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贵州省的农业区。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并有油菜、大豆、花生等作物,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很发达,是贵州省主要的农业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但养马业还是比较发达,马匹在山区作为运输的交通工具将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贵州省是多民族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久与外界闭塞,以致对境内的古代养马历史,我们知之极少。该省从春秋时期起分属夜郎等国,秦代始在东北部置黔中郡,已开始经营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在更边远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如《史记·西南夷列传》指出:“随畜迁徒,毋常处”。《唐书·蛮传》说:“两○蛮土多骏马。”马之上者作骑乘,下者供驮运。到宋代以后,黔西马始见出名。如大观初年(1107年)准播州(今贵州遵义县)夷界巡检杨荣之靖,每年买马五十匹于南平军(今贵州桐梓县),厚给马值,以示优恤。南宋时在罗殿(今贵州省南部)买马,更推行茶马制度到该地,规定每年买马750匹,于今桐梓县一带。元代在一亦奚卜薜〈今黔西地区〉养马,并定于每月寅日给盐喂马,与西南各省一并为全国十四道牧区之一。在明、清时代并以贡马出名。
近世马市交易在黔西南已很繁盛,如安顺县、关岭县的花江、贵阳市的花溪、黔西县的钟山,黔南的独山县等均是牲畜集散市场,并以出售牛马为主,这对贵州马的扩大分布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1939年以后,原句容种马牧场迁到贵州省,改为清镇牧马牧场,曾在桐梓、惠水、罗甸、安顺等县,设过十处马匹配种站,采用阿拉伯马和蒙古马的杂种公马改良当地马种。到五十年代末期,采用卡巴金、古粗马作种公马,继续办过配种站,亦因时间不长,影响面不大,并分别于1960年前后结束。所以贵州马仍属本地品种。
贵州高原山峦起伏,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古以来省内和省际的人民生活物资交流均靠马匹驮载运输,随同公路建设马车运输亦与日俱增。这些年随着重工业的发展,汽车运输已经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了,当马车运输的作用仍旧不能忽略。
苗、回、彝、水族人民喜好“耍马”。选购外形优美、体格较大的马,配以美观的头络、鞍具,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耍花山”、九月重阳前后的“过端”,均要举行骑乘赛马。比赛方式分别有平地速度赛跑、冲坡、赛走马、比走法、比速度和比耐力等等,从而加强了马的心肺功能、促进了肌腱的锻炼。由此可见,贵州马是在云贵高原山区自然条件和劳动人民养马技能的选育下,培育出来的。它们是具有短小精悍、行动敏捷、役力超强等特点的山地古老马品种。唐宋以来,蜀马,大理马,贵州马均以良马知名。尤其是贵州马,主要特征为体格矮小、外表清秀、体质结实、行动敏捷、温驯而具悍威。个体小,躯体呈近高方型结构。头直而方,耳小而立,领凹宽,头颈结合良好。毛色以栗、骝色为主。
按经济型可分为乘挽型、乘驮型和矮小型。乘挽用马多斜颈,颈肩结合良好,驮用马颈多呈水平。○甲高长中等。胸宽深中等,背腰平直,宽而短,胸腹部呈圆桶形,尻短斜,尻肌丰满。四肢关节发育良好,肩短而立,前肢肢势端正,后肢曲飞,驮用马后肢多外弧,蹄质坚实,山地短途使役可不装蹄跌。皮薄毛细,鬃、鬣、尾毛稠密。毛色较复杂,骝毛、栗毛占50%以上,青毛、黑毛、兔褐毛次之。
成年贵州马的体尺见于表一。
表一成年贵州马体尺
类型
体尺 | 乘挽型 | 乘驮型 | 矮小型 | 公马 | 母马 | 公马 | 母马 | 公马 | 母马 | 体高cm | 115.25 | 113.74 | 111.63 | 110.24 | 109.67 | 104.00 | 体长cm | 115.33 | 114.75 | 109.56 | 108.72 | 108.03 | 106.3 | 胸围cm | 133.73 | 130.07 | 129.08 | 126.34 | 124.8 | 120.2 | 管围cm | 15.17 | 14.77 | 15.42 | 14.89 | 13.3 | 12.4 | 贵州地区农业牧业生产相对落后,贵州马的饲养管理粗放,形成了贵州马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他们虽然体格小,但作为劳力、挽力和驮载的能力却非常强、而且速度快。贵州马主要用于山区驮载运输,驮马一般1.5岁开始使役,载重可超过体重50%。据驮载测定记录:公马驮108.41千克,母马驮91.9千克,日行30公里,时速5.24公里,可以连续使役半月以上。中等个体的成年贵州马(公马)负重100公斤,日行20—30公里,即使行走于群山小道之间,也同样稳健灵活。四、生产性能
贵州马如果用于挽曳运输,可以从3岁开始使役,成年挽马能拉750千克,日行20—30公里,使役年龄超过25年。据测定,单马驾小胶轮车,载重551.7千克,行程10公里,需1小时19分25秒,平均时速7.5公里。双马驾胶轮车,载重560千克,行程10公里,需1小时1分29秒,平均时速9.5公里。单马车可载重500~700千克,双马车可载重700~1000千克,用轻快步行进,平均时速7公里。
作为乘骑,贵州马行走快速而稳当。198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举行赛马比赛,前三名均被贵州马获得。1945年贵阳市举行的赛马会上,在跑马场平地赛跑中,1000米为1分20秒,1600米为2分10秒。这样的纪录,对于小型马种是世所罕见的。又据1981年10月在三都县水龙区一段5公里公路上的速力测验,在有4个弯道、4处陡坡的情况下,共测168匹马。其跑步速力记录:1000米为1分33.5秒,1600米为2分36.8秒,3200米为5分35.7秒,5000米为9分38.5秒。对侧步速力记录:1000米为2分47秒,1600米为5分7.9秒,3200米为7分37.9秒。这些记录可证明贵州马有优越的骑乘性能。
贵州马无论在驮、乘、挽等方面均表现出吃苦耐劳的特征,是边远山区运输的重要动力。几十年来,贵州省城乡之间大多形成公路网,马用于挽车运输中发挥了不可磨灭得作用。贵州马是贵州省山区运输重要的动力。
除适应贵州山区的条件外,据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反映,该品种在零下10~30○C之间的环境条件下,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仍正常。在产区,对饲料不苛求,山区饲养以放牧为主。近城镇作挽用的马,饲料单一,日饲玉米2.51千克,稻秆3.5千克。公马均不去势,役用仍极驯服,既耐粗饲,而且役力持久。
贵州马性成熟年龄1.5~2岁,体成熟年龄3岁,初配年龄3岁,发情旺季4~7月份,发情周期17~34天,平均21天,发情持继期4~7天,妊娠期333天左右。马驹产后随母马哺乳,一岁时离乳。繁殖年龄3~16,繁殖率在70%左右。 一匹贵州马,从山上走向山下,从高原走向平原,从乡村走向城市,曙光,正好照耀着它结实的棕红色的臀部。不是在水边,就是在天堂
h4v6s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