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几日看了“纵马河套”大哥的一篇文章,深受感动,心下在意经久,决定也为蒙古马写点东西。我没有去过内蒙,没有见过荒漠戈壁上尘土飞扬的原生蒙古马,但我知道这是我这辈子听说过的第一种马,也是咱们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马。而今这种已经被深深镌刻进中华历史文明中的动物,居然是江河日下,不说“濒临灭绝”吧也得算是“亟待保护”,这是多么让人无法理解的尴尬! 说起保护蒙古马,我要强调的是,这种保护一定是分两个方面的:一个是“原种保护”,另一个是“文化保护”。首先大家明确一个概念,所谓“纯血马”,是很多朋友都模糊不清的一个名词。其实它不代表马的类群,而仅指单单一个品种的马,就是英国人培育出来的那种牛逼闪闪的速度赛马,所以它也称为“英纯血”。而从血统的纯洁程度上去分类一群马,则要称为“纯种马”,比如纯种顿河马、纯种伊犁马、纯种汉诺威马——这些都是已经定型的马匹品种,无论它的来源是怎样,是一脉传承还是人工杂交培育,只要不和别的马种杂交,都可以叫“纯种马”。而比纯种马还要古老、纯净,真正随着人类文明一路繁衍过来,从来没有被杂交过的马种,则有一个更高段位的名字:原种马。蒙古马就是原种马,和阿拉伯马、伯布马、汗血马、哈萨克马、吉尔吉斯马一样,都是珍贵的原种马。 每次谈到蒙古马,都有朋友在议论它的好坏,议论它的优缺点然后以此来论证这种动物是否有必要保护。其实这样错了。原种马的保护,是没有品种的“好坏”之分的。因为首先,每个原种都代表着一个血系,而这个血系能够在当初诞生它的原始自然环境中发展并保留下来,就足以说明它有着先天存在的优势;而这一优势是否能被我们挖掘进而更加提炼,无论提纯还是杂交,都有一个随时间演进的过程。所以即使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要说我们将某一个品种的马利用到了极致,或者说某一个品种的马已经被我们用最正确的方式利用了——毕竟谁也不能预知未来的事情,这一个原始的品种说不定在某一时期就会带给我们新的灵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阿拉伯人几百年来都觉得自己流传下来的阿拉伯马是最完美的动物,是最出色的四足家畜,可谁能想到当它们和欧洲马杂交之后能出现更加火爆的纯血马呢?今天我也看到了“烟斗男爵”的《贵州矮马》的帖子,刚一点开我就振精了——这马太漂亮了!现生的中国原种马里面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马,无论整体构架的精巧紧凑还是背腰尻臀的流畅丰满,可以说是教科书一样让人眼前一亮!也许就是因为这种马的体尺实在太小,生存环境又太过于封闭,所以始终没有出名;但是现在我们既然发现了它,只要科学地善加利用,就一定能让它发挥出应有的光芒。 认识到原种的价值然后加以珍视,便会在保护的过程中轻松许多,蒙古马也一样。你现在觉得它没什么勇武之地,但只要保种工作做得好,它一定能回馈给你珍贵的血液。这里说到的保种,也不仅仅是说简单养上个5、6匹,在领导视察的时候告诉人家“这是蒙古马”就行,那不叫保种,那叫动物园参观。真正的保种,必须做到保质保量。首先要有一个庞大的种群基数,种群基数起来了,才能最简单地防止近亲交配从而避免近交衰退;另外,从精品概率的角度说,如果“宝马良驹”的概率是“千里挑一”,那么我们有1W匹马,才能揪出10匹好马,但有100W匹呢?就能揪出1000匹好马。这1000匹好马,就是蒙古马能够继续得以流传下去的最强悍的血液,以后无论是提纯繁育还是杂交出新,都能拿起来就用。所以说品质好、基数大,是保种最基本的要求,这两点都做不到,那么蒙古马无异于行尸走肉、名存实亡。 近几十年我们蒙古马首先在数量上就不容乐观,刚解放的时候大概整个内蒙牧区还有200多万匹,新千年之后就一半都不剩了。到2012年,确切数据我不知道,但是还有10W匹么?好像没有了吧。这个数字说起来可大可小,但是蒙古马也有很多优秀的分支,比如乌珠穆沁马、比如百岔铁蹄马,10W匹摊到这些品种分支上,就是几万或者几千了。所以蒙古马现在要保护还来得及,再拖下去恐怕就比较麻烦了,我们一定要让它的种群基数首先上去,免得到想起来的时候捉襟见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蒙古马的观念,尤其对“原种”的重要性的观念,这里面最突出的一个麻烦就是杂交。蒙古马这个物件,你说你杂交它干什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河马。三河马是一种频繁杂交、混乱杂交、不科学杂交而产生的马,最原始的基础母马是蒙古马,所以现在多少还能看出点蒙古马的影子;但是它的杂交方式实在太不合理,以至于现在的三河马并没有任何一项突出优异的技能,看上去不伦不类,也就是和纯血马杂交之后的半血,看上去也许清秀一点,跑步速度会快一点。但是三河马这个品种,相对于蒙古马来说,真的有更大的价值吗?我们追根溯源,三河马的产生,是在解放前几十年的时间左右,从引进了俄罗斯的贝加尔马杂交开始的。也就是说,三河马最初被培育的目的,是要增加蒙古马的挽力,为生产力提高而服务的。可以说,三河马的产生,是农业型生产向工业化生产的过渡时期中,一个特殊历史时段的必然产物。在机械化并不发达而生产资料要求提高的时期,一匹挽力提高的马确实可以派上很大用场,在那样的背景下,三河马的功用效率肯定是高于蒙古马的。但如今这个时段已经过去,机械化发展为普遍的生产形式,拖拉机大卡车一抓一大把,三河马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所以要我说,这种马就让它安心的消失吧——这种混杂了十数种马匹血统,至今未能定型且在生产生活中已经不那么重要的马,何必让它继续发展下去呢?况且今日的三河马究竟有何用途?是,对于到草原旅游的内地游客来说,如果想要骑着高头大马拍照,三河马确实比蒙古马好看不少,但也仅此而已了。从乘骑或审美的角度来说,比三河马漂亮得多的马也有的是,而三河马本身又是一个没什么历史渊源、文化厚度很“低”的品种,就算骑着它照相,凭什么说能感受到曾经的“一代天骄”的豪迈呢?于是三河马就在这么高不成低不就的立场里占据着蒙古马的领地和资源,并且这片阴影事实上看还不太小,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更要命的是,三河马的存在,无疑是给蒙古马添了一个“堵”:因为这东西毕竟是用蒙古马改良出来的,所以凡是接触到三河马的人,第一印象一定会是蒙古马“差”。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误区,但从来没有人会去真正的思考它,从而武断地认为三河马是更有价值的品种,虽然这“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也从来没有人能说得清——这就引发出了另一个问题:保护蒙古马,它的价值到底有多少?(发帖字数有限,再次抱歉大家了,敬请期待(二))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