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什么是经典骑坐姿势?$ y& H* z7 J9 F5 G6 D
已经有不少帖子、文章、图片向大家展示了经典骑坐的特点,这时大家脑海中出现一个骑手端坐在马鞍上,昂首挺胸,两只脚踩在马镫上,两手握住缰,很威武的感觉。接下来有人脑海继续浮现耳-肩-骨盆-脚后跟保持一线垂直、肘关节-腕关节-马口衔保持弹性一线、两脚尖向内、膝盖向前顶着鞍包,等情景。
0 G( z7 Z8 ]0 M. N" [这样的姿势就算是经典骑坐的姿势了吗?算,但是图片中那个骑手的,还不算是你自己的。
# M' O; U$ k7 L/ x3 C1 {2。经典骑坐姿势的优点:
% d2 W/ c' u G+ C经典骑坐姿势的确威武、优雅,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种骑坐方式是种高效的姿势。所谓高效,是指完成这个姿势的肌肉能够让骑手骑在马上时:
( I/ ^# R+ Y, p+ Y) Y+ s* S# c-保持最大程度放松,
% p, X7 y# `( z8 I2 a-保证最大程度平衡,8 f" z' m" q9 A. b
-有利于自由、快速起坐,并且最大程度省力, H% ~3 K* x! D, Y0 f) ]: w
-人对马的控制力最大,马对人的影响最小。
2 R7 Z7 w& ^. L4 L' N3。为什么经典骑坐的姿势有以上优点?应该如何掌握这种高效的姿势?
0 p4 y8 j9 V* X8 H( @4 T- 经典骑坐首先要求骑手要坐正,不能东倒西歪,不能向任何一边偏斜。
$ G5 E& l& k. J5 P4 C9 Y这是任何状态下保证平衡的静力学基础。首先强调这一点绝不是多余。
+ k1 T/ L' Q& m/ b运动中必须保证鞍具不偏斜、脚蹬长度一致、人两边坐骨骑得均匀。如果首先都没有坐正,骑手自身的神经-肌肉系统就要为这种不平衡不断进行纠正、代偿,造成肌肉疲劳,直至失去平衡,这同时也会为马匹带来不适,影响运动成绩。
) j+ G1 F6 p a; n- 骑坐的着力部位和骨盆角度保证骑手的平衡。* s6 l) V+ q+ C- N% Q
这一点是保障骑手平衡的生物力学基础,需要详细说明。
% S% R5 ]% |; y/ a6 P$ X从下面的贴图大家可以看出,以经典方法骑坐时头-躯干-骨盆的姿态与立正的姿态基本相同,而有别于90°的坐姿,也不同于挺胸撅屁股的“女职员”坐姿。2 [' u9 `* f+ A, z
这其中的关键区别就在于骨盆的倾斜度。- y( {$ V# x. Z) O5 b: I
采取经典方法骑坐(或立正)时,从颈部开始至腰部的竖脊肌收缩,使脊柱伸展、骨盆前倾,从而使肋弓和髂嵴之间张开的角度增大,腹部伸展,腹壁肌张力增高。这个姿势是保持人体平衡的要诀。4 ?1 o8 w5 u0 o' E" s+ }+ H
腹壁肌肉层由双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直肌构成,其中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为人体保持平衡最重要的肌肉,它们的起始点直接或间接附着在肋弓与髂嵴上,其张角增大促使其肌张力相应增高,一旦失衡,神经冲动能够迅速传到中枢从而迅速调整姿态,重新达到平衡。因此骑自行车、走钢丝、平衡木等对平衡要求高的运动员绝不会在比赛中弯腰驼背。3 z0 k! R1 G& X: }1 q# J1 _2 f
此外,在腹部伸展时,与竖脊肌相拮抗的腹直肌是放松的,因此腹直肌强直收缩会被马匹强烈感知,“半减却”的扶助便会有效实施。由此再回顾上图,即使是采取前倾骑坐的骑手,也会采用头肩髋一线,腹部伸展的姿态来保持平衡。6 Y5 ]/ b6 r( A
挺胸可以不难领会,但如何得知自己的骨盆前倾是否达标呢?这便需要通过是骑坐着力部位来判断。
; | B9 [ [, N' O" j很多人也许常听到“深坐”这个术语,但是可能会疑惑:到底怎样才是坐得深?坐多深才够深?多深就是太深?。。。感觉实在太深了不是吗?其实一点也不深。
8 }# ^5 ~ E4 n& [$ Q# E1 G7 r还是上边的图,你只要明白正确骑坐时,应该正坐在骨盆最低处--坐骨支(见下图)上,这就叫做“深坐”。(你平时90°坐在沙发上的圆疙瘩叫做坐骨结节。当你用手去摸到的时候,你就正坐在坐骨支上。)而女职员的坐姿显然是“坐得太深”,易造成肌肉疲劳。* { i# k2 l. d; y3 A
换句话说,当你能够挺胸而且自信地感觉到自己正坐在双侧坐骨支上时,你的竖脊肌自然在收缩状态,腹部肌肉自然保持“剑拔弩张”的姿态。现在你的头-肩-骨盆至少已经在一条垂直线上了。
* B% k/ {( Z" X5 F1 U- 脚蹬长度保证的重心稳定,位置还保证快步起坐省时省力1 \: W! Y, { d2 b8 B
有些人不太重视脚蹬的长度,其实脚蹬长度相当重要。正确的脚蹬长度应满足:
0 o, M: L6 b8 I2 K: Q5 M, E; \0 lA.
0 Y* @3 e! [; H& y& C! V/ O 骑在鞍上、脚跟落入脚蹬内时,膝关节至少应呈屈曲姿态,
4 C/ K- h* p" j& S' S2 b MB.. E0 W8 Z, l" T& ^$ U9 q- a
起立时,人至少能够完全离开鞍背。/ m. O2 r* Y! F" Q. t6 k
虽然脚蹬长度的允许范围比较宽松,但是采用经典方法骑坐时,多数脚蹬高度与骑手深坐时踝关节高度相当。这样,当你在骑行时,双侧下肢可以借助脚蹬保持重心稳定,减小对马匹运动的干扰。* K$ M/ U) {2 E7 K: W$ r+ s: m7 J
在快步起坐时脚蹬又显得尤为重要。快步起坐通常是初学者在快步时采取的骑坐方式,其要领是在马匹内方后肢和外方前肢腾起时站在脚蹬上,落下时坐回鞍上。其原理在于:马匹内方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收缩产生动力使髋关节伸展、后肢蹬地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其腾起。
' ]0 A+ G; B7 S而此时如果脚蹬太长使骑手站不起来,便不能避免冲撞臀大肌收缩,颠簸将带给人以不适感甚至丧失重心,同时对马匹后肢运动产生的削弱作用,强烈影响马匹受衔;如果脚蹬太短,会导致起坐速度过慢、下肢关节拮抗肌疲劳,最终跟不上节奏而丧失平衡,或站起后重心升高减弱对马匹的影响力进而导致平衡丧失。
4 ^3 s- D% ^. x# U% }5 N$ f脚蹬的水平位置对于起坐的效率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_& I: I: |; x$ t2 E0 Z7 L7 `3 P! @
正如前文所说,大家的印象是脚跟应与头肩髋几乎处在同一垂直线上。这里就从力学方面解释原因。- R, I9 V. O. J1 S! [3 \
由于深坐的姿态几乎使上半身的重量集中在一条垂直线上,那么起坐的模型就可以简化成“以足跟为支点,股四头肌对抗全身重力使膝关节完成伸屈运动”的杠杆。此时阻力一定(骑手重力),当重心垂线越靠近支点,阻力臂越小,其乘积阻力矩则越小;而动力臂恒定(小腿长度),因此以恒定速率起坐可以节省股四头肌收缩的动力,不会出现站不起来的情况;一旦肌力也恒定,则能够加快收缩速度,起坐便不会拖泥带水。$ I; F; T, q& x! d: ?3 g
因此脚蹬的位置是起坐如何得心应手的窍门所在。此外在站起时上半身稍前倾,不仅可以稳定阻力矩,还能够屈髋从而减小股直肌张力,使其收缩速度加快。& E$ w; E( n0 F
- 下面说三个细节方面的问题。
% T8 W H- \/ ]8 J) JA.
1 F9 b7 H+ \9 `% j 骑坐与坐姿推进) L5 G, M1 O8 R% Y1 _; g% G
坐姿推进指利用骨盆与鞍的相对运动实现对马前向运动的控制。下图演示了坐姿推进。从中可以看到推进并没有明显的骨盆滚转,不是由“深坐”变为“坐沙发”。
! H3 h* _& J, e* z这其中的奥秘主要是竖脊肌的节律性收缩-舒张完成提-放髋骨,形成骨盆碾压动作,此外伴有少量的髂腰肌和臀大肌被动参与的髋关节小范围屈伸。
4 S) q# Z5 L; H+ W9 R* q @: h; rB.
+ E, j: F+ I9 j 脚跟下沉,脚尖向内
. G+ @% j5 g' H0 g2 z9 l7 t( k脚跟下沉,指的是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收缩,使踝关节在脚蹬内保持背屈姿态。其目的有两个:
) w5 _% u6 t2 ?$ g( j1。防止套蹬,
+ Q: q: m7 `$ c( ] H2 {' T0 z. B2。起坐时使踝关节跖屈的小腿后肌群能够更有力地稳固膝关节的位置,防止前述杠杆的效率降低。
. V" |, s1 a. e8 m而脚尖向内是指足内旋,它是踝关节背屈的副产物,因为胫骨前肌、拇长伸肌收缩便会使足内旋,因此脚尖向内是脚跟下沉到位与否的标志。
% b7 d$ o- _( P0 v- ]" OC.手软$ A+ Z6 ~" E! h! Y
并不仅是指拉缰的力度柔软,而是指双手控缰的动作必须独立于骑坐以外。这是经典骑坐姿势中最后提到的一个问题,但是它确实是非常重要,而且也非常深奥,以后作为专题独立讨论。
0 K: D3 a7 ~$ |前人总结说,专业选手落马几乎全部是由于手太硬。深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因为双手被身体紧紧锁住,没有随马头运动给予必须的调整,干扰了马匹运动,两种可能的结果便会出现:2 Y3 _9 R! d, B% o U9 O
1。马头把人从背上扯下来,
: }5 t8 U- G u3 I' E* N3 i/ M/ r2。长此以往造成马“嘴硬”,“难以受衔”,或者干脆不听骑手指挥,自己做主。
4 i4 Z P1 O' M! }# c+ H因为“受衔”的训练和“前进”一样,是贯穿马术训练自始至终,坚持不断的目标。作为受衔的基本要求之一,稳定、轻柔的双手也是经典骑坐姿势所积极倡导的。
6 v, p3 {1 }4 D$ e. u6 h综上所述,正确的骑乘姿势有它背后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能够在学习马术运动的过程中充分汲取、领悟大量相关知识将有利于骑手和马匹运动成绩的提高,这也是马术运动吸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那些按摩、减肥、瘦腰、收腹、挺胸、塑形,等等的效果随着坚持不断学习训练时间推移自然会慢慢显示出来。* M( I; h3 P+ ^ D- t8 t
9 {( r2 I5 s4 j1 j/ d* q7 d9 sh4v6s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