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艺术】古代雕塑·唐

[复制链接]
武马画马 发表于 2013-6-5 10:40:3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 245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昭陵六骏》

介绍: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于1914年被国人盗卖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石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自古以来良马特别是名马,都有自己的名号,从周秦汉晋时起西域骏马“汗血”、“奔霄”、“蒲梢”等非汉语译名就在中原流行。昭陵六骏的名号也不是中原本土之名,其含义皆与外来语言有关。昭陵六骏的马名专称,应该是唐人与突厥以及外域长期交往中所熟悉和使用的。而唐太宗以突厥语或突厥官名来命名自己的心爱坐骑,就是以突厥赞颂英雄、勇士的风俗,来纪念和讴歌唐初自己平定天下的辉煌战绩。除了六骏外,唐太宗还曾在骨利干贡献的百匹良马中选出“十骥”,不过骨利干“十骥”的称号(即腾云白、皎雪骢、凝露白、玄光骢、决波騟、飞霞骠、发电赤、流金、翔麟紫、奔虹赤)含义非常清楚,都是汉语“腾云”、“发电”赞美骏马的形容词。

什伐赤:虎牢之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什伐”对音转译为“Shad”,即设,是突厥军事将领的高级官号,此官位于可汗、叶护之下,率领精锐兵马有万人左右。当时突厥汗国中号称“Shad”的领兵将军很多,大多是出身阿史那氏可汗的直系亲属。因此,“什伐赤”是用突厥官号命名的一匹坐骑。李世民赞曰:“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青”,并不是古汉语中的蓝色或苍色,而是来源于突厥文Cin或Sin,为“秦”字之音写。隋唐时期中亚人和中国人都笼统地称中亚以西的“海西国”为大秦国,“青”、“秦”同音,泛指来自西方“大秦”的骏马。李世民赞曰:“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特勒膘。“特勒”是突厥文“Tegin”的汉文译名,是当时突厥汗国的高级官号之一,多由突厥王室子弟担任,但投降突厥的汉人也可封此官号。隋唐时期获得“特勒”的突厥人很多,是一个常见的官街唐太宗以突厥“特勒”官号命名自己的坐骑,也是赞扬突厥骏马的一种习俗。李世民赞曰:“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飒露”的突厥语读音还原为“isbara”,汉译“沙钵略”或“始波罗”,乃是“勇健者”之义,常被突厥人用作领袖的荣誉性称号,曾作为突厥可汗的车贵称号多次出现在突厥碑铭中。所以飒寡紫的真正含义就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这匹骏马是唐朝代州刺史许洛仁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拳毛”音源于突厥文Khowar,标准译名应源于“权于魔”,是西突厥控制下的一个小国地名,位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以西和巴基斯坦最北部之间,故拳毛騧可能是一匹与“权于魔国”种马杂交的良马。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白蹄乌:平薛仁杲时所乘,无箭伤。其语意来源于突厥语“bo-ta”,义为幼马或幼骆驼,是“少汗”之意,即这匹黑马是冠以“少汗”荣誉性专名的坐骑,带有赞美的称街和高贵官号的象征意义。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唐朝骑兵俑》

介绍:唐朝是骑、步并重的年代。骑兵依靠其高度机动和强大的作战能力在唐朝军队中确立了其牢固不可动摇的中坚地位。以武功开国的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于使用骑兵。 应该说,唐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拥有一支不但数量庞大,装备精良,可以同突厥骑兵作正面对抗且胜率极高的强大骑兵!! 当代军迷多知有汉朝马政,而少知唐朝马政。唐朝的马政在汉朝马政的基础经验上发展得更加合理、高效和完备。唐朝军马的来源一靠自养二靠贸易。唐朝中央不但专设马政机构——太仆寺(这是最高机构)。而在太仆寺之下,各地还设有群牧都使、闲厩使、陇右诸监牧使等等官职,统领各地牧监。 所谓牧监就是官家养马场,类似现代我国的国有商品粮食基地。多在陇右及其他合适养马的地区设置国家专用战马养马场,具体负责战马的牧养、管理与供给。国家专用战马养马场以养马数量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5000匹及以上的养马场称上监,3000~5000匹称中监,3000匹以下则为下监。各个养马场设有牧监一人(就是场主),副监1或2人。唐朝马政不但有一套庞大的机构,而且还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唐朝设立了马匹登记制度,每年秋天登记马籍(跟管理人口似的,比人还金贵)。设立了马匹分级制度、按级分配制度和上送分配制度,区分良马、劣马、驾马等,定期上送殿中省尚乘局供各级官府及军队使用。马匹的繁殖、死亡、损耗、烙印等等都有相关的具体管理和奖惩制度。 不过,唐朝虽大力养马但中国毕竟还是农耕文明,那么通过贸易获取优良马匹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但无论怎么说,无论是买马还是养马,唐朝完备的马政毕竟对唐朝骑兵有着巨大的意义。(失去养马良地,是其他方面的失误,而非马政之失!)可以说唐朝的马政让唐朝的骑兵拥有了大量最精良的战马,保证了骑兵的强大战斗力。唐代马监最多时达70万匹,(《通典》记载)。而宋朝最多时候不过才20多万匹,焉能不败?据说唐朝的战马储备量是中国汉家历代封建王朝里最雄厚的(蒙元不属于汉家封建王朝)。那么有了如此巨大而强悍的基础,唐朝骑兵焉能不强?! 唐代出现了三彩俑。俑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大唐盛世的俑也进入辉煌的时期。除镇墓俑,车马出行仪卫俑外,还有家内奴婢乐队俑。女俑的数量很大,也颇具特色,并突出地体现了唐人的审美趣味。盛唐时期的女俑,面相圆如满月,眉细如柳,凤目樱唇,额贴花细,发髻的式样很多,体态丰腴,上衣窄,袒露胸部,披帛搭于肩上,长裙曳地,神情端庄,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最令人注目的是乐舞俑,从婀娜多资的舞蹈中,使人联想到辉煌的唐宫乐舞,呈现一派歌舞升平的大唐帝国的繁荣景象。 李廓在《长安少年行》中云:“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妇女骑马俑,女扮男装是盛唐时期的一种时髦,故我们可以见到较多的女扮男装骑马俑。   唐俑也如大唐帝国一样,从光芒四射,色彩缤纷的兴盛期之后渐渐衰退。宋代之后,以俑殉葬的习俗衰落而绝灭。俑,永远地成了历史的遗存。

《打马球女俑》

《唐骑马仕女俑》

h4v6sY
武马画马 传播马文化

已有(3)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25

主题

355

回帖

2226

积分

版主

积分
2226
蝈蝈 发表于 2013-6-6 09:05:10
武马老师辛苦,好贴!欣赏了。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160

回帖

2667

积分

版主

骑马的牧人

积分
2667
QQ
上官云耀 发表于 2013-6-17 11:44:55
武马老师感谢了~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9

回帖

3

积分

出生小驹

积分
3
文化青年 发表于 2013-7-26 15:00:32
《唐朝骑兵俑》那匹从身体构架上看才是真正千里追风的宝马。。。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