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匹马三匹骡子,再加上村里邻居一起同路去亚丁的四五匹运货的骡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马队。 马道在潮湿的原始森林里盘旋上升,树间漏下疏密的光影掠过坐骑热阿巴的额头,前额的鬃毛随着登攀的脚步一步一颤,小马此时显出了它在山地的优势,步伐沉稳有力,耐力极佳。 海拔升到了三千多米,冷杉林中成片的高山杜鹃怒放,每个粉红色的花苞中有十几朵小花呈球形开放,在马背上可以用手轻触到柔软的叶片,不忍摘取。林中有自然腐朽倒塌的树木,也有人为砍伐倒塌的树木,许多粗大的树干囿于交通的限制,无法运出去,就只能被丢弃在地上,新鲜的巨大断面裸露在温润的空气中,看上去很是令人心痛。 原始森林中的土地很潮湿,马队走过后,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蹄印。苔藓与松脂的气息清香怡人。查理和嘎多他们体力极好,徒步上山也不喘气,在林中跑上跑下大声地吆喝骡马。悠闲的时候就在后面唱起藏族山歌,悠远的调子和山中树木泥土花瓣的清新气息融为一体,我和他们之间的唯一阻隔只是午后一道漂满浮尘的阳光的幕帘。 嘎多的歌声细嫩高亢,好似一个清纯的女声。他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父亲双目失明,全家几乎就只指望他的收入了。那些尘土抱不住一个孩子孱弱而孤独的身影,充塞在他脑中的已不是学校灌输的种种有用无用的思想,而是水、酥油、失明的父亲、这些实在的字眼,如水珠般从晴朗的长天泻入胸中,激起回响。也许只有他在放歌的时候,能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 遮天蔽日的森林渐走渐亮,我知道距离山脊越来越近了,可当夏诺多吉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还是让人感觉有些猝不及防。雪峰在蓝天下显出威严的身形,顶部积雪被云朵投下的阴影遮盖。 夏诺多吉、仙乃日、央迈勇是守护亚丁藏民的守护神山,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6032米)、南峰央迈勇“文殊菩萨“(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5958米),据说若藏民能够朝拜三次神山,便能实现今生之所愿。” 沿着山脊上的羊肠小道前行,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深深凹陷的峡谷,谷底有还未化冻的冰河蜿蜒。眼前的道路忽而清晰忽而又显得摇摆不定,道路不过是一只神秘巨手随手舞弄的带子罢了,只是因为泥土与碎石飘忽得不那么舒缓罢了。 骑在马背上,在走过一段特别崎岖或者过于平旷的道路时,都习惯性地久久向远方瞩望。并不是想明白辨认青苍的逶迤群峰远去时和晴空的明确界限。每到路况不好的地段查理要我们下马,每次都要唱一句“上山不吸烟哪下山不骑马。”下马步行,直到疲惫得眼睛只能盯着脚前一段倒塌的树木,或者一道松软的土坎,或是一块嶙峋的岩石。 晚上的宿营地是一个小小的牧场,靠近树林的背风处搭了一个放牧人用的牛棚。查理和嘎多就开始在牛棚里埋锅烧饭,这里将是他们晚上的歇息处,而我们在林边的草地上搭我们自己的“牛棚”——帐篷。天空就飘起了雪花,我们在雪中把帐篷搭好,拉了防风绳,打好了地钉。还是篝火旺盛的牛棚舒服,我们一头钻进牛棚和查理挤在一起。牛棚四处漏风,外面的雪被劲风呼呼刮进棚内,我把雨披那出来挂在门口,不过比起外面的风雪交加,牛棚也算是个还算温暖的庇护之地了。营地没有水,嘎多拿着几个容器去找水了,打水来回将近用了一个小时。嘎多是个勤快的小孩,打完水接着又忙着出去给骡马们喂料。它们的晚餐被装在一个彩色的布袋中,每匹骡马的脖子上都套上一个,它们吃起来毫不费力,可算知道什么叫“脖子上套大饼”了。不一会儿嘎多一脸痛苦地抱着脚跌进了牛棚,原来他的腿被随行的狗咬了一大口!我赶紧拿出湿纸巾帮他把腿上的污泥擦干净,只见一块皮已经被撕掉,好在面积不大,我给他贴了块创可贴。 风雪几小时后依然未止,不过小儿马热阿巴显得很兴奋,在积雪的牧场上撒欢儿。远山的松林全被白雪覆盖,夕阳在远处积雪的山坡上留下最后一抹余晖。查理很担心天气状况,我们即将翻越4900米的哑口,他很担心如果雪一直不停翻哑口会很困难。 早晨风中的清新湿润被阳光慢慢烘烤干净了,满眼翠绿上闪烁申说着刺目的金属光芒,远山的脉迹愈益清晰。查理放心了,说我们都是好人,老天开恩了,后天攀越哑口没问题。 我们的骡马全都不见了踪影,一匹也不在营地附近,昨晚熟悉的在营地附近晃悠的铃铛声全无。不过我没有惊慌,这几乎是马队长途穿越每天早上马夫们的早锻炼——到附近山上找马。夜间马匹一般都是不拴的,否则找不到好的牧草吃,第二天就没有体力。马夫们总是神通广大,总是能把一夜间不知跑到哪里的骡马都一一找回。 马队重新打点行装继续逶迤前行,一大团云影落在马队前方,又飘向对岸的森林里去了。一天的旅程仍然是山间峡谷的地形,远望一条灰白的驮路在山腰中蜿蜒。脑子里空空如也,这是我在马背上通常的状态,什么也不用想,只需要踏实地走完每一条尘土弥漫的马道。山里的生活简单朴素。 当晚的营地选在了一条溪流的旁边,这里海拔还是在四千米以上,光是走到溪水边洗脸,就要耗费很多体力,气喘不已。查理和嘎多给马松了马肚带,卸了鞍子,就钻进牛棚煮酥油茶去了。我们在平坦的地方搭好帐篷,把马背上用的汗屉、垫子都垫在了帐篷底下,既防潮躺上去又松软。 晚饭查理烧了白米饭,我们用带的气炉做了火腿炒辣椒,还煮了一大锅紫菜汤。查理在架锅的三块熏得焦黑的石头上,各放了一坨白米饭,口中念念有词。 周围挖虫草的藏民看到有炊烟也过来串门,大家围着篝火聊天,煮饭,气氛轻松愉快。没有和查理聊得很深入,但我相信马队的汉子总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深藏心底。每当静静默对一段水流,一角青空,一团篝火,那些引人遐思的回忆便涌上心头,它们把神秘的力量重新灌入疲乏的身体,使它们能够满怀热情与信心投入早晨澄明清新的大气,踏上露水湿润的道路,驿铃荡开,目光的斜瀑溢满山峡。 在黯淡的火光中想一阵子心事,白日积攒下来的困倦袭来,在帐篷中合眼后,还仿佛闻到马汗、烟灰的味道,和营地边的树林里清新的松脂像混在一起。 连续两夜,我们都趟在澄明的大气里。夜里睁开眼以为天亮了,钻出帐篷,原来是月光。月亮第一次刺痛了我的眼,如此明亮,周边的牧场一片洁白。 最后一天翻越哑口前我们遭遇了冰雹的袭击,当时没有任何遮掩,砸在腿上生疼。满山的黑牦牛在冰雹中可是泰然若定,跟我们面面相觑。哑口将近五千米,上面布满祈福的经幡和代表若干心愿的玛尼堆。在哑口上还能看到仙乃日雪山顶端的光影流动,如梦如幻。可翻过哑口不多久,它很快就隐进厚厚的云层中去了。直对央迈勇神山的山坡上有个小牛棚,我们在这里午餐,等待云雾散去。一两个小时后,山形渐显,连下面庞大的扇形冰川都显露无遗。待绕过山的另一侧,天空更晴朗了,夏诺多吉带着蒸腾在山顶的云雾,也显现在蓝天下。至此我们完整地看到了稻城的三座神山。查理说我们运气是算相当好的。有人在这里住三五天都看不到神山。 最后一天的风景按理说是最好的,但我们的感觉反而比较淡然。也许事情总是这样,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此行我们认为最值得的经历是认识了查理,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法,他们村没有电话,我们只有等待他有机会给我们打来。我在想,如果在某个意外的时间我们在喧嚣的北京城里接到查理的电话,是否还会记起这个心像大山一样沉默,身板像大地一样坚定执著的驮脚汉么?是否还会记得那些走过的崎岖的马道,那些蜿蜒的河流,云雾中的雪山,那草尖上轻轻掠过的风,那旷野中灿烂阳光的普照?
五一骑马穿越木里-稻城手记(待续)
五一骑马穿越木里-稻城手记(待续)
五一骑马穿越木里-稻城手记(待续)
五一骑马穿越木里-稻城手记(待续)
五一骑马穿越木里-稻城手记(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