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二回
红尘中的修行 从漠北草原出来,我随师傅沿着斑驳的长城、沿着滚滚黄河向西部平原的家乡返回,没有行色匆匆的赶路,而是信马由缰,青草、野花、溪流、鸟鸣都是我们的旅伴,师傅兴致似乎也很不错,随口哼唱着属于他那个年代的歌谣,“我从陇上走过,陇上一片秋色···”那声音听起来很妥帖、很舒服,却有淡淡的伤感,像《非诚勿扰》里的邬桑一样唱着望着想着失声着,师傅没有流泪,他只是偶尔出神的迷蒙着双眼···我知道,这和一个女子有关,一个住在师傅心里的女子。 据说,师傅年轻的时候是一倍儿精神的小伙子(现在也风采依旧啊~~),五官算不上精致但绝对是很有味道的那种,身材高大、魁梧却不是武夫那般的粗鲁,待人温文而雅却没有书生的迂腐,是很多待嫁女子的首选。那时他像大多数年轻男子一样勤勉地开创自己的事业,积极乐观地应对生活,做过很多行当、经历过很多风雨、雾霭、晨曦,然后像大多数年轻男子一样和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结婚生子,然后像大多数男子一样在漫长的婚姻中迷失自己却还坚守着什么···直到有一天,师傅遇到了一个女子,没有师母那般白净动人,据说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女子。他说他们是那种彼此都觉着特合适的一对儿,是那种灵魂可以赤裸相拥的一对儿,可惜她只能住在师傅心里而不是身边。即使是师傅最贴心的弟子的我,也没有见过这个女子,更无法猜测她的容貌,只是在师傅偶尔出神的目光里,隐约见到她宁静平和的容光··· 专心致志的想念应该是件很幸福的事儿吧,看着师傅出神的俊朗侧影,真不忍打扰,静静的就好。 就这么师徒二人,师傅哼着歌儿想着事儿,我呢,也漫无目的地想想司马旗的一湾浅笑想想几天来漠北草原上遇到的那么多熟悉的陌生人,以后也许还会再见吧~~~ 临近午时,我们来到了一个修葺得齐整而气派的寺院——天马寺,远远出来迎接的小和尚亲切地招呼着师傅:“奇师傅您可算到了~~我们主持在禅房等您呢”(师傅名为“奇骥”,他有着天生的伯乐潜质,N年来每相必中的相马术让他威震江湖,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江湖人称“塞外一奇”),小和尚牵过我们的马愉快地打量着我这个女施主,“这位是徒儿进善进美”师傅很会意地介绍我们认识,“呵呵~~这是天马寺的小师傅悟空”,哈哈~~~小悟空啊!我强忍着笑赶忙行礼,小悟空眼睛笑得弯弯的很不好意思地把我们让进门。 第一次光顾天马寺的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新奇地打量着每一个角落。这是个刚刚翻修扩建的藏传佛教寺庙,有一大圈的转经轮、有菩提树、有大象猴子兔子和老鹰摞在一起的雕塑、有正殿侧殿、有飞檐和白塔···和其他我见过的寺院不同的是,这里除了一些为了拜佛而拜佛的香客外,还有几个十分虔诚的蒙古族老阿妈。她们好像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风尘仆仆但面色祥和,转经轮的时候神情专注,口中默念着什么,然后用五体投地的匍匐大礼一步一叩首的前行,这让我心里一惊,恍惚间看到了遥远的雪山圣湖下孤独叩拜行走的人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如此风雨无阻、忘记孤苦?是坚贞的信仰?或是坚定的信念?或是其他什么··· “进儿,快过来!给永象主持行礼。”师傅把我从遥远的西藏召唤回到这个似曾相识的大寺主持面前,俯身行礼,只见主持笑吟吟地说到:“进善进美,好名字,有禅意,是奇师傅取的吧~~”,师傅微笑着点了点头,解释了我名字的由来——考虑到我日后将与马为伴,必定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在追求速度中获得成就感,但师傅希望我追求的不止是速度而是永不止步的前进,是心怀真、善、美的信念坚定地前进,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加速、加速再加速。恩~~师傅是真正了解我的,是伯乐没错嘛,虽然我不是什么千里马,但很庆幸能遇到师傅这样重修为轻得失的高人。 永象主持的禅房极为简单却满足了我们品茶论道的所有需求,尤其是空气中淡淡弥散着白檀的味道,一种让人心净眼明的佛香,让人在这里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自觉的放低音量、放慢步调、放松心情。 在师傅和永象主持落座聊天时,我才抬眼细看了永象主持,发觉刚才那种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来自于佛龛里的雕塑,永象主持像极了某个罗汉,粗粗长长向下弯的眉毛、圆圆大大威而不怒的眼睛、还有隐没在茂密胡须中那轮廓分明的宽厚嘴唇,饱满的面颊,明朗的笑容。“来,尝尝,云南的下关沱茶”永象主持的声音好像加了些重低音和混响效果,浑厚有力,如果永象主持发怒的话一嗓子就能把人震慑得魂飞魄散,再加上他那不怒自威的罗汉长相,恩,《马斌读报》的那条新闻得改改了——某城市的城管人员每日对着十八尊罗汉像苦练杀人的眼神,然后用眼神来震慑小摊小贩,至此城管文明执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进儿~~茶快凉了”师傅的轻唤再次拉回了总是胡思乱想的我,我特不好意思地端起白瓷小茶碗,朝师傅和永象主持敬了一下,抿了一小口明亮似琥珀的茶汤,咦~~~这个味道好特别,茶香醇厚、意蕴悠远,此情、此景、此人、此茶真是恰如其分。原来这是产自云南大理下关一家百年老店的普洱沱茶,听永象主持讲,下关沱茶随茶马古道而来,它见证了昔日马帮踏出的历史与辉煌,当年不仅是瑞贡京城的贡茶,而且还常被圣地西藏的僧侣们供奉在佛龛前,时至今日它还是班禅大师偏爱的茶品,有“中国第一沱茶”的美誉,还在拍卖会上拥有8100万的战绩···哦~~~难怪呢,有历史有故事的茶才能品出如此深邃的味道,有年份有积淀的茶才更适合与相交多年的老友分享,看着熟识已久惬意交谈的师傅和永象主持,我不禁感叹着。 对于既不懂茶道也不懂佛道的我而言,唯一值得师傅赞许的就是聆听,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一边似懂非懂的听他们谈世道、品茶道、悟佛道,一边嗯喔哦的应答着,一边在心里无疆无界的意驰千里。 “进儿~~~”师傅微笑地轻唤着出神的我“呵呵~~瞧我这徒弟,总是忘带缰绳”。 永象主持明朗地笑着“呵呵~~何止是手里无缰,心里恐怕也无疆吧”。 顿时脸上热热的,我赶忙放下空举着的小茶碗“对不起啊~~刚才听着听着不小心又走神儿了,呵呵~~胡思乱想的”。 “哦~~胡思乱想么?”永象主持饶有兴趣,“呵呵~~那就给你讲个胡思乱想的故事吧”—— 佛悟道后,不想也不愿把自己悟到的真理传授给别人,怕被别人耻笑。佛所悟到的真理,以及说法传道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五个字:别胡思乱想。做人做到不胡思乱想,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明安详,烦恼痛苦也随之而去。佛经上所说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数自己的呼吸也好,观心观空也好,念佛也好,拜佛也好,参话头也好,以及别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做到不胡思乱想。 当年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到底悟到什么呢?我认为最关键就是发现了妄想,发现妄想掩盖了佛性,是一切众生沉迷不悟、流转六道的原因。我们学佛修行,要打掉妄想,从眼、耳、鼻、舌、身五识开始打,一直打到阿赖耶识,全部打掉,只剩下佛性。这和我们小时候读书一样,学的知识越多、年级越高。不过修行相反,妄想越少,果位越高。 我们禅宗讲明心见性,想通了就好。同样是吃饭,过去是糊里糊涂吃饭,现在是明明白白吃饭;同样是睡觉,过去是七梦八梦睡觉,现在是踏踏实实睡觉。千万别以为,成佛以后就腾云驾雾、万人朝拜,或者其它不着边际的奇迹,那都是妄想,是外道。 “哦~~这么说,佛也是人喽?”我忍不住好奇。 是的,佛也是人,佛是觉悟了的人,经书上说,众生是未觉的佛,佛是已觉得众生。呵呵~~所以呢,不一定人人都要出家,不一定个个都要做一些看似好的行业,做什么事情、在哪一行业都是一种修行,都是对人生和社会尽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众人满意,这就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境界。 我似懂非懂、似悟非悟地琢磨着永象主持的佛家故事,脑海里还不时回荡着永象主持那洪钟般沉着的声音,沉默无语、眉头微锁地试图理解不胡思乱想、无甚妄想的境地,努力感悟着在红尘中修行的点滴··· “进儿~~别勉强自己啊”师傅善解人意的拍拍了我的肩,“永象大师的话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体会吧,呵呵~~师傅我也还是受大师点拨的未觉悟的一个凡人呢”。 永象主持宛若佛陀前的莲花般静默地微笑着,洪钟的声音充满智慧“不强求。多求,则多变;多变,则多生;多生,则多减”。 这次,师傅和我同时陷入沉默,静静的禅房只有悠悠升腾、细细缠绕的白檀香,和白瓷小碗中遥远亲切、色泽明亮、一如琥珀的普洱沱茶··· 一切修行、一切红尘中的修行,才刚刚开始。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