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的育马人协会,路在何方?
有了纯血马登记管理协会,半血马登记管理协会,本土马登记管理协会在哪儿? 马协不光得搞搞登记,还有更重要的主要工作—— 制定本品种标准、按标准对种马评分、体尺测量分、禀性分,调教分,工作分;种马性能测试、育成仔马登记与测试,育种数据处理软件,对本品种育马人的繁育给予指导和限定。等等,有了这些工作,才能保障一个育成品种的品质;这类马协出具的证书,才有公信力,说服力。
按德式育种规则,出具的血统书有很高的权威性。真实在协会登记的马匹,其谱系就很值得信任。德式“中世纪行会”马协极力维护其公信力,在这种行会式体系下注册的育马人很受限制,不守规则的圈内压力和惩罚极大。这个圈子很难进入,即便你完全遵照其规则按“运动马协会”,也无法被认可。例如德国若干温血马育种协会,至今只对本国或若干邻近国家开放,澳洲或美国打着同样名称,遵循同样规则的温血马育种协会,德国一律不承认。欧陆垄断运动马育种,逼得大家在想办法搞“国际温血马(运动马)协会”。假若中国日后搞运动马(温血马)育种,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引入德国马,按德国规则搞繁育,由德国评测者来裁定和评分。否则只能是暗箱操作,或者为评分不公平打个不可开交。
如果繁育本土马,仿照德式规则根本行不通。这种德式规则适合于德国那种传统上尊敬权威,守纪律,讲究秩序与精确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人的互相拆台,散乱,无序,缺乏严谨数据纪录的小农式文化传统格格不入。况且在我军各大种马场建制取消之后,就再也不存在有全国性权威的繁育指导者了。不可能有什么权威人士,能够对注册本马协的育马人有任何实际的限定性的权力。
那么市场化原则的繁育协会呢?
鉴于国情,搞中国马协只能是在民政部、农业部,体委的领导下,搞成中国特色的市场化育马人协会。 鉴于国情,防止未来马协盘剥注册育马人获利,按黑箱操作的不公平评定,必须得成立两家以上的育马人协会,使之相互竞争。而育马人则可自由选择加入那个协会。可以叫“本土运动马繁育协会”、“本土半血马繁育协会”或类似的名称。这就是前文中建立协会之间竞争机制之理由所在。这也是受德牧协会SV在中国发展经历的启发。
未来本土品种马协会的走向,可以参看德国牧羊犬在中国的发展。CSV和CNSV的经验可资借鉴。协会内种种利益纠纷,规则纠纷,地区性纠纷,以及CSV和CNSV之间的纠纷,等等,也都会出现在未来的中国本土马繁育协会中。
2.4中国育马人育马守则——一个更务实的选择
其实,假如中国育马人放弃育成一个新品种的想法,搞盲目爱国主义口号,采用更现实些的态度——“育种就是从遗传上改良,
并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搞一个“育马人协会”,推出一个“中国育马人育马标准”,对半血或对本土马搞全开放式登记,只注重性能选择。我觉得这是更务实的办法。 “中国育马人育马标准”或“中国育马人育马守则”,可以对马匹结构,禀性,饲育,管理,训练,育成等提出明确要求。搞个马匹品鉴会,给育成马匹打分,这也是客户选择马匹时的一个有数据支持的客观参照。育马人对自己育成的马匹保障其质量,重视其信誉,再有一套具有操作性的评定体系,这样等于是协会认可的公信,对提升本马场马匹的标准,对潜在客户提高影响力,也是对人们提高马匹认识的一个途径。 从这样的途径出发,再慢慢搞体系化育种,恐怕会更好一些。
不过,本文的初衷是育成一个本土的育成马品种。
先写到这里吧! 如果你认可如下观点—— 1中国至今没有育成品种的马种; 2没有母系明确,数量足够的基础群,就根本谈不上育种; 3除非为保护某个地域性自然品种,必须要搞开放式登记; 4育种必须要有系谱登记,准确翔实登入母系父系的数据,这样才能保证育种的延续。 5由协会负责登记,制定标准,性能测试,育种指导。
那么下面就开始分析马业市场及市场细分的问题。 在此之前,还要再稍微谈谈性能测试,还有俄式遗传学对我国育种学的影响,等等。
本土育种或组建只能是找到一个明确的市场目标,确立一种盈利模式,搞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流程。 不知大家有什么想法? 适合于本土马发展的目标:耐力马,牧场马,运动马,肉用马或其他什么…… (一个现实:当今蒙古马<本土土马>的主要用途:除了牧区交通工具,就是发展成肉奶兼用型。) 请大家不妨谈谈。 贴子中的错误和疏漏,也请指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