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mustang在2010/4/23 23:43:00的发言:基于对马的直接感受,包括对于马的运动方式,思维模式,行为判断等等与马接触的感觉。 我觉得这样的马感可贵的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的。 对马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对马感也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如果把马术作为一个竞技体育项目,老M的说法更具体,更全面,更具实际的指导意义。 我把老M的意思换个方式表述一下,同时也发挥一下,也许有利于某些马友在这个问题上对老M说法的理解。 老M的说法中,有两点我想加以重点说明。
一、马感是一种有意识或下意识的反应、感觉和判断 它包括对马当下行为的反应、感觉和判断以及特定环境中在人施加的影响下将会做出的行为反应的感觉和判断。这后一种感觉和判断,我们也可称之为“预感”和“预见”。这预感和预见可以是对一秒或零点一秒之后的预感和预见,也可以是对一分钟或一小时以后的预感和预见。正因为这种预感和预见,马术才成为可能:基于这种预感和预见,为使马产生预期的行为反应,人们对马施加相应的影响。 预感和预见是马感中最为可贵的,在调马和御马中都不可缺少。 预感和预见是一种主动型马感。能对马的行为做出适当反应也是一种马感,我们暂且称这种马感为被动型马感。 被动型与人的身体有更密切的关系,主动型与人的悟性有更密切的关系,所以马感又可大致分为身体型马感和悟性型马感。 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人对马的行为做出适当反应(人顺从马多一些),另一个是对马施加适当的影响以使马产生预期的行为反应(马顺从人多一些)。 我觉得具有被动型和身体型马感的人比具有主动型和悟性型马感的人要多得多,而更多更多的人是什么型的马感也没有。 有些人片面地理解甚至是曲解了对马或马的意志的顺从,似乎我们要做的一切就是尽量做到对马的绝对顺从,对马的绝对顺从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和马术的最高追求。跟这个相关联的是不看具体情况,见缝就塞“辅助”这个术语,几乎对马所作的一切都成了“辅助”。 我不否认对马的绝对顺从带来的人马合一与人马协和,但这是另外一种玩法,另外一种境界,本人也非常向往;不过这种合一与协和跟我们通常所说的马术却没有太大关系。 就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场马术而言,我们尽量地了解马,理解马,顺从马,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对马施加影响,以求它更好地完成人为它设定的任务。 所有的马术项目中所体现的是人的意志,而绝不是马的意志。 我倒很想看看真实意义上,人仅仅只给与辅助而完全体现马的意志的马术运动。 如果我们愿意承认事实的话,那我们就必须承认从骑乘的人马关系中唯一能得到满足的是人。 知道马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吗?——是人从它背上滚下来的那一刻。所以马最最需要的辅助是:1)别上马。2)上去了赶快下来。 其实,善待马善用马,并不意味着一切要听从马指挥。 明明是人骑了马,硬把它说成是马骑了人;得了好还卖乖,没有比这对马更不公平的了。 扯了这么一大圈,无非是想说明,在运动马术中主动型马感比被动型马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只有主动型马感才能让马完成人为它设定的各种各样的任务,通过体现人的意志来体现马的能力。
二、马感是一种天赋 上面说的这些马感,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是天生的;很多人后天(至少从学骑马的时候开始)怎么学也学不来,所以说这些马感是天赋。 任何事情,要做得出色,都需要天赋,马术也不例外。不同的马术项目对天赋有不同的要求,就马场马术而言,个人认为花步对天赋要求最高,障碍次之,而在圈里面做一些自然步法的骑乘则不需要任何天赋,因为即使最愚笨的人只要勤学苦练,迟早都会做得比较好,所以马场马术里初级的这一部分是最值得向大众推广的。 没有任何天赋的人当然也可以练盛装舞步,虽然在运动马术的意义上不会有太大收获,但会在人生的意义上有重大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