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 《 马说》
绪论
中国的相马术在原始社会即萌芽,自26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以来,相马人才辈出,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伯乐”。虽说春秋时代的伯乐相马经已随着竹木简而失传于世,但是距今2000年东汉的史料和北魏末年(公元534)农学巨著《齐民要术》还是将内容相当丰富的伯乐相马经验留给后世。 可以推测,无论是西汉“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设计铸造的铜马,还是唐朝《司牧安骥集·相良马论》到《元亨疗马集·宝金歌》中的模范良马,均应传承了“伯乐相马经”的内涵并且受到其影响。
18世纪以后源自西方,基于解剖学、遗传学、美学的现代外形分析,在现代马学、马匹育种和马术运动中都发挥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里我将二者做一简单的比较。
*《齐民要术卷六》伯乐相马经原文、注释请参考:
第一节:结构比例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左上图是一匹理想,或者近似理想的马,躯干四肢侧面观应具有的形态特点--四方四正。
1。从髻甲(前胸椎棘突最高点)到臀部最高点(即腰骶棘突结合处)呈一条水平线;
2。从kao最远点(臀点,即坐骨结节)向下引一条垂线,应依次经过后肢球节、管部和飞节后缘;
3。四蹄在身体下方同一水平面矩形的四个角上;
4。前肢与肩结合良好,肩部适度向后斜(45°左右)。
H 左侧标记示意颈肩结合处至胸骨前缘的距离要长,背部上方的标记和腰部的箭头表示肋弓后缘和髋骨前缘(髂嵴)之间的距离要小。
此方块进一步可沿水平方向分为三等分,即如下图中示: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全文完)
①肩峰至髻甲后方 ②肚带至腰 ③腰至kao最远点(臀点)的水平距离相等
以上这些特点在伯乐相马经中均有提到,如“背欲得平而广,能负重,背欲得短而方”,“胸欲直而出,肊欲广”,“kao肉欲多,三府欲齐,kao欲颓而方”,“腹欲充,又欲平而广,又欲大而垂”“肷欲小,肷小则脾小,脾小则易养。”等。而且特别在一开始就强调将“大髂短胁”和“浅髋”(即上图②③比例不当者)当做驽马予以排除。
而右上图则是左上图的兄弟,看起来很像,尤其是前躯,很理想;但缺点是它的腰背太长,使他不“方正”,因此它很难缩短自己,而且特别容易背痛;它的髋部跟他兄弟一样完美,可是太长的腰身让他的球节前进的时候使不上劲,而且转弯也是个问题。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左上图的马跟理想的马(中间)比起来,颈部显得短、直,相应地,肩部陡,颈肩部结合部位低,前肢系部也短、直。因此,这种马的前躯负荷重,减震系统欠缺,颠簸剧烈,所以容易关节退行性变(骨关节炎);此外,即便具有方正的肢体,由于前肢步幅小,很容易被后蹄踩到或者绊倒。(右上图)
所以在伯乐相马经中也首先将“小颈”列为“羸相”之一,不予考虑这种马。
第二节 头颈部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马头和五官的形状、比例在现代外形分析上一般是从美学角度为出发点的。中国古代相马术与之有所不同的是,在伯乐相马经认为五官的形状常常与马的性情有关。如“目大则心大,心大则猛利不惊”,“口赤,睫乱,眼下无肉,皆伤人”,“耳小则肝小,肝小则识人意”,“鼻大,则肺大,则能奔”“齿左右蹉不相当,难驭;齿不满不厚,不能久走”等等。这些描述现多能从生理学的角度予以解释,但彼时科学未发达,前人尚能总结出此与近代科学、美学相一致的现象,这一点很有趣。
总体来说,伯乐相马经中对头颅五官的要求甚为苛刻,与现代观点相符合的部分包括:头位要高扬,脸要长,额部宽阔饱满,头形要干燥,像剥了皮的兔头,(这是典型巴洛克品种的风格,阿拉伯马风格不同)下颌下要宽一拳左右;眼位要高,眼和上唇间的距离要短,眼睛要大而突出,但不能露白,上唇要小,鼻孔要大,耳朵要小而竖立,间距窄,尖部稍指向内,上下齿对合要好,齿质要厚,色要白,喉部要弯曲则头颈结合良好(上中图示头颈结合不良,喉部缺乏弯曲“长颈不折要求”的马)。此外还对眼睛的颜色、形状、眼眶形状、大小、眼皮厚度、睫毛、耳朵的形状、唇的纹理、形状、鼻腔及口腔粘膜的色泽、上下牙齿的形状与排列、舌的形状、颜色均有要求。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颈部的三种形态,其中最上方是最理想的。也就是满足“颈欲长而折,厚而重,颈骨欲大,肉次之”。中间的马颈虽“长而折,厚而重”,但问题在于颈肉过于厚重,使喉部缺乏应有弹性空间,纵然在运动时呼吸不受影响,这样的马在柔软和服从性方面表现也较为迟钝。最下方的马颈问题如第一节所说,短而直,“羸相”之一。这样的马运动起来不仅在美感和弹性方面大打折扣,在平衡、身体收缩和衔接后躯的过程中也会比具有理想外形马遇到更多困难,而且通常颈肩结合不良,很难达到“方正”的比例。
第三节 后肢 包括髋部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先贴这张图来说明马后肢与人下肢的比较。特别值得注意的结构应从股骨向下,人的股骨很长,是人体最长的骨,而马的股骨则比胫腓骨短,马后肢球节相当于人的踝关节,管部则相当于人的跖骨,飞节则相当于人的跖趾关节,系部则相当于近端趾骨,蹄则是趾甲及远端趾骨。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上图中示髋部的不同形态。最上方是结构“方正”的理想髋部,可见骨盆较深、倾斜度小(25˚-40˚)、臀肌发达饱满、尾高悬。所谓理想的“平kao”并不是指骨盆水平,而是相对较平。倾斜度过小(<25˚)的骨盆也会出现问题,看上去像个大苹果不说,对于母马而言,会使肛门和阴道口的距离太近,容易导致生殖系统感染。
中间马的髋部与上一匹极为相似,除了骨盆倾斜度稍大。虽然这样的髋部使得步幅可能不如上一匹马大,但也绝不至于否定其工作、运动能力。这种马球节推进力大,是培育挽马偏爱的髋部形态。
最下方一匹马的髋部可谓不理想。骨盆太浅、倾斜度太大、使得臀肌不发达,后肢力量不足。所以在伯乐相马经中将“浅髋薄髀”作为驽相予以去除有其科学根据。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上图是后肢常见肢势侧面观。A为理想的马后肢侧面观应具有的形态,即“四正”之一,从kao最远点向下引一条垂线,应依次经过后肢球节、管部和飞节后缘。B为刀状肢势,球节后伸、管部不与地面垂直,轻微的刀状肢势不是严重的缺陷,但是明显刀状会使得球节对合不良,产生运动障碍。C是后踏肢势,在收缩时常感不适而不善缩短和后躯衔接。D是前踏肢势,由于膝关节以下弯曲度小,使得减震系统缺乏,这种马骑乘起来非常颠簸,同时这种马球飞节容易得骨关节炎。因此,回顾伯乐相马经,则有“后脚欲曲而立”之说。
如何从外形识别好马?相马术vs外形分析
上图示后面观马后肢的常见肢势。A是理想后肢,即满足“四正”之一,从双侧坐骨结节向下引垂线,应通过球节、管部、飞节、蹄正中。B是外弧肢势,有点类似“外八字”,D是内弧肢势,类似“内八字”,它们容易导致球节或飞节退行性变加速。C是狭踏肢势,E为广踏肢势,虽然不显著影响运动,但这些肢势可以限制飞节运动,而且肢势是可遗传的,所以种马和母马的选择特别要注意去除这些不利的肢势。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