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Murat (Kazakh)
[原创]伊犁马一个世纪的变迁
伊犁马一个世纪的变迁 伊犁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有这样一句话,概括了新疆乃至伊犁的美丽富饶。“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除此新疆伊犁美景风土人情之外,还有美誉全国的“伊犁天马”伊犁又是“天马故乡” 伊犁马是我国优良的培育马种之一,伊犁马的形成历史是: 伊犁马是以以哈萨克马为母本早期与奥尔洛夫、布琼尼
顿河马
到近些年新增
吉尔吉斯、俄罗斯速步
英纯血、温血、库斯坦耐,等品种通过多品种复杂杂交方式,进行长期杂交改良和选育工作,(以不改变放牧条件为基础培育而成的)。这个基础表明了伊犁马的特点:耐粗放,粗饲、抗病能力强、耐力好。 杂交改良阶段: 1910年至1933年,有5500余户苏联侨民迁入伊犁昭苏后散居其它各县。他们带来顿河、
奥尔洛夫、
阿哈尔捷金等马种大部分为纯种,有些杂种马(也就是现在的半血)计2200余匹,这些马陆续卖给牧民群众,改良当时的哈萨克马,约在1930年后,有些大牧主购入苏联种马来改良自己的马群。所有这些对昭苏、、特克斯、巩留、新源、尼勒克诸县的马匹改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36年,新疆农矿厅伊犁建设局从苏联引进大批英顿、顿河和奥尔洛夫等种马、供各地改良马匹。 1940年,各县成立了家畜配种站,用英顿和奥尔洛夫种马给群众马匹配种,历时七年。 1942年,昭苏种马场,由当时政府拨给6匹英顿和3匹奥尔洛夫种马及413匹当地哈萨克母马马种,进行改良繁殖,至1949年该共有母马1256匹。1951——1965年又陆续引入奥尔洛夫公马13匹,顿河品种8匹,母马4匹,布琼尼品种公马10匹,继续进行杂交改良。与此同时,新源、特克斯、巩留、尼勒克诸县分别引入不同数量的顿河等外种马,广泛开展了面上的杂交改良工作。 二十世纪初以来,不论通过任何渠道引入的外种,虽大.多是无计划的和哈萨克马进行杂交改良,但这些杂种马,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外血,为培育伊犁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8年,昭苏种马场制订了第一个伊犁马五年(1958—1962年)育种计划,继续利用奥尔洛夫、顿河马杂交改良,培育适应群牧条件的乘挽兼用型马。 六十年代初,经过漫长的杂交改良阶段后,伊犁的国营牧场、公私合营牧场。人民公社的马匹质量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具有一定数量的杂种母马和比较理想的杂种公马,为横交固定创造了条件。
文章的后续部分正在写。。。。。。。。。。 伊犁马以前的珍贵照片
[原创]伊犁马一个世纪的变迁
[原创]伊犁马一个世纪的变迁
[原创]伊犁马一个世纪的变迁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