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K
发表于 2012-1-25 00:42:09
纵观相关的记载,可以看出鲜卑郭落带是经匈奴传入晋、赵之地,然后风行中原的。也有学者认为中原早有这种皮带,不过只用于马,不用于人。
犀比《楚辞·招魂》“晋制犀比……”,阮元认为犀比就是带钩,云“犀毗、鲜卑、犀比声相近而文互异,其实一也”
班固《与窦宪牍》:“复赐固犀比金头带”,其云犀比也被认为指的是带钩。
犀毗《汉书·匈奴传》“黄金犀毗一”,颜师古注“犀毗”为“胡带之钩也,亦日鲜卑,亦谓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
胥纰《史记·匈奴传》“黄金胥纰一”,司马贞《索隐》:“《汉书》见作犀毗,胥犀声相近,或误。……延笃云,胡革带钩也,则此带钩亦名师比,则胥、犀与师并相近而说各异耳。”
师比《战国策·赵策》:“赐周绍胡服衣冠具带黄金师比,以傅王子也。”延笃云,“师比,胡革带钩也”。
私纰头《淮南子·主术训》:“赵武灵王贝带而朝。”高诱注:“读曰私纰头,二字三音也,日郭落带系桃镝也。”
鲜卑《楚辞·大招》:“小腰秀颈若鲜卑只。”王逸注:“鲜卑,袞带头也,言好女之状,腰肢细少,颈锐秀长,靖然而特异,若以鲜卑之带约而束之也。”《东观汉记》卷八:邓遵破诸羌,“诏赐金刚鲜卑绲带一”。如上所引,颜师古以为“鲜卑”就是“胡带之钩”。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注引鱼豢《典略》云:“文帝尝赐(刘)桢廓落带。”廓落当是郭落的异写。
此后汉语中出现“钩络带”一词,很可能就是“郭落带”的转音: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先是童谣日,诸葛恪,芦苇单衣篾钩落。……钩落者,校饰革带,世谓之钩络带。”
《太平御览·卷六九六服章部》引《吴书》:“陆逊破曹休于石亭,上脱御金校带以赐逊,又亲以带带之,为钩络带。”
晋张勃《吴录》解“钩络者,鞍饰革带也,世名为钩络带”,并云“吴时外国传日,扶南人悉著钩络带”。
鱼豢《魏略》记,“吴时外国传大秦国皆著钩络带,扶南人悉著(钩)络带”。
从以上所言钩络带可以看出,所指多是“校饰革带”和“鞍饰革带”,郭落带既为钩络带,那么鲜卑或犀比、师比显然就是带上的带扣了,也就是王逸说的袞带头、班固说的金头带之头,不是带钩。
带扣似乎早先用于马骑的束带,后来转用在腰带上。带扣在我国北方的两汉和更早的时代相当流行,正如张宴所说:“东胡好服之”。这种带扣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则大量见于两汉以后,用于马具的带扣似可早到春秋时代。如河南淅川下寺春秋中晚期楚国墓地,出土了29件铜带扣,它们分别放置在有陪葬车马坑的墓室内,正是马具,非为人用。魏晋以后,带扣大量用于武士束带,考古发现的这类武士俑极多,毋须赘言。
总而言之,鲜卑郭落带就是有带扣的皮带,如王先谦《汉书补注》引沈钦韩所说:“郭落带一名鲜卑带。”这鲜卑不必作“祥瑞”解,不是专指青铜透雕牌饰,应是指的“胡革带钩”,就是环状类带扣。无论王逸、延笃、颜师古、司马贞等所说都是一致的,都以为鲜卑就是胡革带钩,说明这种“钩”与周汉带钩是有区别的,而束带的功用则完全相同。由此,张宴语应作:
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
即是说,鲜卑就是郭落带,以瑞兽为名,东胡族喜好服用这种带扣革带。在我国东北地区以至西伯利亚出土的带扣很多都以兽纹为饰,各式带扣当时大概便以瑞兽为名,以示区别。
h4v6s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