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皇城”:成都皇城

[复制链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2-3-29 15:04:3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187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少人知道“皇城老妈”,但不知道成都和“皇城”二字有啥关系。总觉得皇城意味着北京。 成都虽然自五代十国的后蜀灭亡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起义者短期称帝的有宋朝的李顺和明末张献忠),连王,也只有明朝有,但时至今日,成都百姓一直习惯称成都老城中心地带的一座城中之城为“皇城”,尽管它已经消失了40多年。 整个明清成都皇城,就是北京城的一个缩影和翻版。在中轴线的正中央,有一个小小的“紫禁城”——明蜀王府。王府前的河,也叫“御河”,河上三座桥,也叫“金水桥”。这些名字都一直沿用到解放后。正门前,也有一片类似“天安门广场”的平地,这就是“皇城坝”。俨然是凌驾整个大西南地区的“小首都”。西南其他几省的省会,都没有形成与北京如此类似的格局。 其实,成都的“皇城”本身一直并没有真正成为政治中心,而是统治者的文化符号。明朝,皇城住着象征着朱明王朝的统治却不直接干预政事的蜀王。清朝,在被张献忠烧毁的蜀王府废墟上建起了“贡院”,成为全四川省考试举人之地,贡院中主体建筑皆沿南北中轴线建造在“蜀王府”宫殿旧址上。东西两边则为鳞次栉比的考棚。(北京最著名的川味饭店:四川驻京办也位于北京的贡院街上。不知是巧合还是当时特意挑选的?) 真正的行政权力的统治中心,在“皇城”隔壁。成都的满城,过去驻扎成都将军,现在成为四川省委。而清朝的四川总督,是在明朝四川巡抚衙门上建起的,解放后又在原址上建成了现在的四川省政府及省人大。可谓600年来一直是四川的政治心脏。辛亥革命时,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此对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大开杀戒,辛亥革命后,赵尔丰又从总督府被抓到皇城砍头,一时大快人心。 单说“皇城”,民国时期,虽先后被用作军政府和其他民政办事机构,四川大学也曾在此办学,但其建筑群基本上被妥善保留,而成都老百姓仍习惯称之为“皇城”。 和北京城命运类似,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   1967年,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和众多的群众决定拆毁老皇城,修建所谓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展览馆”(简称万展馆,今天的展览馆),并在馆前塑造巨型的毛主席全身像。   1968年,为准备庆祝新中国建立20周年,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与成都军区共同决定,在市中心广场修建毛泽东主席塑像和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为此,市人民政府迁出驻地,全部拆除贡院(旧皇城)仅剩下的南城门及其后面的明远楼,致公堂古建筑和部分旧房。此时,人们逐渐遗忘皇城的旧概念,称呼为人民南路广场。同年11月,劳动大军开入皇城,仅仅用了两个星期就将这个见证了成都一千年历史风雨的古建筑群夷为平地,其手法粗暴,能打烂的全用石捶砸得粉碎,不能的一律用炸药解决。   1969年,皇城门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除。   1970年,“皇城”的护城河“金水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筑的,则是“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今天的四川科技馆)和巨型毛主席塑像。   1979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更名为四川省展览馆。 1999年,拆除广场中间的绿化小游园,人民南路广场更名为天府广场。      老皇城在一片咒骂声中,背着“封建”的罪名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万展馆和主席像则在“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声中矗立而起。1969年春节过后,主席像首先竣工,10月,万展馆落成。在建设过程中,万展馆的建设被作为当时成都市民的首要也是最高的政治任务:工人,农民,学生都放下手里的工作或书本,每天都义务的去搬运石料或在工地劳动,这样大规模的义务劳动使万展馆成为了四川建筑史上完工最为快速的建筑物。 如今,成都这座没有住过皇帝的皇城,早已灰飞烟灭,被毛主席像和博物馆永远地镇在了身下。但正如消失的北京城依然清晰地存在见过它或者从未见过它的北京人心中一样,“皇城”也依然清晰地存在于世代成都人的记忆中。 h4v6sY

已有(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469

主题

3256

回帖

1242

积分

奥登堡大种马

积分
1242
QQ
arsalan 发表于 2012-3-30 00:21:08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